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玉虚宫民意调查
杨戬和玉虚宫一直有通过无线发报保持联络。
他知道他的师叔姜子牙多年之前就成了西岐的军师,在他的努力征战之下,西岐获得了大片的领地,现在是三分下已有其二。
福兮祸兮,拥有这么大的领地也是让西岐之主姬发有些不安,当初他的父亲姬昌也只因为名声比较好,就让纣王给囚禁了七年多时间,而自己现在已经拥有了和纣王对抗的势力,这将更让纣王不安,只是纣王这几年都不管朝政,才让他发展这么快,如果有一纣王醒悟过来,一定不能容忍自己。
当初姬昌的思想非常陈旧,姜子牙众人劝姬昌伐纣的时候,姬昌自己是臣,不能自立为王,拒绝了伐纣的建议。
而姬发的想法完全不一样,他认为“父不慈,子不孝,远走他乡。君不正,臣不忠,另投他国。”既然纣王不是一个好王,那么就取而代之好了。
对于姬发的这个想法,姜子牙并不反对,也没有立即赞成。他建议姬昌伐纣正是武成王黄飞虎刚刚投靠过来的时候,那个时候比干刚刚被纣王害死,黄飞虎又投靠了西岐,商朝正是最混乱的时候,那个时候进攻胜率很大。现在事隔多年,商朝早就已经恢复了秩序,现在对商朝用兵,胜率太了。
姜子牙有自己的打算,他想获得自己师父、师伯的支持,不是劳什子用的“精神支持”,也不是什么“物质支持”,而是武力和技术上的支持。只有玉虚宫的全力支持,才有把握在对抗纣王的时候,有绝对的胜算。
所以姜子牙给太上老君和元始尊写了一封请教信,信中大概的意思是,姬发想自立为王,这样大逆不道的举动一定会引来纣王的讨伐,以后西岐将狼烟四起,陷入战乱之中,问师伯和师父他是否赞成姬发自立为王。
太上老君和元始尊看了姜子牙的信之后,都觉得这老头下山没有几年,怎么学坏了,算计起师伯和师父来了,当初是他们两人叫姜子牙下山去创业的,是他们两人叫姜子牙投靠西岐,不要去朝歌做官的,原因是西岐的前途更加光明,什么意思其实已经得很明白了。
这老头还揣着明白装糊涂,问起他们两个是否赞成姬发自立为王来,你不就是想要获得对抗纣王的战力吗!用得着这么拐弯抹角吗!
太上老君和元始尊也没有马上回复姜子牙,也搞了一出奇怪的活动,就是三代弟子的“民意调查”。他们可不想强迫自己的弟子去参加什么战争,虽然他们也预料到这场战争会牵连到玉虚宫,但是被牵连也是要看是怎么被牵连的,到底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
所以就有了这场“民意调查”,这场民意调查只有两个问题:第一,是否愿意参加“武王伐纣”的战争?第二,如果愿意参加战争,请明理由。
收上的“民意调查”居然是不少人愿意去参战,而且的理由也是让人啼笑皆非。
金吒、木吒、黄化,三人都愿意参战,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的父亲原本在商朝就是官员,黄飞虎还是武成王,是高官。他们三人希望通过参战,建功立业,为自己的家族奠定基础。
哪吒,也愿意参战。原因更简单,只有三个字。“打!打!打!”这个家伙只为打架而参战。哪吒这几年武艺进步飞快,他不但已经把杨戬自创的杨家枪法全部融会贯通,而且还自创了一种训练方法,他现在练枪是在水中练习,在水里因为有水的阻力,速度缓慢。哪吒就是要在水中练枪,克服水中的阻力,提升自己出枪的速度,经过这几年的练习,他的武艺果然大进,在仙人镇已经找不到敌了,当然也有因为杨戬不住在仙人镇的原因。武艺大进的哪吒很迫切想获得实战的会,所以一听到打战,他体内的血液都沸腾了。
土行孙,也愿意参战。原因是他要活捉迷惑纣王的苏王后,为民除害。
雷震子,愿意参战。他要拿回纣王宫中的“西岐三宝”。
龙须虎,愿意参战。他听纣王影酒池肉林”,他想试一下,在酒池中喝酒,在肉林中吃肉的感觉。
也有不愿参战的,比如殷郊和殷洪两兄弟,就表示不愿意去打商朝。
看完这些名义调查之后,太上老君和元始尊突然想到,杨戬还在外面,对于杨戬这个重要的战力,他很想知道一下杨戬的意愿,所以通过道行在世俗的弟子,联络上了杨戬。
杨戬看到这个调查问题的时候,还没有想好,自己要不要去参战。现在已经有了决断,那就只是自己也要去参战,理由充满了“正能量”,他要让生活在世俗间的百姓安居乐业(远离山贼这一行当)。
-------------------------------------
朝歌王宫内。
纣王正侧躺在玉榻之上,几个身穿半透明衣服身材面容都姣好的宫女,正扭动着妖娆的身体在跳舞,透过那半透明的衣服,可以看到宫女胸前的两个红点在不断地跳动。
王后娘娘“苏妲己”正半靠在纣王的身旁,将一颗剥了皮的葡萄塞进纣王的嘴里,然后再把目光移动到那几个跳舞的宫女身上,观察着这套舞蹈有没有宫女跳得不对,有没有人跳得不够骚。
纣王已经上了年纪,对于房事已经没有象她刚入宫的时候那样频繁了,这让“苏王后”有些不满,于是她就自创了这套“奶铃舞”,这样半遮半掩的跳舞效果最能勾起一个男饶**。她要通过这样的段来刺激纣王的**。
不枉“苏王后”一番苦心,纣王看了一会儿这舞蹈之后,果然下体有所反应,开始要支起帐篷了,那么接下来就可以换一种节目,办一些正事了
“边疆急报!”这个时候,突然一个传讯兵风尘仆仆地跑了进来,大声报道。
纣王刚刚支起来的帐篷轰然倒塌!
“苏王后”气得满脸通红,怒瞪着这个传讯兵。
传讯兵也发现自己来的不是时候,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因为上这消息实在太重要了,将军要他马不停蹄将这个消息传进纣王上,一定要第一时间传到。
传讯兵赶紧将自己上写着讯息的绢帛递给了纣王。
纣王接过绢帛,看完之后,怒不可遏地喝道:“儿姬发,竟敢自立为王,真以为本王奈何不了你吗?”
“苏王后”在旁一听,知道发生大事了,也顾不得生气了,接过纣王看的绢帛,看了上面的内容后,也是大吃一惊。
姬发自立为王了,国号为“周”,自称“武王”,追封先父姬昌为“文王”。
据姬发立国号那一日,在岐山上梧桐树旁,有凤鸣之声传出,空出现朵朵火花,四散而开,犹如传中的火凤将世,并传出了“凤鸣岐山”的吉兆。西岐百姓都深信,在西岐出了一个明主,将替代在朝歌的纣王。
纣王当然不知道,那“凤鸣岐山”是怎么回事情。但是冒充“苏妲己”的胡仙儿可是知道的,这根本就烟火嘛,只是这个年代怎么会有这个东西,这么东西她只是在时间屋内的显示屏上看过。
这么来,有人拥有和通教主一样的本事,而且他们还站在了西岐那边。
胡仙儿绝对是绝顶聪明的一个女人,通过这么一则消息,她已经读出来潜在的危险,这人要是来反商朝,纣王还真未必能招架得住,纣王一倒台,自己这一身的荣华将烟消云散。
胡仙儿看到纣王那吹胡子瞪眼的样子,道:“王上,所谓‘无二日,国无二主。’这姬发儿既然自立为王,就是不打算和王上你共处这地之间,王上应该早做决断啊。”
纣王对胡仙儿的才智还颇为佩服,问计道:“王后认为本王应该如何处理?”
胡仙儿回答道:“姬发虽然自立为王,但是根基未稳,和王上你的陈汤江山相比还相差甚远,只要在他羽翼尚未丰满之时,王上派重兵去讨伐,必定能大获全胜。”
纣王听零点头,觉得自己的王后得很有道理
次日,纣王早朝了。
百官也都不记得纣王到底有多少日子没有早朝过了,今突然从宫中传出消息,纣王要早朝。
各官员都匆匆赶往议事殿,有些官员也是太久没有上朝,官服一下还找不到了。还有一个官员因为出门太过匆忙,随便拿了一件衣服,穿着内衣就跑到马车上更换。在马车上穿好才发现衣服尺寸不对,自己拿的好像是床上另一位的衣服。
宫殿的议事殿中,纣王看着穿着形形色色衣服的百官,气不打一处来。不过,他还算是明白这群人成了这副模样,和他疏于朝政有关,也没有太过苛责,破口骂了几句,这事也算过去了。
纣王将昨夜收到的急报对着百官了一下,百官一阵哗然,纣王想听一下百官对此事的看法。
于是,百官轮流着各抒己见,早朝的议事立即成了“大咖”为姬发的“吐槽大会”,每位官员都轮流数落着姬发的缺点,在大厅里大骂起姬发来,有几位还挺影脱口秀”的才华,讲得绘声绘色,让人忍俊不住。
看着群臣的轮流表演,纣王脸都青了,这群缺中怎么就没有几个有点用的、能中重点的人。这群蠢材到底都是谁提拔上来的,后来回忆了一下,好像都是自己给提拔的。以前那些有才华的,不是被他给炮烙了,就是给虿盆了,剩下有些本领的,各自找了不同的理由辞官了,纣王只好提拔这一批人替代原来那群官员。
纣王把扫视了一下群臣,最后把视线停留在了站在最前面的费仲和尤浑身上,费仲和尤浑能成为纣王的宠臣,确实是有点本事的,他们两人已经看出纣王对面前的这一档子“脱口秀”节目厌烦了,不想再听什么骂姬发的话,他要听一些能解决问题的实在话。
费仲开口道:“大王,姬发儿大逆不道,敢自立为王,地不能容之,大王应该出兵讨伐才是。”
纣王听了后,点点头,这才是他要听的。
尤浑也紧接着开口道:“大王,无需太多担忧,姬发刚刚立国,脚跟未稳,根基未固,人心未齐。此事正是我们出兵讨伐的好会。”
尤浑这番话和苏王后昨晚得差不多,纣王也深以为意。
看着纣王对费仲、尤浑的反应,群臣终于明白过来,纣王是要听对付姬发的方法,不是要听自己这群人骂姬发,赶紧调整了方案。
纣王底下总算还是有一个明白的大臣,他上前道:“大王,姬发儿自立为王,根本就是自寻死路,他们自以为领地广阔,不可一世,我们陈汤江山数百年的基业,根基之稳固,哪是这无知儿能明白的。”
纣王皱了皱眉,担心这家伙又要讲一堆无用的废话,道:“重点。”
大臣道:“据我所得消息,姬发刚刚立国,中只有五万将士,而我国却有十七万雄狮,比例悬殊,我们一战可胜啊。”
(史书记载周武王和纣王的牧野之战总共也就这么点人马,商周还属于奴隶制度国家,生产力极度落后,国民人口也很少,或许有些书籍或评书有夸大人数与本书不符,请读者各自尊重各饶观点。)
纣王听了后,终于哈哈大笑,自信满满地道:“姬发儿,既然你自寻死路,本王就成全了你。”
完之后,纣王看了看议事殿的这群大臣,最后还是把目光停留在费仲、尤浑身上,道:“费仲、尤浑你二位都是国之重臣,讨伐姬发之事,本王还是嘱托于你们二人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