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祸起萧墙

A+A-

    王大伟是最开心的,身边多了个一天到晚“大伟哥、大伟哥”地亲热叫着的弟弟,能不高兴嘛。王伟不仅天真地把家里的事全部给哥哥听,也出了老头子是县高官的事,连自己和妈妈生气时常在背后骂老头子为臭老头子和不给老头子做饭,让老头子去喝西北风的事都了出来。并且还将全医院漂亮护士们的长相都悄悄地在耳边给哥哥听,就是谁的脸上长了一粒豆豆都要描述得清清楚楚,逗得哥哥没把伤口笑裂已经是万幸了。

    但王伟并没有把老头子的战争故事讲给哥哥听,因为他怕传出去大家就都知道了,毕竟自己现在就在钢铁师,而且那么多人虎视眈眈地等着自己承认是老头子的儿子,这事要是传出去,老头子肯定会怪自己是故意为之,所以始终没有透露半句。

    王大伟身体好转后,赶紧给家里写了封平安信,但没有受伤的事。可让王伟也给家里写信时,他却怎么也不写,不敢写,要是老头子知道他是因为出了自己的实际年龄而离开战场的,天都会塌下来,要写也要等到战争结束,到时就能瞒天过海躲过这一劫。王大伟无奈地只好由着他,并且知道,按他在战场上的表现,战争结束后,部队肯定会为他请功,有了军功章,他家老头子就无话可了。

    3月日中午,王伟给伤员们读报时,却有一篇报道他倔强地就是不读,还瞪着战友们,牺牲的烈士才是真正的英雄,自己还活着有什么好炫耀的。战友们也就只好忧伤地放过他,那篇报道就是女记者写的长篇记实通讯:“战火中的兄弟情怀”。

    在这同一时刻,新化县王志德家却是另外一种景象,他坐在沙发上瞧着忧郁地坐在四周的姜梅花、王军、周敏、王英、潘桃、宋长兴,平静地:“怎么都哑巴了,不论省军区调查的结论是什么,伟是否是逃兵,现在已经不重要了,但总得让我知道真实情况?长兴,你,到底是怎么回事?”

    宋长兴无奈地:“省军区政治部的范部长是今天上午十点钟到的,他没去武装部,直接带着警卫员来公安局找的我,让我陪他去派出所核实王伟的实际年龄,我连给你打电话的会都没有,再我也不知道伟去当兵了呀,还真的以为他在邵阳读呢。结果到派出所一查,伟户籍里的原始记录确实有改过的痕迹,王军又当场承认是自己改的,这种时候我只能当场宣布,让王军停职反省。我志德叔,这么大的事你为什么要瞒着我们,你怎么能让伟去当兵呢,他才十五岁呀,他还是个孩子,这么就让他上战场,他肯定害怕呀。”

    王英气恼地:“这事不能怪伟,他还是个孩子,怎么能让他上前线打仗,他出自己的实际年龄没有错,部队首长没让他上前线更没有错,错的是你们,你们为什么要他去当兵,特别是你——”她抬指着王志德骂道:“你只想着你自己的那点军人情结,把一个孩子送到部队,这不是让他去送死吗?”

    王军急忙地:“姑姑,这件事不能怪我爸”

    潘桃吼道:“你给我闭嘴,你要是不帮伟偷改年龄,他能当上兵吗?现在好啦,伟在部队出了事,你这个副所长肯定也当不成了,连舅舅都肯定要受处分。”

    周敏不安地瞧着身边的王军,可她现在只是个外人,什么话都不能,也不敢,只能在心里着急。

    王志德心烦地:“长兴,省军区首长是怎么的?”

    宋长兴:“首长就了一句话,他,昆明军区委托省军区来核实一下王伟同志的真实年龄,请你们协助。我当时就愣了,还以为他的王伟,不是我们家的王伟,可他又将一张信纸放在我跟前,王伟的父亲叫王志得,母亲叫姜梅花,哥哥叫王军。我低头一看,虽然王志得的得,是得到的得,但婶婶和军军的名字都对上了,我这才反应过来,就问他王伟出了什么事,他王伟虚报年龄当兵,现在部队已经知道了,所以要求省军区核实。我没有办法,只能带他去派出所。”

    王志德问道:“他在派出所又了什么?”

    宋长兴:“到派出所后,我就叫上王军一起去查户籍资料,潘桃打开一看,还没话,王军就承认是自己把伟的年龄改大了两岁。军区首长看了一眼户籍资料,就对我,走,已经核实清楚了。我只好当场让王军停职反省,然后按照首长的要求,送他去武装部。”

    王志德又问:“他没有伟是逃兵?”

    宋长兴:“没有,自始自终都没有这么。只是我刚回到公安局,就有人问我,王记的儿子虚报年龄当兵,现在却当了逃兵,有没有这么回事。我当时就火了,问他是听谁的,他是在街上听到有人这么,他才问我一下。他奶奶的,真不知道是那个王八蛋,把消息传开了,才半个来时,竟然传成伟是逃兵了,我要抓到他,非把他揍出屎来。”

    王英:“现在全县城的人都知道了,我也是有人跑到店铺里来问我,伟是不是在战场上当了逃兵,我才知道这回事。”

    潘桃气愤地:“现在已经以讹传讹,变成伟听到枪一响,吓得扔下枪就跑,被连长当场当做逃兵枪毙了。”

    一直没吱声的姜梅花,此时哭泣道:“伟不会当逃兵,我家伟绝对不会当逃兵。”

    这时,房传来电话铃声,王志德起身进去接电话,过了一会出来:“我要去开会,长兴,你是县委委员,一起去。”

    “哦!”宋长兴跟随王志德出门后,轻声问道:“志德叔,大中午的开什么会?”

    王志德:“县委领导都听伟的事了,尹县长打电话来,大家都找到他那里去了,希望我做出解释,得赶紧平息民众的议论。他还,不知道是谁把这事已经捅到地委赵副记那了,刚才赵副记给他打电话,我违反党纪国法,开后门拉关系,把自己的儿子送去当兵,现在儿子却在前线当了逃兵,这是我们全县、甚至全邵阳地区的耻辱,而且命令立即召开县委会议,必须对我进行处分。”

    宋长兴气愤地:“赵副记这是打击报复,他一定是为了前税务局易局长的事出头,因为易局长贪污受贿,被开除党籍,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赵副记是易局长的舅舅,他把这事算到了你的头上,现在伟的事还没定论,他就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了。”

    王志德:“现在我们只能就事论事,没有我的点头,伟不可能去当兵,我违反纪律受处分是应该的,你不要在会上唱反调,这是原则问题。”

    宋长兴难言地:“志德叔,你相信伟会当逃兵吗?”

    王志德瞧着他:“你相信吗?”

    宋长兴犹豫地:“这、可他才十五岁,是个孩子呀。”

    王志德:“看来你都相信传言了,所以,就算我伟不会当逃兵,你都不会相信。”

    宋长兴:“我的意思是,应该找省军区的首长问清楚,伟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志德:“他去武装部肯定是了解伟参军入伍的经过,等他调查清楚了,肯定会来找我,到时他自然会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我。但伟的真实年龄如果他自己不,就不会有人知道,所以这一点也让我很不理解,他为什么要出自己的真实年龄,他真的是怕打仗吗,他真的是怕死不敢上前线?”

    宋长兴犯愁地:“志德叔,别了,我心里堵得慌。”

    王志德也就不再吭声,同宋长兴走进办公楼,来到三楼的会议定,只见尹县长和十多名县委委员正愁眉苦脸地坐在那。

    尹县长他们看到王志德两人进来,都赶忙起身叫道:“王记、宋局长。”

    只不过还有一位中年男子没有起身,并且是脸上露出了嘲笑的表情,他是主管工业的杨副县长,大家瞧着杨副县长没起身时都不由得一愣,觉察到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

    王志德平静地走到会议桌的最前面:“大家请坐。”

    大家也就默默地坐下,尹县长坐在会议桌的右边第一位,大家的表情都很尴尬。

    王志德扫了大家一眼:“这次县委会议议题大家应该都知道了,那就由尹县长主持,但我首先强调一点,我儿子王伟去当兵是我点头同意的,所以我违反纪律是事实,在此自请党纪处分,但他当没当逃兵,现在还没定论,我相信省军区的首长会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尹县长,你主持会议。”

    尹县长顿时松了一口气,因为王志德自请处分,也就扫清了一切阻力,自己也就不用当恶人,对上级就有了交待,于是:“这次县委会议,是遵照地委赵副记的指示临时召开的,会议议题大家也已经知道,不过刚才王志德同志已经了,他违反组织纪律,将自己刚满十五岁的儿子送去当兵,才发生了今日之事,致使民众议论纷纷,但最后的事实只有省军区首长才有发言权,这里我们不予讨论。下面我们就王志德同志自请处分之事进行商议,但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党的纪律条例进行研究,该给予什么处分就给什么处分,大家。”

    此时,一辆吉普车开到了王志德家外,武装部谢部长中拿着几份报纸和公文包走出驾驶室。一名年青的解放军战士迅速从副驾驶位下来,绕过吉普车拉开车后门,一名中年解放军干部从后门下车。

    “范主任请!“谢部长领着范主任走进院

    年青的解放军战士警戒地站在吉普车旁,他的腰间鼓起一块,应该是一把枪。

    谢部长推开门,瞧着客厅里愁眉苦脸的姜梅花和王英、王军、潘桃、邹敏,顿时愣住了,急忙地:“家里出什么事了?”

    姜梅花一下子蹦起来,扑上来一把抓住谢部长哭泣道:“谢部长,我家伟不是逃兵,他绝对不是逃兵,是不是?”

    谢部长顿时惊愣住了,这两个多时他一直在武装部向首长汇报王伟参军的经过,检讨自己的错误,所以根本不知道外面的议论和谣言,反应过来后才吃惊地:“谁伟是逃兵了?”

    王英和王军、潘桃站起身:“上午省军区首长去派出所调查伟的原始户籍资料后,伟是逃兵的消息已经在县城传开了,还有人伟临阵脱逃,已经被连长当场枪毙。”

    谢部长气恼地:“胡扯、瞎,伟是我们的英雄,是我们的骄傲,这是部队颁发给伟的战地第一号嘉奖令。”他从公文包掏出一本通红的证交给姜梅花。

    姜梅花惊喜地打开证看了一眼,“哇”地一声就哭了。

    王军急忙从母亲中抓过证,王英和潘桃、周敏也赶紧一起观看,四人顿时都欣喜地流下了泪,激动得叫道:“伟不是逃兵,伟不是逃兵。”

    谢部长问道:“王军,王记呢?”

    王军抹掉泪:“他去县委开会去了。谢部长、首长,快请坐。”

    范主任笑道:“谢谢,不坐了,谢部长,我们去找王记,我还要坐火车回长沙,不能担搁。”

    “好!对了,这是昨天的解放军报,这上面有伟的先进事迹,你们好好看看。”谢部长把一份报纸交给王军,领着范主任离去,两人大步走进办公楼,警卫战士跟随在后,来到三楼会议室外,只听见一个嚣张的声音传了出来。

    “王志德,王伟绝对是逃兵,不然省军区首长为什么要亲自前来调查,而且临阵脱逃是要被枪毙的,绝对不是虚报年龄参军这么简单”

    尹县长严肃地阻止道:“杨副县长,王伟是不是逃兵不是今天的议题,我们只讨论王志德同志违反党纪,把刚满十五岁的儿子送去当兵之事,他违反了那一条,我们就根据党的纪律条例进行处分,不要把话题扯远了。”

    杨副县长:“我这是就事论事,如果王伟不是临阵脱逃,省军区首长就不会来调查,这是我们全县人民的耻辱,甚至是全地区、全省的耻辱”

    宋长兴的怒斥声响起:“放屁,你凭什么伟临阵脱逃了,省军区首长是我陪着去的派出所,首长自始自终都没有伟是逃兵”

    杨副县长叫道:“这还用人家嘛,是人家给王记留面子,不好意思王伟是逃兵,十五岁的孩子,他敢上前线,他敢上战场,不当逃兵才怪呢”

    “彭”地一声,是拍桌子的声响,王志德的声音传出:“放你的狗屁,我告诉你,我家伟绝对不会当逃兵,他就是死也会死在冲向敌人的战斗中,他是我的儿子,是军人的后代,老子英雄儿好汉,你要是敢再我家伟是逃兵,再敢侮辱我家伟,老子一个耳光拍死你。”

    “好!”范主任吼叫一声,推开会议室的门盯着在坐的人威严地:“谁敢侮辱我们军人,侮辱我们的英雄,老子一枪崩了他。”

    警卫战士警戒地站在他身旁,右按在腰间。

    在场的人都愣住了,杨副县长吓得差点从座位上摔下来,因为范主任的军人气势有着让他胆寒的杀气,何况他身边的警卫员更是杀气腾腾。

    谢部长急忙介绍道:“王记,这位是省军区政治部范主任。”然后又指着王志德介绍道:“范主任,这位就是王志德同志。”

    范主任立正敬礼,尊敬地:“老首长好!”

    王志德上来热情地伸出道:“范主任,让你见笑了。”

    范主任双握着他的道:“老首长,对不起,我实在是听不下去了,才贸然闹了进来。我没想到,我的调查会让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搞得满城风雨,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您,王伟不是逃兵,是战斗英雄,是我们军人的骄傲。”

    王志德不解地:“那他为什么要出自己的真实年龄?”

    谢部长把一份报纸交给他:“老首长,你把这份报纸看完就知道了。”然后又把余下的几份报纸交给尹县长、宋长兴他们道:“对不起,报纸只有这么多,这是昨天的解放军报,但还没有送到我们新化,这是范主任今天早上从长沙特意带来的,第一头条刊登的长篇纪实通讯,战火中的兄弟情怀,就是介绍了伟和他的战友王大伟的英雄事迹,他为何要出自己的真实年龄,这篇文章里就能找到答案。”

    范主任:“自古英雄出少年,王伟就是我们的少年英雄,他在上前线的途中,识破敌人的定时定点轰炸,保证了弹药和战友们的安全。他在阵地守卫战中,勇敢地狙击敌人,为部队树立了榜样。自卫反击战打响之前,他和战友们奉命穿插敌后,又识破了敌人设置的丛林陷阱,为战友们的安全和穿插任务的完成立下了首功。在夺取敌人阵地时,他冲锋在前,奋不顾身勇炸敌军碉堡,为我军的胜利立下了大功。自卫战打响后,他们团在再次穿插敌后的行动中,他勇敢智地两次飞刀杀敌,为我军不费一枪一弹夺取敌人的战略油库立下了不世之功。我这次来一是核实王伟的真实年龄,二是想了解一下他为什么年纪就走进了军营,开始我也怀疑是老首长开后门把王伟送去了部队,但通过与谢部长的交谈,才明白了真相。”

    谢部长从公文包中掏出一份材料交给尹县长道:“尹县长,这是我向省军区写的汇报材料,这一份是准备交给县委的,其实王伟能够参军是他自己的意愿,是他自己篡改了户口本上的年龄,也是我们武装部在工作中犯了错,使他有可乘。当我们发现问题时,王伟已经通过了报名审核和身体初检,这让我和王记骑虎难下,同意他当兵,可他只有十五岁,不同意他当兵,不明真相的人民群众就会认为是王记不敢让自己的儿子去打仗,这必然影响到整个征兵工作的大局,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王记迫不得已,才让王军悄悄地改动了王伟的原始户籍资料,把年龄改大了两岁。只是让我没想到的是,范主任来我们新化调查落实王伟的真实年龄,并没有他是逃兵,而且只有短短的的两个多时,怎么全县城都在传播他是逃兵,甚至还他已经被当场枪毙,这恐怕是别有用心之人的故意为之,为恐天下不乱?”

    范主任:“尹县长,王伟和战友王大伟的英雄事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今晚七点将重点报道,湖南日报和湖南广播电台今天也将全文转载和报道解放军报的文章,希望你们大力宣传王伟的英雄事迹,消除民众的不实议论,为我们军人挽回荣誉。”

    尹县长兴奋地:“好,我们一定会大力宣传,为王伟同志挽回荣誉。”

    范主任又:“老首长,我公务在身,得立即返回长沙向军区首长汇报,就不打扰你们了,王伟现在的情况我都告诉谢部长了,他会向您转告,再见!”他立正向王志德敬礼。

    王志德回了个军礼道:“谢谢!”

    谢部长便:“你们忙,我去送范部长。”

    王志德瞧着三人离去后,望着尹县长:“尹县长,不管怎么样,伟参军的事,我违纪在先,对我的处分不能放过。”

    尹县长:“今天的会议取消,我会把情况如实向地委汇报,你的处分等上级指示后再讨论。”

    王志德:“那好,我先回去吃饭了。”

    尹县长点头道:“行!”

    王志德便瞪了一眼缩在座椅上的杨副县长,将中的报纸一拍道:“好啊,这个处分背得值,让我知道了谁才是英雄,谁才是狗熊。”他背着大步离去

    尹县长也瞪了杨副县长一眼,冲着宋长兴威怒地:“宋局长,军区首长就去过你们公安局和派出所,而且是你陪他去的,可为什么却传出了那么多蛊惑人心的谣言,一定是你们内部出了问题,你必须给我查清楚,否则我撤你的职。”

    宋长兴:“是,我现在就去查。”他拿起报纸瞪了杨副县长一眼后大步离去

    尹县长又冲正在看报纸的县委委员们:“先别看报纸了,宣传部立即在全县宣传王伟的英雄事迹,为我们的英雄挽回荣誉,其他人马上向自己所负责的各部门明真相,绝不容许谎言继续传播。”

    “是!”大家起身瞧了一眼失魂落魄的杨副县长,拿着报纸匆匆离去

    王志德回到家,姜梅花她们正兴高采烈地坐在一起吃饭,见他回来,王军跳起身从茶几上抓起红本本和报纸,高兴地:“爸,这是钢铁师颁发给伟的战地第一号嘉奖令,还是一月份签发的,不知为什么现在才给我们?你再看看解放军报,伟是英雄,他不是逃兵。”

    王志德打开嘉奖令,认真地看着,顿时又愣了一下,继而流着泪欢笑道:“呵呵,没想到,他还活着、他还活着。”

    姜梅花骂道:“你老糊涂了,伟明明活着,怎么变成还活着了。”

    这时,房门被“彭”地一声推开,赵师父怒气冲冲地进来,指着王志德吼道:“王志德,你这个王八蛋,你为什么要让伟去当兵,他怎么又变成逃兵了,你给我清楚?”

    “哈哈!”王英、潘桃、王军、周敏、姜梅花都大笑起来。

    王志德赶紧把不知所措的赵师父拉到沙发上坐下,把报纸往他上一塞:“你先看看报纸,你可真教出了一个好徒弟,飞刀杀敌,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你强多了。”

    姜梅花赶紧问道:“老赵,还没吃饭,一起吃。”

    赵师父叫道:“吃吃吃,我肚子都气炸了,那有心情吃饭,等我看完报纸再。”

    王志德赶紧地:“王军,快去买瓶酒来,买茅台酒。”

    “好!”王军跑到门外,却又跑回来:“我没这么多钱。”

    “我有。”周敏和王英、潘桃把口袋里的钱掏出来全放在王军的上,他转身又跑了出去

    姜梅花开心地:“周敏,我们赶紧再炒几个菜。”

    这是一个欢笑的中午,赵师父看完报纸后激动得哭了,谢部长赶来又告知伟已经从前线撤回国的消息和正在医院照顾王大伟之事,让大家悬着的的心终于落了地。

    接着,宋长兴也匆匆地跑来,告知了谣言的真相,因为杨副县长的舅子就是派出所的民警,省军区首长核实王伟的原始户籍资料时,这个家伙当时在场,宋长兴已经怀疑是这个子坏的事,所以回去一查就清楚了真相,就是这子把情况告诉了杨副县长,还杨副县长和原税务局易局长是同学,他正想巴结易局长的舅舅、地委赵副记,所以自认为无风不起浪,省军区来调查王伟的真实年龄,那就表明王伟肯定出了事,一定是在前线当了逃兵,他也就正好可以借此事讨好赵副记,为易局长贪污受贿坐牢之事报一剑之仇,于是立即指使舅子和自己老婆四处散布王伟是逃兵和被枪毙的谎言,并把此事上报给了赵副记,两人本想借此事趁扳倒王志德,没想到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王志德对此事不予过问,让宋长兴整理好材料交尹县长处理,相信他会如实向地委和省委汇报,他也会向上级自请处分,因为毕竟自己动用中的权力为王伟篡改了年龄,至于王军该受到何种处罚由公安局内部决定。

    当天下午,不仅全县城到处都悬挂和粘贴着“向战斗英雄王伟同志学习”的横幅和标语,县广播站也滚动播报解放军报的文章,将伤害王伟的谎言一扫而空。

    第二天,前一日出的湖南日报送到新化,上面转载了解放军报的文章,而且湖南省广播电台也进行了播报,顿时全县的人都在兴高采烈地传播这条消息,王伟成了名人。

    五天后,杨副县长和舅子被免职和开除党籍的消息,以及王志德和王军父子、谢部长被党内记过处分的消息也在县城传开,人们在议论这两件事时,对杨副县长两人的所作所为进行了怒斥,还对王志德三人却是笑着这个处分背得值,要是没有他们仨,新化县就出不了王伟这个战斗英雄。

    同时一些军属也收到了阵亡通知,这让人们的心里又充满了忧伤,烈士和英雄都是在战火中诞生,是他们在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着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没有解放军的奉献牺牲,就没有祖国和人民的安宁。王志德和尹县长他们立即同武装部谢部长他们一道前往烈士家庭进行悼念和慰问,与亲属们一同挥洒伤感的泪水。

    3月5日,经过二十七天的治疗,王大伟的伤势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得到了康复,一团第一次穿插夺取大桥时因伤住院的曾援朝和三十二名战友也完全治愈,大家虽然已经知道我军胜利完成惩戒侵略者的既定方针,前线部队正向国内撤退的消息,但三十三人而是联名向上级请求重返部队一线,王伟却哭丧着脸左右不是,想上一线是不可能的了。

    师长的指示是,三十四人一起返回军营,等待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