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喜事儿连连
人们对胜利者的夸赞总是不嫌多的,过了没几天,上海电视台教育频道记者专门来上海美术学院进行了采访。当发现获奖者居然是一名十几岁的女孩,整篇报道用了数不清的溢美之词。饶是郭明自觉皮厚都感觉招架不住。
有郭明在前,对莫逸晨的采访基本上就是几个画面带过。
又过了几天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社的几名工作人员也专程过来采集人像以及对获奖者进行简短的采访。
一时郭明风头无俩。
就顾着出风头的结果就是每天写得字数勉强维持着可怜巴巴的两千字,原以为孟婷婷又要隔着电话线对她狂轰乱炸,没想到孟大美女电话打给她的时候和颜悦色的让她都不敢相信电话那头是孟大美女的本人。
不过郭明很快明白了孟大美女这么温柔的原因了。她写的被一名著名导演看中了,想要翻拍成电视剧,当然可不可以拍必须得经过郭明这个原著同意。
郭明还能啥,必须得同意啊,家里头可是正缺钱呢。
这次她获奖的事情居然给自家的生意带来了巨大商。
起来这商来的也好笑,自家老爸自从知道她获得的这个奖杯的重要性之后,每天只要有陌生人往门面上去,他都会抱着奖杯给人普及一下比赛,以及这个奖杯的重要性。那得意洋洋的样子,只差拿个大喇叭嚷嚷的全天下人都知道。
老妈倒是阻止过几回,后来看阻止不了,就随他去了。反正新鲜都是一阵子,过完这阵子应该就好了。
那天一个0多岁的老人走进店里头,郭西杰又是先照例把自己的闺女的奖杯和证书都拿给老人看了,然后才问老人的来意。
老人上来就一句话:“一个一百多万的工程,你有信心接吗?”
自家老爸顿时惊喜的不能自已,赶忙点头。实话目前为止,自家的生意都还是打闹,除去门面房租工人工资以及其它开支,实话赚的钱可能买辆面包车都买不了。可如果接了这个大工程就不一样了,自家门面的招牌就算是打出去了。
老人听完背着就走了。
老爸看见老人就这么走了还以为老人是在诓他。没想到过了两天老人带着两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拿着合同就来了,还真就是一百多万的工程。
原来老人上海纺织厂的退休的厂长,凭着一辈子的兢兢业业退休了在纺织厂职工心中照样德高望重。随着厂子规模的扩大,工厂职工的住房问题就成了老大难。于是厂子就打算拿出一部分钱给职工盖几栋家属楼。
这种家属楼属于半福利性质所以厂子不可能从中获利,甚至需要贴补一半以上的钱。因此选择一家既便宜质量又好的建筑公司就非常重要。
老人自然也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多方打听建筑公司。可问了许多家建筑公司都要价太高。好不容易找到要价低的了吧,那根本就是连营业执照都没有的工程队,根本不敢把这么重要的工程交到这种工程队上。
来也巧,老人正好有一个远亲是金光村上的。两人在一起酒足饭饱之后,金光村的这户亲戚就起了村子里新盖的房子,进而起了在他们村上盖房子的郭西杰的这家工程队。
老人当时就有点心动,再在金光村溜达一圈,立刻就满意了七八分,这才又溜达到了自家门面。于是才有了这一百多万的这个工程。
自家老爸当时高兴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合同签了,等签完后才回味过来房子倒是能盖,可资金呢。这么大的工程启动资金至少就得好几十万,可自家去年就是打名气根本就没有挣到钱。今天这几个工程也都还没有赚到钱,钱从哪里出呢。
老家的建筑生意和超市生意都还比较稳固,可去年来上海铺这一大摊子就是抽调的老家生意的流动资金,现在如果再抽调的话,老家的生意运转就存在高风险了,总不能拆东墙补西墙吧。
这可把老爸愁的接连好几天都是愁眉不展。郭明上周回去的时候发现老爸看见她没有什么笑容,姐姐和弟弟走路的时候也都奇异的垫着脚尖,就连话也是把声音低了再低,把老妈拉到一边问了问,这才知道老爸原来是在发愁钱的事情。
郭明立刻一个电话打到上海股票交易所让把她95年初买的股票统统抛掉,虽然还没有到达股票开始下跌的那个时间,可现在涨也涨不了多少了,就干脆全部拿出来。
股票交易所的工作人员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一年多的时间这个叫郭西杰的人买的股票就翻了3倍,真是运气逆天啊!不过,这人也是相当有气魄了,居然一下子就投入了30万进去,现在赚的钱直接成了百万富翁了。
实话这名工作人员都恨不得直接抱住郭西杰的大腿,求包养了。
当然,如果工作人员知道买这些股票的人其实是十几岁的女孩子,不知道会不会怀疑人生。
把这些股票抛售掉之后,郭明又把自己比赛的奖金也全部取出来了,并都存到了一张卡上。
银行的工作人员可不知道郭明是打算把这笔巨款一下子全部花出去的,听她要存这么多的钱进去,直接把她当成了祖宗对待,那个热情,那个耐心,让上一世受够银行工作人员白眼的郭明叹为观止。
上一世的时候,有一次郭明卡里头就剩9块钱了,她想把这笔宝贵的9块钱取出来吃饭。去银行取的时候银行的工作人员不知道是怕麻烦还是不想接待她,不耐烦的告诉她9块钱不好取,必须凑够一百块钱。她无奈的回宿舍翻箱倒柜了半天终于凑够了这剩下的两块钱,拿着又去找到了这个工作人员。永远忘不了工作人员一边摔摔打打的骂她,一边把2块钱存进去,然后又取一百块钱给她的过程。她全程强忍着眼泪,拿着那一百块钱都不知道是怎么走出银行的。
不得不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有钱的就是大爷,没有钱的就只能当孙子。
回到家郭明很随意的把银行卡递给了自家老爸。
郭西杰莫名的接过,随即被郭明的轻飘飘的话吓了一大跳。
随即看银行卡像在看什么洪水猛兽,一个劲儿的追问郭明到底从哪儿来的这么大一笔钱,有没有做什么违法事儿。
郭明只能无奈的把钱的来源给好好解释了一翻。郭西杰这才松了一口气。当年的证券交易所还是父女俩头一次来上海的时候去的,当时自家闺女的确是存了30万元进去,不过当时自家闺女告诉他存的是定期存折呀,怎么又成了股票了?
股票虽然他不明白咋回事儿,但来上海这一年,可没少听见金光村的人吹嘘这方面的事儿。股票给他的感觉就是这玩意赚的时候赚死,可亏的时候能亏的人直跳楼。
自家闺女咋就胆子那么大呢,居然就敢把30万都投入进去买股票。
事到如今,郭明只好实话实了。
郭西杰听完真不知是该生气还是该高兴的。生气的是,这么大的事儿闺女都敢编瞎话骗他了,而他还傻傻的信了。高兴的是闺女的眼光也太好了,随便买买股票一年多的时间就让买的股票赚了3倍还多,比他这个当爸的挣上0年还多。
最后郭西杰只能用股票老股民的一句话来结尾了:“股市有风险,入行需谨慎。”
解决了资金的问题,郭西杰精神大振,连忙开始纺织厂的前期准备工作,这可是自家在上海接的首个大工程,可不能出什么岔子。他把汪海峰和汤兵都从金光村抽调出来,只留留邵博在那里主持大局。邵博大风大浪已经见多了,自然不在话下,何况还有郭强在旁边帮衬。
不过,郭明一下子又回到解放前的赤贫状态了。所以,孟大美女问郭明卖不卖著作权的时候,她才会这么坚决的要卖。
购买郭明的著作权的导演明显是不差钱的那类,中间隔了一天就把0万块钱打到了她的卡上。
郭明顿时又雄赳赳,气昂昂了。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她帮助自家老爸扩大了自家生意规模,算是到达了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吧,虽然钱少了很多,可那种满足感是两辈子都没有尝过的。
当她在感叹自家近来的好事儿扎推的时候,好事儿居然更扎堆了。
买她著作权的导演剧组编剧根据改编出来的剧本总是不能够令他满意,问郭明能不能担任这部剧的编剧,当然考虑到郭明还要上学,她负责主编,还配备两名副编剧给她。
郭明还能咋,钱多了又不会咬,何况她现在钱并不是很多呢,干了!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