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有人送匾额

A+A-

    汪夫人、汪厚朴都在这一行人中,身后还跟着几个家丁扮的人,一人肩上扛着一块红布包起来的四四方方的东西,还有四人挑着一个大大的箱子。

    “你们这些人是来干什么的?”一个妇人手中还拿着绣花针和布头,同身边的婆子嘀咕道,一不心绣花针就扎在了自己手上,疼得直咧嘴。

    那婆子狐疑地瞅了好几眼,“是不是上门来提亲的?最近村里哪家有媒婆上门了?”

    “没有吧。”妇人将手指放在嘴中吮了几口,脸色终于不那么难看了,“就算有,也用不着抬那么多东西啊,又是红布又是箱子的,村里哪有那么值钱的姑娘。”

    ……

    听到有人敲门,沐初晴手中的一个‘寿’字刚绣到一半,舍不得停下来,只能让莫子谦出去开门。

    开门,莫子谦被门口的大阵仗下了一跳,警惕地问道:“你们是谁?”

    汪夫人脸色已经比之前沐初晴初见时好了很多,当日哭得两只眼都是肿的,如今肿都消了下去,面色也稍微红润了一些,满脸堆笑道:“我是是来找沐娘子的,沐娘子在家吗?”

    莫子谦见门口的人都看着不像恶人,这才扭头朝西房中喊道:“娘,有人找你。”

    坐在炕上的沐初晴愣了愣,她在西营村认识的人不多啊,难道是原主未出嫁前在东营村要好的那几个姐妹过来了?

    疑虑间,沐初晴手上的速度又快了几分,行云流水间,一个寿字终于绣完,沐初晴将两根绣花针别在了绣绷子上,下炕穿鞋,朝院门口看去。

    究竟是谁来了,怎么这么客气?

    一看,原来是汪夫人,沐初晴的脚步快了几分,“原来是汪夫人来了,快快进来。”

    汪夫人招呼着几个家丁将东西放下,把家丁留在院外,她和汪厚朴二人随着沐初晴进了西房。

    沐初晴为汪夫人和汪厚朴倒了两杯清茶,这些茶是她从县城中买回来的。之前在杂货店中看着这些茶叶包装好看,就买了一点儿,没想到今天居然派上了用场,“汪夫人,我家中也没什么精致的东西,你将就着喝。若是有什么招待不周的地方,还请你见谅。”

    见汪厚朴不喝茶,只是皱眉看莫子逊他们练字用的宣纸,沐初晴招呼道,“汪家公子,我家里没什么规矩,你放开一点,随性些。”

    汪厚朴点点头,看向沐初晴的目光带着一些探究,一想到他娘带来的那块牌匾,耳根就烫得厉害。

    汪夫人抿了一口茶,目光停留在绣面上,看了一眼,顿时惊为天人,“沐娘子,这绣图是你绣的吗?怎么这么好看!我在凉州府城待的时间不短,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精致的绣图,这些金色的字都是‘寿’吧,看着就喜庆。”

    沐初晴笑笑,她的绣图能够得到别人的夸奖,心中自然高兴,不过有红豆和南宫叔的评价在先,此刻听到汪夫人的夸奖,她心中倒是算不上多么激动,“嗯,这幅绣图是红豆阁定下的,因为要的时间比较紧,工作量又有些大,所以我就几乎整天都窝在房中绣这个。”

    汪夫人盯着百寿图看了好久,她知道一般的绣图在成型之前是不允许别人碰的,也就很知趣地没有提什么要求,依依不舍地看了好几眼后,扭头同汪厚朴道:“厚朴,你不是一直都想来看看是谁救得你吗?快来好好谢谢这位沐姨。”

    汪厚朴好奇地量了几眼沐初晴,见汪夫人不停地给他使眼色,这才红着耳根,恭恭敬敬地给沐初晴施了一个礼,道:“厚朴多谢沐姨当日的救命之恩。”

    在汪厚朴醒来之后,他突然发现脑海中多了很多之前没有学过的东西。汪厚朴将心中的疑问告知汪夫人,汪夫人突然就放声大哭出来,对沐初晴的话已经由九成相信变成了十二成。

    汪厚朴脑子中多出来的行医知识,不是他父亲汪曾明传授给他的还能有谁?

    沐初晴被汪夫人口中的这个‘沐姨’吓了一跳,好在她靠着炕站着,腿软也没人能出来。沐初晴不过二十岁稍稍出头,如今突然被一个年纪约莫已经有十三四岁的少年喊‘姨’,心中别扭,不过有之前被几乎与她同龄的伙计喊‘大婶’、‘婶子’的经历,沐初晴咬咬牙,将汪厚朴的这个称呼选择性忽略。

    “客气了,我这里有一些从县城里买回来的零嘴儿,村里的孩子看着稀奇,不过你们都是府城下来的人,不见得待见,想吃自己拿。”

    沐初晴从药柜顶上拿下一个包袱来,摆在汪厚朴的面前,却见汪厚朴连看都未曾看那零嘴儿一眼,目光直勾勾地盯在她身上,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厚朴,你是有什么话想对你沐姨吗?”汪夫人也发现了自家儿子的异常,出声问道。

    沐初晴不解地看向汪厚朴,“你有什么话想对沐姨吗?直接就行,沐姨性子比较直,不喜欢那些弯弯绕绕的,猜来猜去多累啊。”

    汪厚朴看看沐初晴,红云从耳根一路飘到脸颊,心翼翼道:“沐姨,你给家中孩子买的蒙学书是哪个书院编写的,我怎么从来都没有读过?”

    沐初晴愣了几愣,看了几眼宣纸上的字,是她写给莫子谦和莫子逊两兄弟临摹用的《增广贤文》中的几句话。

    《增广贤文》中讲述的道理颇多,在启蒙孩子的时候穿插着教一些,对孩子日后为人处世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沐初晴写在宣纸上的正是《增广贤文》中上篇的几句话。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汪厚朴在凉州府城的时候就被汪大夫汪曾明送进了书院读书,凉州府城内知名的三家书院的蒙学书籍大同异,汪大夫怕学有偏颇,还特地花高价托人从另外两家书院中买到了蒙学书籍让汪厚朴读。

    汪厚朴在对比了三个书院的蒙学书籍之后,一直都认为他就读的山阳书院编撰的蒙学书籍是顶好的,可是如今看了这位‘沐姨’家中放的蒙学之物后,他觉得自己之前可能读的都是假蒙学书籍。

    原来蒙学书籍还可以这么有趣!不仅念起来朗朗上口,仔细品味的话,字字句句都饱含哲理!

    相比于这些蒙学书籍,他之前读的那些蒙学书籍都弱爆了。

    (山阳书院编写蒙学书籍的夫子无辜躺枪,泪流满面:“孩子你要有良心,我怎么能比得过人家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穿越群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