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己话

A+A-

    甄氏还有些体己话要和王承私下,于是便让王若迎先回自己屋:“你也去准备准备,挑一挑那天要穿的衣裳,记得要多带一套,以备不时之需。”

    王若迎乖巧的点头应是,带着采佩回了自己屋子。待王若迎走后,刘妈妈也退了下去将房门关上。

    “四姐儿的婚事要不要再考虑考虑,柳家虽出过秀才,但也是上几辈的事了。” 甄氏适才面上的轻松消失不见,她多少觉得委屈了四姐儿,她明明可以嫁的更好。

    大女儿王若福嫁给姚清廉时,姚家还在钮泽乡下,因这缘故没少跟着受苦。她那个婆婆又是个勤俭持家的,最不喜做儿媳妇的铺张浪费,针头线脑也要算计来算计去。虽然王若福带过去不找少嫁妆,但依照婆婆的意思一分都不让动,以后可都是要留给她孙子的。

    王若福不敢随意花销,生怕惹了婆婆不高兴。新婚那几年吃不好穿不好,还要伺候个事多的婆婆,这可把甄氏心疼坏了。

    王若福虽受了几年的苦,但好歹是熬出了头,夫婿现在也是个县令老爷。但柳家现在的男丁中,还无人有功名在身,甄氏这心一直悬着。王家作为岳家理应帮衬,但若女婿没出息,受苦的还不是他们女儿?难不成还能帮女婿家一辈子?

    “我瞧着那白秀才倒是个良配,家虽贫寒,但好歹有秀才功名在身,或许能像咱们大女婿一般……”甄氏话了一半,却被王承重重顿下的茶盏声断。

    因力道有些大,茶水溅了王承一身,他的脸色有些不好看,心中泛起丝丝恼意。一听甄氏提起白清墨,他就想起前一阵听的传言,这心口就像是被人塞了块脏抹布一样恶心。

    甄氏还以为自己错了话,赶紧站起身用手中的帕子替王承擦拭被茶水湿的衣裳。王承见甄氏一脸慌张,懊恼自己没控制好情绪。紧忙拉过甄氏让她坐到自己身边,话的声音明显柔和了几分:“我不是对你发作,而是想起了之前听的一些事。我听齐老板,白秀才德行有亏,将从定下的亲事给退了。那时间好巧不巧,就是我向他透露要将二姐儿嫁给他之后。”

    白清墨生在压花村,他娘在七岁时为他定了一门娃娃亲。对方姑娘正是同村崔里正家的二女儿。起初崔里正不满意这门亲事,毕竟白家一穷二白,到时连聘礼都付不起,谁家都不愿意把姑娘嫁过去受苦。但白清墨的父亲帮助过崔家,他念着这份情谊,最后还是同意了这门亲事。

    只是后来没想到白清墨会退掉亲事,崔家因此和白家翻了脸。毕竟女儿被退婚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崔家人也不会到处嚷嚷。而且当初两人订婚时也没闹太大动静,就连同村的人也很少有人知道。所以王承才对此事一无所知,还傻乎乎的想把自己女儿嫁过去。

    齐老板是王承的生意伙伴,和崔里正沾点薄亲,偶然间听崔里正过此事。便觉得这件事白清墨做的不厚道,因着王承在生意场上对自己颇为照顾,于是便做了个人情将此事告诉了他。

    甄氏微愕,一下就听出这其中的弯弯绕:“竟有此事,那白秀才岂不是嫌贫爱富之辈?”

    王承冷哼:“岂止是嫌贫爱富,这事要是传出去,王家还怎么做人?到时不知会如何传讹我们王家,我王家坏人姻缘,不仁不义啊。”

    甄氏对白清墨的印象一直不错,之前还暗暗可惜和自家二姐儿有缘无分,还想把三姐儿嫁过去。现在想想都觉得后背一阵冷汗,不由埋怨起王承来:“这种事也不早和我,你也不怕我好心办坏事,到时候害了咱们四姐儿一辈子。”

    王承轻拍了拍甄氏的手,有种我家贤妻识大体,与有荣焉的道:“你,我还不知道?这些大事哪件不得和我商量,得妻如此实乃我幸。”对于妻子对自己的尊重和依赖,作为丈夫还是非常受用的。

    甄氏被夸得脸上一热,老夫老妻的实在有些不好意思,轻咳了两声,忙转移话题:“公爹当时仓促定下二姐儿和九良的婚事,这主意是你出的吧?”

    王承无奈叹气:“我也是没办法,让爹他老人家做了一把恶人。不然怎么阻断二姐儿和白清墨的姻缘,毕竟我在他面前透露过结亲的意思,出尔反尔总归面上不好看。但爹他一出面,我就不知道,孝字在顶,就算是白清墨心中不快,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甄氏点点头,心中庆幸白清墨没真成了自己女婿。

    “其实我给四姐儿选了柳家,多少也是有些私心。咱家大女婿如今是钮泽县县令,二女婿也是秀才功名。以后咱们家世榜也是要考进士做官的,家中的生意多半是无暇理,生意场上他大姐夫和二姐夫都帮不上忙。我便想着等四姐儿嫁给柳家三哥儿,就让他跟着我学做生意,我瞧那孩子是个做生意的料,以后也会成为世榜在生意上的帮手。”王承把自己的算全盘脱出,眼睛若无其事的往甄氏脸上瞥了几眼,看那样子似乎有些心虚。

    甄氏听后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但好在没有被情绪支配失去思考。好一会儿,甄氏都没有话。

    “且不老爷委屈了四姐儿,就这自家生意哪有交给外姓人理的道理,老爷也不怕王家家业以后跟着姓柳了?”

    王承倒是没有甄氏的担心,反倒是把该归避的都想到了:“如若我儿以后能高中进士,将来谋了个一官半职,以后生意场上的事情就必须退一退,一心不能二用,光耀我王家门楣才是正经事。自然,也不会让女婿一手揽权,这不还有延哥儿那孩子么!”

    王世延是王袭的大儿子,在王家排行第三。他从不喜读书倒愿意跟着王承走南闯北的做生意,王承很是满意这个侄儿。有时候他甚至会暗暗可惜,要是三哥儿是自己的儿子那该多好啊。一个做生意,一个读书光耀门楣,两边都不耽误。

    王承算的不错,想让女婿和大侄子互相牵制,毕竟这未来的家业还是会交到他们嫡系这一脉手上,与其分家还不如两房一起过,互相扶持。王世延从就跟着王承,自然会同意王承的想法。

    但甄氏却有她的担忧:“世延那孩子是家中最长的,再敦厚不过,我自是信任他的为人。可大嫂她……”王袭的妻子裴氏出身乡野,没什么见识,却总喜欢对家中的生意指手画脚,没少在家中闹出事端。有几次,她还发现裴氏偷偷去账房支银子贴补自己娘家,这些事她都瞒着没。她想着左右也不是大数目,便不想让两兄弟因内宅之事闹得不愉快,最后她只好用自己的私房填补空缺。

    甄氏是怕世延帮着世榜管理产业,到时候裴氏会中饱私囊,吃亏得还不是自己儿子?

    王承也知道他这个大嫂是个什么样的人,但却并没有甄氏想的多。

    “大嫂有些事儿的确拎不清,但王家在大是大非上还是男人做主,这你就不用担心了。耽误之急是把四姐儿的事情定下来,看看柳家人如何。这事过了之后我也要去杭州筹备绣楼的事情,争取今年在杭州开起金玉绣楼分店。我走后家里的事你要多操持些,大姐儿那边你多写信劝劝,别老和她婆婆计较,有些事左耳听右耳冒就是了。虽孝为大,但咱也不能气坏了自己身子……”

    听着丈夫絮絮叨叨甄氏不由失笑:“你个大男人比女人还操心,放心吧,家里的事我会理好的。”甄氏也不去担心以后如何,反正日子还长,真到了那地步自己多帮着儿子女儿操些心就是了。

    作者有话要:  王家排行顺序:王老太爷

    大老爷:王袭

    二老爷:王承

    大姐儿:王若福

    二姐儿:王若满

    三哥儿:王世延

    四姐儿:王若迎

    五哥儿:王世臣

    六姐儿:王若怜

    七哥儿:王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