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工匠崛起

A+A-

    如今的西宁,经历了这场粮食战争之后,资本简直到了多得令人发指的程度。

    既然有了钱,那就必须用到刀刃上,仅仅是用在西宁这块土地上,这么多的钱显然太过于奢靡了。

    西宁的基础设施已经远胜其它国家了,如今葛岩需要将西宁打造成为一个巨大的战争器,支撑住葛岩将来的战争。

    目前的西宁工坊体系,民用正在不断的崛起,可是专门的军用,工坊还有一点不足。

    经过划分之后,葛岩赚到的一亿两千万两,共分成了四份。

    其中西宁国库占据了五千万两银子,主要是用于军事工坊的建设,还有西宁国的基础设施投入。

    当然了,西宁国根本用不完这么多钱,大部分的钱还是放在西宁银号里面,以备不时之需。

    西宁商号占据了三千万两纹银,主要是用于资本填充,投资西宁的固定资产,以及将商业络更为细化。

    天阁万讯商号分得一千万两,主要用于继续壮大天阁,还有维持天阁的基本运作。

    西宁银号分得一千万两,用于作为银号的基本保障金,维持银号的稳定。有这么多钱坐镇,银号的信誉只会越来越高。关键是有了资金的支持,银号可以将分号开到更多的地方去,尽快实现通存通取。

    听雨商行分得一千万两,这对于听雨商行而言,可算是一笔巨款了。有了这些钱,完全足够听雨商行将触须伸到周边各个国家去。

    剩下一千万两,葛岩留下自己用,暂时存放于西宁银号。

    西宁国库有了这么多的银子,工坊的进度那是日新月异。

    军事工坊,主要分为五大体系。

    第一体系,是兵器工坊为主,主要制造刀枪剑戟,弩箭和箭支。

    第二体系,是火炮工坊为主,主要制造火炮还有火炮所需的炮弹,以及火药等消耗品。

    第三体系,是以器械为主,主要制造弩床、云梯、攻城器械、特殊器械、民用工业械等等。

    第四体系,是以战车为主,主要制造攻城车,铁甲车、马车、运输车、火炮运输车等等。

    第五体系,是以船只和各种巧妙的空中滑翔飞行武器为主,主要职能还是制造民用船只。

    其中第三体系,因为兼职了提高整个西宁的民用器械的发展,所有集合了众多的能工巧匠,人才至关重要,葛岩重金在各国招揽能工巧匠。

    因为其它国家并不总是相关的工匠,所以他们的社会地位很低。

    可是葛岩采取了工匠官职体系,工匠也拥有了官品,一样是品级森严,同品级的工匠和官员,社会地位将是一样的。

    这样一来,那些曾经不得志的工匠,纷纷迅速接受了西宁的招揽,成了西宁各大体系内的工匠。

    除了第三体系之外,还有第四体系和第五体系,都与民用相关,他们的体量需要尽快的扩大。

    除了必须要的人之外,初始的积累也是不能少的。这些体系的初始技术资料,都是来至于葛岩的好朋友,墨家关城的少爷哥。

    有了墨家关城系统的支持,葛岩的军事工坊体系,能够迅速的建立起来,而且还能起到极大的优势。

    墨家关城需要葛岩的西宁国强大工坊体系,为他们制造那些他们曾经设计后想要制造的东西。

    墨家关城世世代代研究器械,可是他们的财力有限,多年来一直依附于各个国家,寻求合作。可是现在有哪个国家拥有像葛岩这样的财力呢?

    况且双方有如此深厚的情谊,那么合作起来更加亲密无间。葛岩经过三个月的时间,集结了数十万来至四面八方的能工巧匠。

    有众多工艺,甚至墨家关城的人都不熟悉。这是一个巨大的互相进步和学习的平台。

    墨家关城的那些老学究和老工匠们,纷纷待在了西宁的体系内,自愿留下来当了一个工匠,一方面是自我学习,另一方面是提高狩猎,能够了解更多的知识。

    这是一场整个工匠界的狂欢盛宴,几乎所有的工匠都对于这个平台倾注了他们所有的心血。

    葛岩知道,一个强大的工业体系,是需要数代人的慢慢积累。葛岩如今搭建好了这个平台,希望以后能够结出硕果。

    西宁国这边是蒸蒸日上,可是大辽国那边却是苦不堪言。自从被西宁洗劫走了大量的纹银之后,他们终于发现,本国的钱币居然严重不足了,物价高企,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已经岌岌可危。

    金银和铜币,对于落后的大辽国而言,都是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如今这些东西都去了西宁,大辽国就会匮乏。西宁依然依托着强大的工业体系,还有贸易体系,源源不断的给大辽国输送各种各样的货物。因为西宁现在拥有人工上的优势,又拥有材料成本的优势,连税收都是比大辽国更轻,产生的物品自然卖得比大辽国的便宜。这样一来,大辽国的那些工坊和商贾,几乎全部不是西宁国的对。

    源源不断的财富,依然在不断的流往西宁,这仿佛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大辽国的朝廷官员们,显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在一些官员的建议下,大辽国朝廷,发布了一种名为通票的纸质钱币,用于发放官员的工资,还有强制在市面上流通。

    不得不,提出这个建议的人,是很聪明的。

    可是他们忽视了大辽国如今的基本国情,根本没有实物和信誉来保障这种纸质钱币的价值。

    对于普通的百姓而言,区区一张通票,根本没有任何的价值。没有商贾愿意接收通票。

    这下子可苦了那些官员。他们的工资全部是这些红红绿绿的通票,可是什么东西都买不到。

    对于官员来,他们可不能等着饿肚子,既然朝廷不肯发真金白银,他们自然把目光投向了普通的百姓。

    各种苛捐杂税,纷至沓来,底层老百姓的生存变得越来越艰难了。

    大辽国发生了通票的流通困难,朝廷中又有人提出了建议,那就是发动抵制金银外流。

    朝廷开始追查金银的去向。大辽国无数的间谍们纷纷行动了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