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女生

A+A-

    也许是天天在一起跑步、上课的原因,柳依依和常怡蓁走得比较近。

    一天跑完步,从食堂吃完早饭出来,常怡蓁对柳依依“依依,我觉得宋婷有男朋友,昨天我听见她在阳台声的给人打电话,声音很柔很柔的样子。”

    “声话就是有男朋友啊证据不确凿她本来话就很柔好不好”

    “那也不定啊。”常怡蓁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还有啊,你有没有觉得俞兰晖特别冷啊经常不话,就好像没有她这个人一样。”

    “你能不能不那么八卦。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反正我就是不喜欢她那种冷冷的调调。感觉好像很高傲的样子。天天在宿舍还戴着耳,你,她是真的在听英语吗还是压根儿不想搭理我们”

    “把人往好处想,人家就是在学英语。”

    “听她是经济系入学成绩第二名。成绩那么好还装用功”

    “哎,人家那是用功了才成绩好。”

    “还有,她扎了耳朵眼儿。可是也没见到她戴耳环。”

    “人家扎耳朵眼也碍你的事了”

    “我们学校女生不让扎耳朵眼,戴首饰。”

    “大附中也不让。万一人家上大学新扎的呢”

    “看上去不像。”

    其实,柳依依也觉得俞兰晖不容易走进,她看自己的时候总是有点儿别扭的感觉。但是柳依依不喜欢背后议论别人的不是,就转了话题“老别人,你自己呢看你宋婷那么有经验的样子。”

    “我不知道。”

    “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男朋友不知道”

    “我跟你,我有一个发,上学前就认识了,两家人也很熟悉。我觉得他是喜欢我的吧。但是也没有相互表白过。不对,我们俩上大班的时候过长大要结婚的,大人也开过要他娶我的玩笑。”

    “什么时候的老皇历了玩笑也能作数那你怎么想呢”

    “我好像是喜欢他吧,关键是也没有碰到让我更心动的男生比较一下。就是因为想不明白,所以才不知道。”

    “他在哪儿呢”

    “他考的是军校,、通讯什么的管得特别严。现在是三个月新生军训,估计没有时间搭理我。”

    “那等他再次出现的时候,你再继续你的春梦吧”

    “什么意思”

    “你俩十有八九没戏,他要是喜欢你,早就了。还等到现在那么让你牵肠挂肚的”

    “哦,那依依你有没有喜欢的人呀”

    “没有。初吻还在。初恋还在。初拥还在。连初牵都还在。”秦声就当他从来没有出现过吧。暗恋不算初恋。柳依依下意识的否认他的存在。老天爷不给,我就不要了。

    “初牵”

    “和男生牵。”

    “啊那我大班就和他亲过了,就一下。”

    “大班的事不算。”

    “也对哦。”

    俩人聊着,去上英语听课。按照入学时的英语听测试成绩,柳依依在班,常怡蓁在b班。

    在这里,柳依依一向自以为傲的英语也受到了打击比起周围的同学,她觉得自己的发音、语音语调实在是不堪入耳,而且她就像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脑子里知道怎么,可是总在琢磨语法和用词,出来的磕磕巴巴的。

    课上的每一句英语柳依依都听得懂,可是要出来就难了。

    这节课谈个人经历,英语老师问“ereveybeen”你去过哪里

    她先在脑子里反应了一下自己的句子现在完成时是否正确,才“vebeentng,g,rb,ndn”我去过上海,桂林,哈尔滨,等等。

    老师追问“reytydykebety”真的你最喜欢哪个城市为什么

    “,tk”也许是桂林,我想

    风景用enery还是nde呢有什么区别呢

    “teeere那里的风景

    最高级要加te

    “tetbetf”是中国最美的。

    一个简单句被柳依依得支离破碎。要是再加上从句,心里就更要琢磨半天了。

    柳依依陷入一种死循环怕出错就想的多,想的多就得慢,越慢越着急,越急越出错,出了错就更紧张。

    这天坐在柳依依后面的人一张嘴“kertvery”我很喜欢运动,柳依依以为是美国人在话,那个腔调太正了回头一看,正是自己同系的同学。柳依依以为自己语音语调蛮好的自信瞬间崩塌时候接触的都是英国语音,大了以后美语流行,又受了影响。试想如果一个人的普通话里同时有台湾腔和京腔,那该多么可怕

    英语老师下课的时候,建议大家回去多练习,一个句子你上20遍,不可能不顺溜。

    柳依依真的就开始跟着课文音频读句子练习语言语调,一个句子读20遍,每个词都发音到位,不吞音。几天下来自我感觉挺有效果的读得脸都疼了,明练到了一些英语发音用得多汉语发音用得少的肌肉。

    但是的慢老是想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每周一次的听课就成了柳依依的死穴。

    柳依依只能自我安慰也许得身临其境,在全英文的环境里,逼着自己天天,没有时间想,才能解决问题,好吧,慢慢来,语言这个东西,需要积累。

    到语言,柳依依还选修了德语课。这是因为柳依依觉得未来如果能去欧洲旅游一趟,多会一门外语也不错。没准以后用得上呢。估计这样想的同学很多,法语课很快就报满了,柳依依没抢上。想到瑞士和奥地利也都是德语国家,就报了德语。

    德语老师是个30多岁的妈妈,她总是在用自己儿子学德语的经历举例子。老师在德国本硕博读了0年,对德国相当了解,上课也仿佛带上了德国人的严谨和认真,一丝不苟的批改学生的每一次练习。不过考虑到柳依依们只是选修,没有过级考试的压力,她在课上会讲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比如,城市,风景,美食和足球。德语老师,在中国,与德国有关的,更新最快的也许就是每周的德国足球甲级联赛电视直播。虽然柳依依对自己是为了学习德语,但是心里还是有个秦声踢球的念头冒出来又被压了下去。一个城市一两只球队,柳依依很快记住了德国的球队和城市名字。她发现慕尼黑的德语发音一点儿也不“黑”,反而很“醒”,柏林就音译的很准。法兰克福居然有两个,得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或者是奥德河畔的法兰克福,这德国人怎么想的,这不是搞事情吗,一个名字俩地儿抢,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