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此为防盗本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文,提出要求,对“已”,承“讨贼兴复之效”;对“贤臣”,扬“兴德之言”;对“后主”,行“自谋”之宜。各方面的职责分明,要求明确,此情恳切,表达了诚挚的希望,显示了作者对自己和对朝廷诸臣的严格要求。最后十二个字,再一次流露出出师前复杂的心情和对刘氏父子的深情。
3.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22),他率师北上伐魏,在出师前写下了这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学习时,要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33),晓畅(34)军事,试用(35)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36):愚以为营(3)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3)和睦,优劣得所(39)。
亲贤臣,远人(40),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4)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42)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43)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44),可计日(45)而待也。
臣本布衣(46),躬耕于(4)南阳(4),苟全(49)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50)。先帝不以臣卑鄙(5),猥(52)自枉屈,三顾(53)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54),遂许先帝以驱驰(55)。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56)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5)。受命以来,夙夜忧叹(5),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59),深入不毛(60)。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6),当奖率(62)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63),攘除奸凶(64),兴复汉室,还于旧都(6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66)。至于斟酌损益(6),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6),不效,则治臣之罪(69),以告(0)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2),以彰其咎(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4),察纳雅言(5),深追先帝遗诏(6)。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9)。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22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此篇文章入选人教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