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缘由

A+A-

    这一场酒宴可谓是宾主尽欢,虽然因为文人与武人之间存在的差距,四人都没有酩酊大醉,却也都有些脚步发飘了。府衙空房也多,府尹安排张清三人就在府衙歇下。

    待仆人将三人扶走之后,府尹也是面色酡红,脚步踉跄,在府中都管的搀扶下往卧房走去。

    都管是府尹的老家人,家中大事务皆由他安排。将府尹扶坐好,都管端来一杯醒酒茶,伺候府尹饮下之后,问道:“官人何以对武松这一介江湖武夫如此信赖、看重?竟许之以缉捕使臣此等重要差事。”

    “你懂什么?如今这世道,让人愈发看不明白了,休看我是一州府尹,那程万里也是一州府尹,还有童太尉作为靠山呢,不也轻而易举就失了城池,自己也让贼寇捉了去?”喝了一口茶,府尹接着道:“武二郎其人,虽是江湖莽夫,却是自有忠义在心,加上他那一身好武艺,本府以缉捕使臣之职许他又有何不可?他本是无根浮萍,日后在这博州,也就只有倚靠于本府,那时便是本府的腹心肱股!将来若是再发生类似‘郓州之变’那样的事,本府也不至于落得程万里那样,全家老尽皆陷于贼的下场。”

    完,府尹放下茶盏,站起身来,示意都管为自己宽衣。

    都管上不停,赞道:“还是官人思虑长远!”

    府尹笑骂道:“你这老货,休拍本府的马屁!吩咐下去,府中之人,对武二郎务必以礼相待,便是你,也不可有怠慢之处。”

    都管应道:“不用官人吩咐,人自省得。”

    “好了,夜已深重,你也下去吧,顺便再去看看张都监他们房中可还有什么缺失的。”

    “是。”

    不武松,只李瑾等人与张清相遇之后,再无他事,顺利回到梁山。接下来的几天,统兵的头领自然是练兵不缀,倒也无甚大事,而闻焕章等管理民事的头领却是忙碌个不停。

    安排战俘,统计缴获,收购粮草、铁锭,还要安排粮草人口北上,这一大摊子事,却是让人焦头烂额。好在闻焕章民事精熟,蒋敬处理财物也是轻车熟路,也没出什么大乱子。

    李瑾送扈三娘下山之后,也是数日不得脱身,毕竟闻焕章等人处理具体事务,大方向却还要靠他来定夺。

    这一日上午,李瑾正在聚义厅中处理事务,沈睿练完武之后,来到厅中,一进大厅,他就道:“兄长,为何将程万里那狗官留在山上,还让他帮着闻先生处理山寨的事务?”

    看他额头见汗,微微有些气喘,李瑾微笑着将边的茶盏递给他,这才道:“你只道那程万里是个狗官,却不曾见到他的本事。”

    沈睿将温热的茶水饮下,抹了下嘴边的水渍,撇嘴道:“一个狗官,能有什么本事?”

    “你随着闻先生学文,便也该看过他处理山寨的大事务,感觉如何?”

    沈睿嘿嘿一笑,道:“我是极佩服闻先生的,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事,山寨上下的事务处理得都井井有条,就是一天到晚的,也太忙了一些。”

    “既然如此,我让那程万里给闻先生做个帮,不好吗?”

    “有人给闻先生帮,自然是好的,可那程万里”

    不待沈睿完,李瑾就打断道:“那程万里怎么了?他给闻先生帮,闻先生也不曾他有半点不好。”

    两兄弟正着呢,闻焕章在此时走了进来,李瑾便道:“正好闻先生来了,便让他给你,那程万里做得怎么样。”

    闻焕章坐下,笑着开口道:“不愧是做过一方牧守的,虽然是走了童贯的门路,但是这程万里却也是有真本事的,做起事来,颇为老道。我可着实轻松了不少。”

    沈睿不服气,争辩道:“可他原来是朝廷的人,还是那童贯提拔的,怕也不是什么好人,就这么让他参与到山寨的事务中来,不怕他觑得山寨虚实,日后惹出事端来吗?”

    李瑾摇头,失笑道:“人心乃是这世上最为复杂难测的,但你看人倒是简单。只因为他走了童贯的门路,便认定他不是什么好人。功名利禄之心,人皆有之,不足为奇。那程万里原是童贯家中的西席先生,既然想外放为官,童贯的门路便是捷径,他走一走也无可厚非。再者了,他上任郓州府尹的时间虽不算长,却也有有几个月了,官声不错,没听有什么巧取豪夺之事,你何以如此确定他就不是什么好人呢?”

    “这”沈睿一时语塞无言。

    李瑾接着道:“他既然有才能,我为何不用他呢?即便是他日后反复,不他只是一个文人,无缚鸡之力,即便是他有董平那样的武艺,又能翻起什么大浪来?”见沈睿若有所思,李瑾又道:“沈睿,你不要看咱们山寨声势大,却也不过是刚起步而已,日后要继续发展壮大,方方面面的人才都少不得,那时你便知道,这用人,绝非是简单地评断善恶。”

    “照大哥这般法,只要他有才能,便都可用吗?”

    “这自然是不能的,谁人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有瑕疵我可以不管,但若是在大是大非上有失,我却绝对不能容忍。”

    “噢。”沈睿仍旧有些懵懂,在他这个热血年纪,最是嫉恶如仇,一时未能全部领悟,也是正常。

    见他陷入深思,李瑾也不打扰,只是对闻焕章道:“先生来此,是有什么事吗?”

    闻焕章拱道:“第二批要运往北地的粮草,迁往北地的百姓,都已经登记造册完毕,只等阮二哥他们的水军从北地回来,就可以开拔了。”

    “好。”李瑾赞了一句。

    “不过,粮草上没什么问题,有了此次郓州的缴获,加上蒋敬兄弟采买的,也有十万石,其他的铁器之类也不缺少,只是百姓愿意迁往北地的,没多少人,不过五百户而已。”

    “故土难离,熟地难舍,这也是人之常情,实在不行,就只能提高他们能分到的田地数量了,强迫却是万万不可。”李瑾道。这种事情,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百姓愿意投奔梁山,终归不远,但要是迁往北地,那就是人生地不熟了,真正主动愿意前往的毕竟是少数,不过他们却也不能强迫。

    “我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