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科举抡材
“要不是你这一席话点醒我这梦中人,我可就差点酿成了大错。”朱一贵击节而叹,对宋玉是赞叹不已,完又环顾一下众人,将视线停留在张绣身上,对他道,“你的见解虽然不错,但只适用于眼下,缺乏长远考虑,不及宋玉远矣。”
张绣被得脸一阵青一阵白,强颜欢笑道:“阁老所极是,日后我定会思虑周全。”
朱一贵却摆了摆,不肯轻易放过他:“我看也不必等到以后,眼下就有一个会锻炼你。宋玉能有这番见解,必然是他现有位置上受到了很多磨炼,这才有了这般长远见识。我看你就和他把位置换一换,让他来当侍郎,你就坐他的位置,当个处长。”
张绣登时傻眼,不知该如何是好:“这,这”
“荒唐!”这时张玉成再也忍耐不住,他知道朱一贵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看似冲着张绣去的,其实就是想借打他张某人的脸,当场发飙道,“名爵大事,岂可儿戏。”
朱一贵不为所动,嘴角露出一缕笑容道:“怎么个儿戏之法?我只是比照张尚书你给的名单来安排的。既然张绣被你提拔为员外郎,必然是有过人之处。宋玉依旧是原地不动,把原来主事的名头改为现在处长的称呼,也必然是其能力上有所欠缺。可我现在当场考察了一下两人的才能,发现宋玉更甚张绣一筹。
我私下揣度,张尚书一向享有伯乐的美名,必然不会做出这等嫉贤妒能的事。这肯定是宋玉所处的位置更能锻炼人的能力,宋玉之所以能有今日的才华,也是在坐上主事的位置上之后锻炼出来的。
为了不埋没英才,让张尚书落个不识贤才的名声,我就想着把张绣调到宋玉原先的位置上,好好锻炼他一番。至于宋玉,既然他如今才能胜过张绣一筹,那想必当个侍郎也绰绰有余。总不能张绣能当侍郎,才能更高一筹的宋玉反而不行了。”
张玉成当场反驳道:“这根本不是一回事,岂能以偏盖全。论人不能仅因为各自提了一次建议,就依据建议的好坏判定一个人的能力高下,断定一个贤能与否。”
朱一贵轻笑道:“那依尚书所言,该如何论人?”
张玉成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振振有词道:“当然是礼乐射御书术,以‘六艺’综合考察一个人。除此意外还得着重考察一个人的德行,若是无德之人,才华越高,危害越大。”
到这儿有意无意地看向宋玉,仿佛宋玉就是他嘴中的有才无德之人。
朱一贵频频点头,如同象棋好顺势而为,给对来了一记将军抽车,认同道:“尚书所言在理,举贤是该德才并举。依我之见,我们就该从自身做起,给下面的人做个榜样。不过也不能只注重六艺德操,这些都只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得以各自部门为重,考察各自的业务能力。”
到这儿,朱一贵忽然越过张玉成,对教育部尚书王叔文道:“王尚书,这如何认定一个人的六艺、德操以及业务水平,只凭主官意见和判断,也未免太过武断。为保证公平公正,我看不如这样,我们将其制度化,用考试的方法,以分数裁定一个人的六艺和业务水平的高低。六艺合格者,以总分数来断高下。至于考察一个人的德操,可以其平日在工作中的风评,部门对其组织的考察,以及主要领导对其面试的互相参考。不知王尚书觉得意下如何?”
王叔文仔细分析了一下朱一贵的话,这才点头道:“用考试、风评、考察、面试等一系列段来选拔人才,是个好办法。我大宋虽然是共和制,可选拔官员都是靠主官推荐,学得是西方的那一套,反而不如我们老祖宗传承下来的科举制度公平公正。现在你这套办法,不失为科举的变种,不仅可行,我觉得还要把这种选拔人才的办法推荐给老师,在大宋的所有部门实行。”
朱一贵拱对王叔文道:“既然王尚书觉得此法甚好,那就有劳王尚书拿出个具体章程来。我虽然出了这个主意,可您才是这方面的专家,还得有劳您出力定下具体考核流程。”
王叔文也不推辞,一口答应道:“好,此乃国之大事,我理该用尽全力。”
朱一贵得到了王叔文的答复,这才转向宋玉,自我嘲解道:“宋主事,看来你这侍郎是没法给你换了,得要经过考核才能给你新的任用,我这回算是食言,你可怨我?”
宋玉欠身施礼道:“阁老大恩,能给宋玉一个公平的会,宋玉感激不尽,岂会有怨言。”
朱一贵点了点头,宋玉的形象在他心中又高了一头。
问了一圈,朱一贵最后方才对张玉成道:“张尚书,现在的安排,你可还满意否?”
张玉成被人打落了门牙,只能心中暗恨,自个儿把门牙往肚里咽,故作满意地笑道:“此法甚好,甚得我意。”
朱一贵露出胜利者的微笑,检视着自己的战果,问在场两部众人道:“你们觉得我这办法如何,可还满意?”
对商务部和教育部的绝大部分人来,这个办法公平公正,少了很多暗箱操作,不必担心顶头上司任人唯亲,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可对于那些既得利益者来,这就是在动他们上的蛋糕,铁定是不愿意的。可不愿意又有什么办法,胳膊拧不过大腿,顶头的几位大佬都同意了,下面的同僚用脚指头想都知道他们都不会同意,只能默默地吞下苦果表示同意。
“既然大家都同意了,那就好。”着朱一贵对张、王两位尚书道,“那我们先从自身来起,给大家做个榜样。这六艺、业务能力的考试,我们也都要参加。至于德操评判,我们不好自自话。我会请大统领,依照下属们评判的方法,来对我们进行一下考核。”
朱一贵此话一出,根本就没有商量的余地。张、王两位尚书大受震动,王叔文还好,毕竟他这些年苦读的底子放在那儿,自问整个大宋能超过他的,五个指头数得数来。可张玉成可就惨了,他肚子里有多少墨水他还能不知道。往日不过是仗着资历,坐在以前的功劳簿上,这才有了今日的地位。要论六艺才华,他是拍马也赶不上下属中的新生代。毕竟这些下属,可不是半路出家班料子,都是接受过正经私塾教育,熟读经典的正儿八经的读书人。
至于朱一贵自个儿,他压根不担心自己通不过考核。若是一个经过秘术开发过潜能的超能力者,还玩不转一个的考试,不如去找根麻绳自己上吊得了,省得活着丢人现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