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公子
“延香?”一旁帮着刘妈妈做鞋袜的采荷抬起头,下意识的叫出这个名字。
王若迎朝她看去,主仆二人对视一眼,便立刻想到了今日遇到的那位公子,想必他就是宋家唯一的男丁宋传代了。
刘妈妈咦了一声,不解的问向采荷:“怎么?你听过?”采荷连忙摇头,采佩在王若迎眼神警告下也没有提起今日的事。
不过听了刘妈妈的话,王若迎倒是想起了一些往事。上一世,宋家的事情她听过不少。宋家往上数十三代的老祖宗种地起家,靠着一手种地的本领培育出了产量高且优质的精品大米。宋家靠出售精品大米攒下不少家产,也渐渐涉及更多行业,比如绸缎,金银古玩等等……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宋家也成了珺安城的首富,足足富到了宋家的第十三代。
虽然王家也是靠着刺绣闻名遐迩,但也只是红火了四代,和宋家这样豪门世家相比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以前的宋家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出过不少举人进士老爷。可到了宋传代这一辈,宋家三位老爷一共生了八个女儿,只有宋传代这一个男丁。宋老太爷愁白了头发,为了不让宋家以后断子绝孙,就给唯一的孙子取了传代这个名字,乳名为延香,寓意传宗接代延续香火。
从宋传代刚会爬时,宋老太爷就让全府上下不论在家还是出门,都要喊延香这个名字,从此延香这个名字全城百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宋传代在九岁时跟着宋三老爷去了京都,再也没有回过珺安,延香这名字也很少被人提及,只有那些稍稍年长的人还记得有这档子事。
不过事与愿违,王若迎记得宋传代并没有如宋老太爷那般期望,为宋家延续香火传宗接代。上一世,宋传代先是在京城娶了位世家姑娘。不过新婚三月,那姑娘就重病去了,听闻两人到最后也没圆过房。
后来宋传代回了老家,宋老太爷又为他定了门亲事。因两地相隔甚远,送亲队伍要提前两日出发,谁知半路遇到了山匪,当时马儿受惊一路飞驰,直接冲下了悬崖。
当时白清墨已经进京,她听后唏嘘不已,想着自己的遭遇比起那位宋公子好上太多。起码她没有收到白清墨的死讯,没有消息有时候也是最好的消息。
后来顾昭进门,她也无心在意外头的事情。只听人提过,宋传代病逝,宋家后继无人,宋大老爷便想从亲戚里选个不错的男孩过继,继承宋家家业。
想想那宋传代也和上辈子的自己一样苦命,最后病逝家中。思及此,王若迎也无心听刘妈妈讲八卦,没去吩咐采荷采佩,自顾自起身就回屋睡了。
翌日一早,王承带着妻儿回了珺安城,刚下马车看门的范福就急急迎了出来,一瞧就有高兴的事情,嘴巴都咧到耳根子后头去了。
“二老爷,咱家二姑爷考中了举人,而且啊二姑奶奶也怀了身孕,今早特地让人递了信儿,亲家那边还特地送了一篮子喜蛋过来。”
王承笑的合不拢嘴,赶紧让范福跟着自己去书房,他要把珍藏的上好砚台送去做贺礼。甄氏也止不住的笑,拉着王若迎回了屋也要准备一份贺礼送去。
王若迎笑着趣道:“娘,你屋里藏的都是些首饰头面,这些东西怎好送给二姐夫做贺礼。”
甄氏不以为意,边翻着自己的首饰盒子边道:“自然是送给你舅母的,感谢她养了个好儿子,成了我的好女婿。去年你爹送我一块金坠子,那样式老土的很,我从来的没带过。正好,这次送去金楼熔了,给我那未出世的外孙一块长命锁。”
王若迎咯咯地笑,上一世也是如此,二姐没进门多久二姐夫就中了举人。紧接着就有了身孕,一年后生下了一对儿大胖子,可给舅母乐坏了。从那时起就从钮泽县传出王家女儿旺夫的名声,不论是大姑娘还是二姑娘都能生养,还旺的两位姑爷科举顺遂。
因那时自己已经嫁给了白清墨,没有沾到什么光。不过大伯王袭家的堂妹,王若怜倒是引得好几家相求。可大伯早就给她定了人家,嫁过去半年后夫婿重病而亡,婆婆是被她克死的,一纸休书休回了娘家。
这事后,王家女儿旺夫的名声渐渐淡了下去,没过半年再也无人提及。王若怜也跟着名声受损,又有王若迎这个堂姐在前,邻里街坊的也她是个克夫命。往后在想改嫁也是诸多不顺,最后只好嫁给个四十好几的鳏夫。
那之前她们姐妹虽不亲厚,但也没到互看不顺眼的地步。自从王若怜改嫁,每当过年过节回娘家串门子的时候,她总对自己杏目圆瞪,似乎觉得自己连累了她,新婚死了丈夫又嫁给鳏夫。也是从那之后,她们两姐妹再未心平气和坐下来过话。
后来白清墨做了知府,她被顾昭压制,从正房太太变成了平妻,走到哪都要比顾昭矮上一头。王若怜对她没了恨意,倒时不时的冷嘲热讽一番,好像踩她一脚日子就能好过似的。
“在胡思乱想些什么呢?”甄氏的话传入耳中,她已经选好了一串珍珠手链,一支碧玉簪子准备送给甄家舅母。
王若迎拉回思绪笑道:“我在想今天晚上吃什么,我想吃娘做的红烧肉。”
“你个馋猫,就知道吃!”甄氏忍俊不禁,捏了捏她的肉脸。
……
王家二房这边可谓是好事连连,女儿婚事有了着落,二女婿也考中了举人。不仅东院的主子们高兴,连下人们都跟着乐呵,走路轻快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王乘也准备前往杭州筹备金玉绣楼分店,这不仅是他们二房的好事,更是王家的大好事。这绣楼要是开起来,那就意味着王家每年进账的银子会翻一番。
这天一大早,王老太爷就带着全家上下为王乘送行,老太爷被林姨奶奶扶着一路送到了大门口。他本意是要送二儿子到码头,王乘好歹才将老爷子给劝了回去。
甄氏颇为不舍,就怕王乘在外头冻着饿着,千叮咛万嘱咐随行的范福,一定要照顾好王乘。
甄氏携了一儿一女出门相送,送了一路唠叨了一路,目送着王乘上了船这才放心。王世榜还要去私塾,便和厮先行离开。甄氏和王若迎想着既然都出来了,不如就在码头边的集市上逛逛,买些东西回去,等过几日回老家纽泽县时好分给亲戚朋友们。
母子二人正在一个手工摊车前挑选拨浪鼓,王若迎一眼就瞧见了个鼓面双龙戏珠的鼓。正好送给二姐,图个好寓意。
“娘,我猜二姐这次一定能生下一对大胖子,不如就送这个双龙戏珠图案的拨浪鼓吧。”
甄氏侧目瞧了瞧看着也欢喜,主要是寓意好,便点头应允:“到时候和你二姐,这是你用自己的私房银子买的,期盼她能生一对双生子,你二姐一定高兴。”
王若迎咯咯直笑,趣道:“若真被我猜中了,娘就该破费了,到时就该做一对儿长命锁才行。”
甄氏忍俊不禁:“我才不怕破费,娘就盼着你们多子多福,一家人热热闹闹日子过得红火。”
王若迎伸手去拿拨浪鼓,却被另一只纤纤玉手抢先一步。王若迎抬头去看,便见长相妩媚,一身富贵扮的妇人站在自己身旁,观她隆起的腹部,应该有五六个月的身孕了。
那妇人见王若迎朝自己看来,又瞧了瞧自己手中的鼓,讪讪然一笑,语气诚恳的道:“我瞧这鼓颇喜欢,想着等腹中孩儿落地时能送给他做礼物。”
王若迎怎好和一个孕妇争抢,便笑着:“夫人喜欢就拿去吧,我再挑选些别的。”
“那便谢谢姑娘了。”妇人微微颔首表达感激,随后便让随行的丫头付给贩银两。
那妇人被丫头搀扶着离开了摊车,等走了有些距离后,刘妈妈凑了上来和甄氏声道:“那妇人一身的富气扮,一瞧就不是咱们珺安城的人。现在城里都在传,宋家公子从京城带回来一个大着肚子的女人,不准是宋公子从京城带回来的妾室。这回宋老太爷终于盼到了重孙孙,但只可惜是个庶出的……”
甄氏示意刘妈妈不要继续下去,这大街上人多耳杂的,被别人听了去总归不好。又是和宋家有关的事情,他们这些商户的可不敢评头论足。
王若迎狐疑,她记得前一世宋传代好像没有妾室……
突然,大街上一阵骚乱,就见一富贵马车朝这边驶来,正好停在了那妇人面前。王若迎使劲眨了眨眼,这不就是媚气公子的马车么!
珺安城的老百姓们没见过这般气派的马车,虽然好奇但都不敢凑上前去看,只敢在远处羡慕的瞧着,时不时还能听到几声惊呼赞叹。
媚气公子从马车里探出头来,脸色非常难看,见到那妇人就是一番训斥,似在埋怨她大着肚子出门逛街。那妇人低着头不敢出声,对媚气公子显然是又敬又怕。
媚气公子越越烦闷,到最后不愿再看站在马车前的妇人,吩咐随行的丫头扶着她上马车。刚一抬头,就见到不远处站着的王若迎,媚气公子的眼中突然闪过一抹惊艳。
王若迎心中一跳,莫不是他认出自己了?
不过还好媚气公子没有上前和她话的意思,待到妇人上车后便吩咐车夫驾车离开集市。王若迎松了口气,真怕到时候被娘亲看出些异样,撒谎的事情不就露馅了!
在珺安这样的城,能够遇到这样的新鲜事自然是要上一。马车刚已走远,便有人开始交头接耳,马车上的那位公子是宋家的贵客,是宋传代的挚交好友。在京城是富贵世家的大公子,还和皇家沾亲带故……
王若迎被这么一搅和没了逛集市的兴致,不论是宋家还是那位公子,和她的生活都相隔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