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人情浓厚的年代

A+A-

    那一世,奶奶在千禧之年去世,李国良还没有十五岁,病因是脑溢血。

    非常常见的一种高发疾病,致死率极高。

    通常起因是高血压并发症。

    早些年高血压根本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高血压人群居高不下。

    重生回来的李国良觉得可以避免这种悲剧,高血压通过一些偏方是可以降下去的。

    比如每天喝一勺陈年老醋,坚持个几年,再比如用陈醋泡鸡蛋等等。

    最重要的是,陈醋以及鸡蛋对于老百姓来很容易得到,成本也不高,完全在承受范围之内。

    “奶奶”李国良进屋轻声喊道。

    “国良过来了呀,感冒好了?”正在收拾碗筷的奶奶,和蔼的问道。

    “嗯,过来看看奶奶还有爷爷。”李国良发自内心的笑着。

    “这孩子,快点过来,让奶奶看看头还热不-”

    “嗯。”

    待了有半个时,李国良特意叮嘱了一番高血压注意事项,这才一步三回头的离开回家。

    到运河中挖宝,是李国良想到的,唯一适合他现在这个年龄段操作的来钱的路子。

    趁着雨季没有到来,河道里河水枯竭,去碰碰运气,截胡一批古董珠宝,这对于李国良来没有一丝心里负担。

    一清早,吃完早餐的李国良,背上背着一个麻布缝制的挎带背包,一挎着竹条编的篮子,肩上扛着一号的铁楸,往篮子放上准备好的水壶,一边往外走一边喊道:

    “妈,我去出玩了。”

    “中午早点回来吃饭。”

    “知道啦。”这时李国良人已经在大门外。

    大约一刻钟,等他来到河道边,往里面望去,远处已经有十几个寻宝人,在干涩的河道上奋斗着。

    李国良没有急着下去,而是回忆了下位置。

    大桥南边-大柳树?

    ‘嗯,应该就是这颗?’李国良认准位置,沿着一人粗细的歪脖子柳树,向河道内走了20米的距离,画了一片地开始挖。

    李国良选择的位置大约距离大桥七十米,距离大部队有差不多二三十米。

    如果他记得不错的话,这片位置三年后,村里的老光棍刘三疙瘩,挖到一坛子宝贝,从此走上了人生巅峰。

    挖土可是个体力活,一上午的时间不过挖了半米深,一个两米见方的浅坑出现在河道上。

    四平方米的右下角有一条三米长半米多宽的长方形,这是李国良预留的走廊,已经有了四个阶梯的模样。

    中午回家捧着一个大馒头,里面抹上透着白光的猪油,撒上一层盐粒,吃的那叫一个香。

    吃完饭后,李国良一溜烟跑出了家门,身后传来老妈一阵爱的谩骂。

    里提着灌满的水壶,哼着不知名的调走在充满绿阴的胡同,穿过了布满绿色的河堤以及略显忙碌的河滩农田。

    回到河道时,里面还有三三两两的寻宝人仍在奋斗着。

    这年头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勤奋的劳动人民。

    感叹一声,李国良继续进行他的挖土大业。

    晚上六点半,李国良这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

    一天的劳作,也不过挖了一米多深的一个大坑。

    而要想挖到东西,最起码也得挖到接近三米深才行。

    6月6号,忙碌的麦收已经收官。

    “孩他爸,你真的决定翻盖房子吗?”刘秀面色略带愁容压着声音。

    “嗯,这房子恐怕撑不过这个夏天,就是借点钱也得尽快翻盖”声音中透着无奈以及坚决。

    躺在一边的李国良原本闭着的眼挣了开来,盖新房在他记忆中有那么一丝印象,原本以为还要等些日子,这样看来下,最迟下个月中旬新房就会拔地而起。

    对这件事影响深刻,还是因为盖完房子不久就会有一场大暴雨,家中陈旧的东房在那场大雨中成为了过去。

    如果不是盖了新房,他们一家人很有可能会和老房子一起作古。

    这件事,不得不身为一家之主的李保功很有远见。

    重生回来不过两天,对于建房这件事,李国良可以有心无力,虽然有挣钱的门路,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他记得建新房子,应该也就花了三四千,听起来不多,这些钱在二十多年后,也就能买个中等的,什么大事也办不了。

    但是在92年,3千多块钱可以盖个里外红砖的五间大北房,靠胡同的东墙还能铺上两层石头块,可以用高端大气上档次来描述。

    “他爸,这样我们怕是得筹借2千元多才行。”

    “以后慢慢还就是了,大哥二哥各应了500,三哥200,我又从咱娘那里拿了300,还有前院杨三哥200,东院玉林叔300,再加上我们自己的500元的积蓄,除去儿子往前上学的学费,应该有富余。”

    “嗯”

    夫妻间有些事无需过多言语,一切显得那么自然。

    “咯-咯-咯咯咯!”

    清早,各家的公鸡准时演奏起了大合唱,随之村里人们开始一天的劳作。

    昨天晚上做出了决定,一早李保功变起床准备盖房事宜。

    首先要买砖,以及白灰水泥、梁木等建筑材料。

    3000块钱基本全是红砖等建筑材料钱,人工费几乎可以忽略,全是人情。

    九十年代初期,左邻右舍的关系真的堪比亲人,浓情似水。

    就连村里的乡亲们也是互相帮衬,有事能帮一把绝不会站在一边看乐闹。

    这几乎成了约定成俗,谁家有事,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是主力,不用喊,到时人们会自发过来帮忙。

    下午三四点钟,红砖已经送了过来,速度不可为不快。

    这下李保功家要翻盖新砖房的消息算是在村里传了开来。

    日子就定在6月26号阴历五月二十六。

    准备盖房这种大事,对六七岁的孩子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唯一交给李国良的任务,就是看着一岁的妹妹。

    从决定盖房起,每日去运河挖土的队伍就变成了两个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坑的深度逐渐接近三米,进度逐渐下降到二十厘米的速度增加着,不过还没有任何迹象要出东西。

    6月26号,翻盖新房的日子到来。

    从昨天开始,家里能用的东西,就陆续搬到了院子里,还有一些衣服被子暂时放到了对门邻居家。

    清早,天色一放亮,一家人就全部忙碌起来。

    六点半吃过早餐,打开大门不久,对门邻居听到动静,也打开了大门。

    “玉林奶奶早。”正准备出门的李国良笑着问候道。

    “国良呀,又带着妹妹去河滩挖宝呀,都挖到什么了?”三十多岁的玉林奶奶和蔼的打趣道。

    “奶奶好。”

    “唉,萱真乖。”

    “”对于同样的问候,获得不一样的对待,李国良感到一阵无奈,没办法谁让妹那张圆乎乎的脸蛋那么惹人爱呢。

    李国良暗自摇了摇头,一拿着铁楸一牵着妹的,向着胡同南头走去。

    要他家对门乃是村里‘大户’人家,人丁众多的那种,辈份也高。

    平时显不出来,等过年拜年的时候,那场面才壮观,呼啦啦一大群,从正屋到院子一直绵延到大门口。

    杨-不愧是东关第一大姓,虽然他们老李家是共和国第一大姓,但不巧的是,在东关村就一脉几十口人。

    很快胡同里陆陆续续有人上门,俗话人多力量大,不到八点房顶已经光秃秃。

    很快在人们的吆喝声中,一堵堵墙被推翻,接下来便是挖地槽打地基。

    等中午李国良回家的时候,地槽已经挖好,砸桩正砰砰砰的砸着地基。

    从院子里重新搭了一个崭新的锅头,家里那口大铁锅安稳的放在上面,正冒着热气。

    炖白菜!

    李国良老远便能猜出锅的炖的啥,实话村里有事时,炖的菜真的很好吃。

    里面除了白菜,还有粉条豆腐以及猪肉。

    李国良自己拿碗盛了两碗,便和妹妹蹲在不碍事的吃了起来。

    李国良一边吃一边看着散落在各处吃饭的叔伯们,亲情在90年代初还很浓,十几年后人们就会往钱看齐,人情则单薄到了极致。

    令人不得不怀念那曾经人情浓厚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