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种马文里的炮灰
李留柱走之前,再三嘱咐他娘:“娘,我就在那里,有事你喊我。”
刘大银把蛇皮袋往那个肩上一背:“喊你干什么,跟我一块被抓起来?留柱,娘再给你一次,你就在那里别动,娘有事你就更不能出来了,我万一被抓进去,还等着你在外面打点把我捞出来呢。”
刘留柱艰难点头:“娘,我知道了。”
刺绣厂门口已经有两个摆摊的了,一个是卖衣服的,一个是卖头绳,绢等东西的。
刘大银看了看,不由得点头,看来省城真的允许做买卖了,要不刺绣厂门口怎么有摆摊的。
这省城人的消息就是灵通,自己要不是做了那个梦,也不知道能做买卖,此时肯定在家里为了钱发愁呢。
现在还不到上班时间,两个摊子上都没什么人。
刘大银背着蛇皮袋,自然引起了两个摊主的注目。
不会是竞争者吧?
两人心里同时想到。
烧鸡是吃食,总不能随随便便的摆在地上吧?
刘大银一拍脑门,真是失算了。
她把蛇皮袋又重新背起来,去找儿子。
“娘,怎么了?”李留柱在角落里一直注视着刺绣厂门口的动静,看他娘朝这边走,赶紧跑过来问道。
“哎,我忘了,”刘大银背着蛇皮袋道:“你去借一张桌子,要不咱们怎么摆摊,总不能直接放到地上吧?”
“对了,不是借,是租,你花五毛钱租一张桌子就行。”
“我知道了,娘。”
上次来省城,有一个好心的老太太给了李留柱一碗水,那老太太家里离这里不远,李留柱决定去他家里借桌子。
过程很顺利,李留柱用五毛钱租一张桌子,老太太很痛快的就答应了。
老太太怕李留柱一个人拿不了桌子,还帮忙抬着过来了。
那么一张桌子,李留柱一抬就能扛起来,怎么会拿不了呢?
老太太其实是怕他是个骗子,要跟过来看一眼才放心。
儿子和一个老太太抬着一张四四方方的桌子,刘大银赶紧迎了上去。
“大姐,多谢了,我们是外地人,来省城卖东西的,没有桌子不方便,真是谢谢了。”刘大银笑着道谢。
顺把桌子从儿子里接过来。
老太太连连摆:“不用谢,出门在外谁还没有个难处,能帮就帮。”
李留柱把桌子又从刘大银里扯过来:“娘,我送你过去。”
“不用,这桌子不沉。”
“娘,”李留柱提着桌子:“你还得背着袋子呢,我送你过去。”
老太太也在一旁帮腔:“让你儿子拿桌子吧,他年轻,力气大。”
现在刺绣厂门口还没什么人,刘大银答应了。
李留柱把桌子放好,低声道:“娘,我走了。”
刘大银挥赶他:“走吧。”
桌子离买衣服的摊位不远,那个年轻人带着夸张到极致的大眼镜,穿着一件花衬衫,看上去怪异的很。
刘大银解开蛇皮袋,烧鸡还没整个的露出来呢,那年轻人就凑过来:“大姐,你这卖的什么,真香啊。”
另一个摊主也支着耳朵在听,一听年轻人真香啊,心放下来,看来和他没竞争。
反正现在没人,他也走过来和刘大银攀谈。
“大姐,你卖的什么,真香。”
刘大银把草纸打开,一只烧鸡露出来。
两人齐齐吸了一口气。
香,真他妈香,就着这香味都能多吃三碗饭。
两个摊主不约而同地同时深呼吸一口。
卖东西的摊主道;“大姐,我姓陈,你喊我大陈就行。他姓张,我喊他张,我们两个都是省城人,大姐怎么称呼?”
刘大银已经摆好一只烧鸡了:“我姓刘,你们喊我刘大姐就行。”
“刘大姐,你这烧鸡可真香,我都流口水了。”张笑着道。
刘大银和他玩笑:“要不你买一只回去尝尝,我家这烧鸡可是祖上传下来的艺,老年间可是黄宫里的供品。”
张赶紧摆:“大姐,我这还没开张呢。”
刘大银:“那等你开张再买,大姐给你留着。”
大陈笑着道:“刘大姐,你可真会做买卖。”
刘大银:“看你的。大陈,你有没有铅笔之类的,贵不贵?”
大陈挠了挠头:“铅笔没有,不过有钢笔和圆珠笔。”
铅笔刘大银知道,钢笔刘大银也会知道,那圆珠笔是个啥?
刘大银不知不觉地就问了出来。
大陈跑去自己的摊位拿过来一支圆珠笔,给刘大银看:“大姐,你看这个就是圆珠笔,它写出来的字和钢笔差不多,但是不用经常换墨水,也比钢笔便宜,很受年轻人的欢迎。”
刘大银问:“多少钱一只?”
大陈:“六毛钱。”
刘大银咂咂舌:“这么贵。”
“不贵了,”大陈道:“这不比钢笔便宜许多。”
刘大银想了想问:“你有铅笔没?有的话我要二十只。”
刘大银不识字,在家还不觉得有什么,来了两次省城,她总算知道睁眼瞎的危害了。
等这次从省城回去,她拽上老头子,和儿子一起学认字,现在是冬天,地里没多少活计,正好有空闲的时间。
大陈有些犹豫,二十支铅笔他倒是能弄到,就是这利润,实在是少的可怜。
刘大银又继续道:“做本子的白纸再给我来一打,对了,你能不能弄到上好的油纸或者牛皮纸,我包烧鸡用。”
现在家里包烧鸡用的都是荷叶加好一点的草纸,以后要是把买卖做起来,可就不能用这个了,多掉面儿啊。
大陈一听刘大银要这些东西,满口答应下来:“行,大姐,这些东西我都能弄到,就是这牛皮纸你要多少?”
刘大银想了一想,“牛皮纸你先给我拿个样子来,要是好的话,我最起码也得要上一百张。”
大陈了个时间:“那我明天上午给大姐带来。”
“行。”
工人的上班时间快到了,张和大陈的摊子前已经开始有人围观了。
看的出来,他们在这里摆摊得有几天了,有好几个年轻的工人都是没有犹豫,问了价就买东西的。
刘大银把烧鸡整个露出来,放声吆喝:“卖烧鸡啊,卖烧鸡啊,又大又好吃的烧鸡啊,走过路过的快过来看一看啊。”
烧鸡往外一摆,就吸引了不少的目光,刘大银这样一吆喝,更是把大部分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
一个正围在张摊子前的年轻人走过来,第一个问道:“大娘,你这烧鸡怎么卖?”
“我这烧鸡七块钱一只。”
年轻人背着,道:“大娘,人家商场里的烧鸡才五块钱一只,你这也太贵了吧,足足贵了两块钱呢。”
“就是,大娘,人家商场的烧鸡可是大师傅的艺,你这味道能比得了,还卖这么贵。”
“大姐,便宜一点,五块钱吧。”
刘大银笑呵呵的,“你们这群后生,商场的烧鸡才多重,我这烧鸡可是拔毛后还三斤多呢。至于这艺,”
她把烧鸡提起来在几个伙子的脸前走了一遭:“你们闻闻,味香不香?我家老头子做烧鸡的艺是从祖上传下来的,老祖宗可是给宫里的皇上做饭的。”
几个伙子纷纷吞口水。
这味也太香了吧。
一个伙子身体前倾,低声问道:“大娘,要票吗?”
好几双眼睛纷纷盯着刘大银,刘大银同样低头压低声音道:“不要。”
听到不要票,伙子们的心又松动一下。
“明天就是十月一了,买只烧鸡回家给祖宗上坟,过后还能招待客人,多有面儿。”刘大银到。
正给几个姑娘推销自家衬衫的张突然一抖,接着像是什么都没发生的一样,继续笑着卖东西。
一个年轻人犹豫一番,最终道:“那,我要一只,我爷爷最喜欢这一口了。”
刘大银脚麻利的拿出一只包好的烧鸡,递给年轻人。
年轻人拿着烧鸡,开始跟朋友借钱:“你们都有多少钱,给我凑凑,等下午下班给你们。”
“我带了三毛。”
“我带了八毛。”
“我只带了一毛钱。”
“我带了一块二。”
借了一圈,钱也没凑够,最后年轻人舔着脸跟几个姑娘借了钱,总算把钱凑够了。
“现在上班时间还早,我先把烧鸡送回家,大流,借你自行车一下。我要是回来的晚了,你们记得替我跟他请个假。”
刘大银的烧鸡摊子前,问的多,买的少,一个早上也就卖出去一只。
刘大银一直乐呵呵的,像是不怎么放在心上。
大陈安慰她:“大姐,我和张在这里摆了好几天摊子了,一开始也没人买的,也就是现在才好了些。你这第一天来,工人们肯定没带多少钱,再了,买什么东西不得跟家里人商量着来啊。等工人们回家吃一顿午饭,跟家里人知会一声,买的就多了。”
刘大银赶紧摆:“能卖出一只我就挺知足的了。大陈。张,我带了一些自家做的东西,你们要不要吃。”
张把衣服重新叠好,问道:“大姐,什么好吃的啊?”
刘大银把鸡爪子从蛇皮袋里掏出来打开,摆在桌子上:“我家烧鸡不带鸡爪子的,剁下来的鸡爪子我让老头子在锅里一起煮了,当做零嘴吃。现在反正没人,你们都过来尝尝。”
大陈摸着脑袋:“这多不好意思。”
刘大银拿了鸡爪子就往两人里送:“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既然碰上了就是缘分,这个又不值什么钱。”
张推辞道:“我还卖衣服呢,这吃一油不太好吧。”
大陈已经接过鸡爪子啃上了:“我带了水,一会儿洗洗就行呗。”
“对了,我有些事想问问你们。”刘大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