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文里的炮灰
家里有好几个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刘大银从不在吃的上面省钱。
天天有肉,隔几天就做个鱼或者排骨什么的,刘大银还给几个孩子都订了牛奶,应季的水果什么的,从来都没有断过。
可能是吃的好了,周有利来了省城还不到一年了,就蹿了好大一截。
今天大外甥打了架,还挨了老师的批评,但是心情看上去好像特别好,到了家就去做作业了。
儿媳妇已经回来了,在厨房里包包子呢。
刘大银洗完也赶紧到了厨房,道:“红梅,你先去歇一会儿,我来做饭,这上了一天的班挺累的。”
刘大银话的功夫,刘红梅又包好了一个包子,“妈,我不累,你干了一天的活了,还是去歇一会儿吧,我做饭就行了。”
“我在家干活能有什么累得,咱俩一块儿包。晚饭吃包子,咱们喝什么啊?是熬点稀饭,还是下点挂面。”
刘红梅放下包子,又拿起一张面皮,想想道:“要不就下方便面,孩子都爱吃。”
“那好,就下方便面。”
马上就要放暑假了,刘大银给周有利在少年宫报了两个兴趣班,辅导班也报了两个。
刘大银还让儿子儿媳问问开元开林和文茵想学什么,要是也想上课的话,钱她来出。
刘红梅已经嫁给了自己的儿子,刘大银虽然现在还做不到对焦文茵视如己出,但是只要开元开林有利有的,她也会给焦文茵准备一份。
南方的厂房已经建好租了出去,省城这边,设计院还没给出图纸,刘大银难得的闲了下来。
虽然每天还是有不少工作,但是能挤出一天半晌的时间来了,不像前一段时间,忙起来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
刘大银是个闲不住的人,一闲下来就想给自己找事干,想了两天,刘大银决定去考驾照。
这个年代,汽车可是个稀罕东西,绝大部分汽车都是公家的车,私人有汽车的及其少。
有驾照的人当然也很少了,在省城大街上走过去一百个人里边,里面最多也就一两个人有驾照。
刘大银现在有钱有闲,就想考一个驾照。
“大银,你今年都五十多岁了,还考那个驾照干嘛?再了,咱们家里也没汽车啊,出远门咱们坐火车,在省城咱们能骑自行车,还能坐公交车,学那个驾照干什么,就是有了驾照咱们也没地方用啊。”
刘大银想学开车,李三顺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主要是刘大银岁数太大了,汽车可不像自行车,要是万一再路上出个什么事,那就是大祸啊。
刘大银反驳道:“学了驾照怎么没用,咱们可以买一辆汽车啊。要是买了汽车再学开车,那不就是太晚了吗?”
“你要买汽车,”李三顺有点不敢置信,刘大银平时可是抠得很,上次买了一个行李箱都把她心疼的不得了,今天怎么又想起来买汽车了。
“大银,你没开玩笑,一辆汽车得多少钱,要好几万呢,你要买汽车?”
“三顺,厂房要是盖好了,咱们也算是大老板了,要是没有一辆汽车,多没面子啊。你看,一样是做生意,骑着个自行车提着个皮包,和开着一辆汽车,哪个更让人信服?”
李三顺想了一想,如实回答道:“当然是开汽车的了。虽然这话不对,可能买得起汽车的,肯定有钱,跟有钱的做买卖还放心一些。”
“那就对了,有些东西是面子,必须得包装上。对了三顺,你要不要也学开汽车,等咱俩的驾照下来,就买一辆汽车。”
李三顺连连摆:“我还是不学了,那个汽车开的太快,到时候我怕我眼晕。”
“那你是同意我学车了?”刘大银笑着问道。
“同意了,你要做什么事我有不同意的时候吗?”
“那就好,我今天下午就去报名。”
“我跟你一起去?”
“这多大的事啊,还得你陪我一起去。”
家里人知道刘大银要去学开车的,倒是没有反对的,开元问道:“奶奶,你要学开车,咱们家是要买车了吗?”
刘大银笑呵呵:“奶奶先把驾照考下来,再买不买车的事。”
李留柱想了想道:“娘,要不我也去考个驾照?”
“要是愿意去就去,虽然咱们现在还不买汽车,可不定以后就不买了啊。”
刘大银不是瞎的,毕竟这好几本“书”里都了,以后国家的车多得很,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车,年轻男女们更是人人都有驾驶证。
刘红梅回家的时候,和她妈话的时候就起自己婆婆学驾照的事情。
刘姥姥正在择菜的都抖了一抖,“你婆婆这么大的岁数了,还要学驾照?再了,你们家也没有汽车啊,难道你婆婆要买一辆汽车?”
刘红梅帮着她妈择菜,嘴里道:“这个我婆婆倒是没有,不过开元问她家里是不是要买汽车,她没否认。”
“这一辆汽车得多少钱啊,”刘姥姥也不知道一辆汽车到底多少钱,但听人过大概的价格,“我听人,最便宜的汽车也要三万多呢,你婆婆能有这么多钱?”
公公婆婆到底有多少钱,刘红梅当然不知道。
“我听留柱过,家里的生意,一天最少得赚四五百,这样算下来,买一辆汽车也没什么了。”
一天赚四五百,那一个月是多少,刘姥姥也不择菜了,掰着指头算了起来。
一天赚四百,十天就是四千,一个月就是一万二,排除工人工资什么的,也得有一万吧。
我的个乖乖,她之前只知道李家有钱,可没想到,李家竟然这么有钱。
一年能赚十多万块是什么概念,他们一家子一年的工资加起来也就两千块多一点,十万块,他们要不吃不喝的攒上五十年,这人家李家一年就能赚到了。
看来闺女的这门亲事是对了,管他工人还是农民呢,只要有钱,能让红梅和茵茵过上好日子就行。
李三顺夫妻年纪都不了,以后还能干几年,这李家的生意以后还不都是女婿的,到时候她们全家都能跟着沾光。
刘姥姥不淡定了,问道:“红梅,李家的生意都是谁在管,是你公公婆婆吗?留柱他插不插?”
到这个刘红梅心里有一丝丝不满,公公婆婆防着她倒是没什么,可就连丈夫也防的紧。
“家里的生意都是我婆婆在管,就连我公公也不管的,留柱就更不可能管了,他过,他操不了心,也管不了。”
刘姥姥心更热了,道:“既然留柱管不了,那不如你来管,以后你多捧着你婆婆点,多跟着她学学,要是生意能交给你就好了。”
“妈,你什么呢!”刘红梅其实自己心里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可是这不现实啊,“我跟留柱才结婚多久,还是二婚夫妻,就连一个共同的孩子都没有,我婆婆能把生意交给我?”
“你的倒也是,”刘姥姥已经把菜择好了,“红梅,要不你和留柱再生一个孩子吧?”
刘红梅其实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不过还是否定了这个做法。
“妈,我是工人,按照规定只能生一个孩子,要是留柱没有孩子的话倒还好,还能再生一个。现在他有两个孩子,我有一个孩子,按照规定不能再生了,要是真的生的话,我的工作就得丢了。”
“你一个月也就几十块钱,你婆婆一个月赚这么多,要是真的生了孩子,她给你的不比你自己赚的多。”刘姥姥劝女儿,“娘本来也没打算让你再生一个,留柱的工资高,他的两个儿子现在也用不着你们花多少钱,你们两个有钱好好培养茵茵。可现在你一,你婆婆能赚这么多钱,你不如再生一个,二婚夫妻没有一个共同的孩子,心到底不在一起啊。”
“妈,生不生孩子我仔细想过,还是不生了吧。要是真的再生一个,我的工作肯定没有了,到时候只能心向上跟人要钱了。再了。李家的生意都在我公公婆婆上,他们已经有了两个孙子了,我就是再生一个儿子,他们能有多喜欢。要是生的是女儿,那就更不用了,到时候我的工作也没有了,吃喝都得跟李家人要,不是过的更难。现在我和留柱的工资加起来两百多块钱,吃喝都在家里,能攒下不少钱呢,我就好好培养茵茵,不比再生一个孩子丢了工作好。”
刘姥姥叹了口气,“那随你,只不过你要多个心眼,留柱的工资你要都握在里。”
“妈,这个还用你,他的工资一结婚就交给我了。”
刘姥姥心里一盘算,闺女和女婿一个月两百多块的工资,一个月最少也得存下一百多块钱吧,他们结婚半年多了,存了也得有一千多块钱了吧。
前几天儿子回家了厂子里要再次分房子了,他倒是能分一套,就是得交好几百块钱,这么多钱还不知道去哪里弄呢。
等儿子下班回家,跟他一声,先跟红梅借点钱,等有钱了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