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机会
数天之后
平凉府,通往固原州的官道之上,崇祯等人骑马缓缓而行,浏览着田野风光,看着绿油油的麦田,还有那一座又一座的森林,一点都没有那种属于黄土高原的荒凉之感,处处透着勃勃生。
此情此景,拥有着现代人灵魂的“崇祯”,感慨甚多,后世的陕西,多是荒芜的黄土高原,土地沙漠化非常严重,造成水土流失。
自然而然地,随着土地流失严重,经济也是大幅度下滑,粮食产量也是逐年削减。
作为一个历史学者,“崇祯”当然知道,数百年后的陕西为何会变得那般,到处都是光秃秃的,罕有草原和森林,原因很简单,在鞑子统治时期,来自于后来的人口暴涨,无节制的开发,肆意破坏森林和草原,才会酿成沙漠化严重的恶果。
这一刻,身为大明的主宰者,崇祯暗暗有了一个决定,陕西不能再重蹈覆辙,不能再为土地沙漠化严重而发愁,从现在开始,就必须重视可持续循环发展,不能过分开发陕西。
不难发现,在队伍之中,多了一人,正是陕西布政使徐光启,主抓赈灾和兴修水利之事。
此时,徐光启也是一身普通人的装束,也是骑马缓缓而行,就跟在崇祯的旁边,信马由缰的同时,也在轻声地向崇祯做着汇报。
“启禀皇”
刚吐出三个字,一想到崇祯的交代,徐光启就意识到自己失言了,连忙改口,换了一种话的方式和风格,更加贴近寻常之人的聊天方式。
“尤公子,将近一年的时间,经过朝廷各种水利建设,或是挖水井,或是挖通河渠,亦或是挖掘新的水道,陕西的抗灾已经初见成效,尤其是在靠近水渠附近的地方,粮食得到了大丰收,虽然还不能摆脱那种靠天吃饭的生活方式,但旱灾所带来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弱”
听到徐光启的亲自汇报,再加上亲眼所见,崇祯这才完完全全放下心来,不再那么担心西北的赈灾。
毕竟,历史之上,明末时期,明朝之所以迅速破败,明军之所以疲于奔命于后金与剿匪之间,满负荷地两面作战,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在于西北的连年大旱,还不断向中原蔓延,才会使得农民起义军越剿越多。
现在好了,西北的旱灾得到了有效的救治,越来越多的百姓不在流离失所,得到一定的安抚,日子越来越稳定,这就等于掐断了民乱的根源所在,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大规模民乱。
因此,在这一瞬间,崇祯又有了新的想法,徐光启是时候调回京城了,主抓大明的科学发展,负责皇家科学院的一干事宜。
当然,所谓的皇家科学院还未成立。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崇祯准备,将自己所了解的现代科学知识,尽可能地引进到这个时代,尽可能地促进明朝时的科学发展,从而转化为大明国力的优势。
确切的来,是大明军队的优势。
很显然,即便身为文科生的“崇祯”,引进的现代科学知识有限,但只要展露那么一点,也能引起跨时代的进步。
比如,蒸汽的概念,大概原理,电磁学的相互转化,等等
不管是蒸汽,还是电力的应用,就算是最为原始、效力最为底下的那种,但也会对这个时代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将会为工业革命的到来,铺下坚定的基础。
最为关键的是,随着蒸汽的出现,随着电力的应用,整个社会的效率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军事与经济方面,更是将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自然而然地,对于冰河时期的加剧,大面积爆发,延伸到山西、河南、山东等地,朝廷将会有更多的赈灾段,挖河造渠,兴修水利,等等,效率绝对会增加数倍。
毕竟,电力的应用,意味着大型械的应运而生。
这个时候,高家三兄妹跟在队伍的稍靠后的位置,不停地打量着队伍的前后左右,神色很是复杂,忌惮之中,又蕴含着几分莫名的兴奋,尤其是最为年轻的高一功,更是唏嘘不已,但还是尽可能地压低着声音,唯有三人能够清晰地听到。
“也不知道这些人究竟是何方神圣?尤其是那个尤公子,出阔绰的令人咋舌,每个人骑得都是一等一的战马,没有个百八十两根本就弄不到。”
“而且,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是,居然一下拥有这么多的上好战马,这考验的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的财力,而是个人的势力与能量,单靠钱财,很难一下子弄到这么多的上好战马。”
“哥,姐,你们得不错,这个尤公子,身份着实不简单,来头甚大,不仅仅是因为对方的财力与能量,一下子弄到这么多的上好战马,主要还是在于,这么多的人通过那些重要的关卡与城池,还身携刀具,居然没有遇到一点阻拦,轻易就通过了,看来,咱们押宝押对了。”
渐渐地,高一功再也不下去了,就是连他自己,会想到这一切的一切,都忍不住地倒吸一口冷气,兴奋的心情之中,又有几分沉重。
同时,从这些细微之处,三人更多的还是庆幸与兴奋,所谓的“尤公子”,他的能量越大,背景越深,也就意味着,之前在驿站所的那些,也就越真,他们的麻烦越有可能得到解决。
此刻,相比于对崇祯身份的揣度与猜测,三人更加感兴趣的是,崇祯身边的徐光启,虽然这个老人一副管家的打扮,但是他的那份气度,那份谈吐,还有那份做派,都在明,这位老人的身份也很不简单,很像一个大官。
由此及彼,不难推测,如果那位老人真的是什么大官,从他对尤公子的恭敬态度上,那副谨慎心的模样,更加印证了他们心中的猜测,尤公子的来头甚大,远超他们的想象。
刹那间,想着想着,三人紧张地一颗心砰砰直跳起来,越来越兴奋,忍不住地看向崇祯的背影,颇有高山仰止之意。
因此,经过数天的相处,随着了解的越来越多,高立功兄妹三人,已经绝了逃离的念头,这一切的一切,迹象表明,就像不断地增加诱饵,使得他们无法自拔,深陷其中,再也没有离去的念头。
毕竟,会不是每个人都有,不是每个人都能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