第176章 入钟氏二子臣服

A+A-

    袁术跟着钟氏族长钟迪进入钟府,来到书房内,分宾主落座。钟迪坐在首位,袁术坐在上垂首,钟瑜在下垂作陪,钟演、钟进两人立于钟瑜背后。

    看着钟演、钟进两人,一路上礼数周全,对答如流,端的是饱读诗书,胸怀大志之人。

    如果能得两人,那该多好了。不别的起码两人行使韩方的权限,处理一郡事务应该是足够的。

    但是没有看到钟繇,袁术很是奇怪,按钟繇才是他钟氏的千里马,怎么不见钟迪介绍?

    于是袁术开口道“钟老,怎得未见钟氏的千里驹钟繇钟元常?”

    听到袁术夸赞钟繇是他钟氏的千里驹,钟迪很是自得,抚须颔首,眼睛因为笑容而挤成一条缝。

    “哦,后将军有所不知,繇儿受皇帝陛下征召,现在长安任黄门侍郎。其在长安,不在长社。”钟迪道。

    原来如此,看来是见不到钟繇的面了,不过他的两个兄弟看着也不错。就算没有钟繇,能收这两人,也不枉此行了。

    于是袁术道“可惜,可惜。未能见得钟元常真容。不过以某观之,此二子也为百世之才也!现颍川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还望钟老割爱!”

    袁术着指点了钟演、钟进两人,站起身来,对着钟迪深施一礼,求他放这二子入仕。

    “这,这”钟迪见袁术如此直白,一时之间托词都忘记了,这了半天也不出个所以然来。

    本来钟迪、钟瑜是看好袁术的,而且现在袁术也占领了颍川,开始行使太守的职权。但是收到长安钟繇的回信之后,便开始摇摆不定了。

    因为钟繇他更看好曹操,袁术现在是声名鹊起,又广施仁政,但是他亲近武人,这是他现在下除了韩方再没其他大士族的原因。还袁术肯定在颍川不长久,现在投效过去,若是袁术败走,如之奈何?

    正因为钟繇的这封信让钟迪不好回答袁术的拜请了。

    见到兄长左右为难,钟瑜呵呵一笑道“后将军刚到吾府,还未除尘净面。来呀,打水为后将军洗尘!”

    钟瑜这一打岔,让钟迪找到了台阶,于是他顺坡下驴道“正是,正是!此等事居然让吾忘了,失礼,失礼!”

    这下袁术也不好再别的了,只得应承下来,来到端水的下人面前,清水拂面,算是意思了一下。

    重新就坐之后,钟迪就拉着袁术讲些家长里短,颍川故事,就是不给袁术再开口的会。

    袁术也不好忤逆这老头的面子,只要强忍着到了嘴边的话,不住的点头迎合着钟迪。

    众人在书房中上午聊到午时,钟氏又摆下宴席,宴请袁术。

    因为心中装着,收服钟氏的事情,所以这一餐袁术吃的味同嚼蜡,全然不知味道。寻不到合适之,只得默默忍受着钟氏的热情,强颜欢笑。

    吃罢午饭,钟氏又安排客房,让袁术歇息。这袁术如何睡的着,但是两个老头都已经困倦了,有事下午再。袁术只得乖乖的进入客房等待着。

    不提袁术如何翻来覆去,在客房之中来回走动,期待时间快点过去。却钟迪、钟瑜两人带着钟演、钟进两兄弟又重新回到书房,此时的他们那里还有半点困倦之意?

    来到书房后,钟迪坐下,沉思了一会道“午后,后将军必重提投效之事,吾等该如何是好?”

    虽然钟繇的书信让他们再观望观望,但是在钟演、钟进眼中,袁术就已经不错了。他们读了二十多年的书,不就是期待能一展所学,治理地方么?袁术求贤若渴的心情,他们都看再眼中,而且现在袁术并没有名士投效,也正好是他们的会。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的道理,他们又怎能不知?

    所以在二人心中,还是想投效袁术的。他们也想因此,跟大哥钟繇比较比较,看看谁的才学更大。从就生活在钟繇的阴影之下,他们早就急不可耐的想飞出家族的桎梏,飞向广阔的天地了。

    但是他们父亲钟迪,还有叔父钟瑜都比较倾向钟繇的意见,这让他们很是着急。但是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而且他们听陈氏的陈纪已经打算把陈群推荐给袁术了,如果让陈群抢了先,哪里还有他们的出头之日。相对陈群他们还是自认不如!

    两人的表情心里,钟迪又如何不知?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也不能总是限制他们吧,还是要给他们出去闯荡的会。再者狡兔三窟,看看荀氏,荀攸投效曹操,荀彧、荀堪投效袁绍,这不就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谁成事他荀氏都不会因此族灭。本着袁术也是一条路的思想,所以钟迪才会如此问。

    这是给两人一个会,看看他们的意愿如何,如果真的很是想要,投效袁术又何妨?

    听了父亲的话,钟演看看钟进,钟进对钟演使了个眼色,又微微点了点头,钟演会意,上前对着父亲拱道“父亲,俗语道‘狡兔三窟’。乱世纷争,家族大事,切不可全系一方。若成还好,若败则有身死族灭的危险。现大兄侍京师,其后或投效曹操,然吾钟氏不可全系其身,当留退路也。

    后将军,名冠天下,收南阳士族,征匪剿寇,广施仁政。又会盟诸侯,攻伐董贼。十八路诸侯,只其一路胜,何解?盖因其有识人之明者也。

    韩氏不仁,为祸乡里,百姓皆敢怒不敢言。又行叛逆之道,此自取灭亡之道,合该身死族灭。虽然后将军段霹雳,然乱世当用重典,韩氏咎由自取,与后将军何干?况韩氏族灭,乡间叫好之声无数,何解?皆是其鱼肉百姓,不得人心者也。后将军顺应天道,收此民望。民心可用,则其哪有不兴的道理?

    阳曲郭氏,许县许氏、康氏,皆参与叛乱。然其低头认罪之后,后将军并未重罚,收其献礼之后并未损其根本。何解?此后将军仁义,宽宏大量度量者也。

    蒙后将军看重,愿意征辟我二人,若投效过去,必受重用,吾钟氏还有何理由不就?况许县陈氏已有臣服之心。陈群大才,某等不如也,若被陈群抢先,哪还有我等出头之日?!

    俗语道‘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趁其未成之时投效,则为重臣。成事之后前来,则被看轻。我兄弟二人愿意拜在后将军门下,请父亲恩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