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章 广告
熬夜的后果便是回家的路上端秀硬是在那颠簸摇晃的马车内了一路的瞌睡。
吕氏看女儿眼下一片乌青,显见的是熬夜熬很了,又见她坐着瞌睡,那脑袋七摇八晃的恨不得从脖子上掉下来,只得揽着她抱到怀里,点着她的额头,嗔怪道:“你昨晚怕不是跟娉婷淘了一晚上,今儿早上看你们俩都精神萎靡得不成个样子,平日看你也是文静端方的,莫不都是装出来哄人的!”
端秀心道:宾果,恭喜你答对了,我确实是装出来的,而且一装十来年,怎么样,已经被她精湛的演技和敬业的精神给折服了吧!
刚来这个世界的头两年,她简直是兢兢业业、忐忐忑忑,随时都处于担惊受怕的情绪里,生怕吕氏给她把脚裹了,为了摆脱厄运、适应环境,她就用尽了全部的心力,整天都处在备战状态,压根也没空去想别的,更别提感慨一下穿越时空的悲哀啥的。
好在她一向也不是什么悲春伤秋的人,跟很多现代人一样,具有强悍的心里接受能力,错愕过后,便积极寻找有无穿越金手指傍身,诸如空间啦、异能啦、系统啦等等,这些自然是一个也无,又完全没有再穿越回现代的可能,只能面对现实,点起精神装孩。
她知道这一世的亲人只有吕氏和大她两岁的哥哥,也想竭力与他们亲近,既可弥补他们失去了亲生的女儿和妹妹的遗憾,也想给自己在异世找到依靠和心灵归宿。
可惜成人到底没有孩童的赤子之心,端秀只能做到与他们亲近,却无法像真正的家人一般亲昵。
这可能就是古代和现在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模式的不同吧。
在现代,妈妈即是母亲可以抚慰保护她,又是朋友可以与她平等交流,还是闺蜜,能相互分享秘密,可吕氏不行,她对于孩子永远就只有一个身份:家长;她也是爱她的儿女的,只是这个社会使然,她只会也只能做一个端着的人,做一个亲而不密的封建家长。
当时端秀几番努力亲近,吕氏却只觉得她太过闹腾,没有女孩子的娴静文雅样儿,又动了给她裹脚的心思!
端秀便只能顺其自然,与吕氏做一对这个时代再正常不过,在现代却稍显冷漠梳离的母女。
好在哥哥从与她一起长大,她又是嫩壳老心,本身也很讨孩喜欢,把她哥收拾得服服帖帖,对妹妹简直又爱又敬,可以是一枚合格的妹控了!
一路胡思乱想摇晃到家后,端秀连晚饭也没顾上吃,草草洗漱后,直接倒在床上睡了个昏天黑地,错过了第一时间知道关于她的劲爆消息。
第二天用过早饭,吕氏对她:“你现在长成大姑娘了,身边就一个双红丫头服侍也不妥当,何况双红也到了要婚配的年纪,等开了春我再与你买两个丫头回来,这段时间就叫王妈过去伺候你,你也长大了,该学着扮自己了!”
端秀自然是同意的,要知道王妈从就是吕氏的陪嫁丫鬟,很知道些保养的秘法,又会推拿按摩,作为一个享乐主义者,她希望王妈能每天给她来顿马杀鸡!
要这古代的各种养生养颜的法子,在博大精深的中医辅佐之下,也着实出了不少让现代人都求之若鹜的秘法,可惜中国人太喜欢蔽诋自珍,有什么好东西那是一定要好好藏起来独自享用的,从不与外人免费分享,就跟开了专利一般,导致很多都失传了,她现在有机会享受到那时何其幸运啊!
王妈是个闲不住的,一来就接过她房里大管事的职务,把双红指使得团团转,在房里又拆又洗,又擦又晒的,忙得不可开交。
端秀也不管,只避到书房去躲清净。
那里原是她爹的书房,房内只有满架子的书籍和一张书桌,自从她爹死了,家里再没有什么好学的人,导致满室书籍都只能放着生灰蒙尘,端秀后来索性占为己有,还能给这里增添些人气,免得书都被蛀坏了。
房内端秀迫不及待的展开那几册《绣像》报,如饥似渴的仔细阅览起来。
这边吕氏房内却迎来一位穿红着绿的妇人。
“七姑啊 这件事便要全托付给你了!”吕氏从内室取出一个木盒,从里面拿出一张红纸,郑重的递给那妇人:“这就是女的八字!”
那妇人拿过纸细看一番,又凝神掐指算了一通,遂喜笑颜开道:“太太只管放心,姐这命格是极好的,旺夫旺家,一生顺遂哩!”
吕氏听闻自是喜不自胜,她这次回娘家可真没想到还能相看个女婿回来。
话那胡家四少爷,人长得清俊斯文,行事有理有节,又事母至孝,嫂子就是他亲姑婆,可谓知根知底,胡家祖上也是当官的,虽近些年败落了,可听闻那四少爷极会念书,将来未必不会重振门庭,他们两家也算是门当户对了,这穈哥儿堪为良婿哇。
听嫂子,已经有不少人家瞧上他了,连八字都送过去了,顿时有了紧迫感,因此回家后便急忙叫来了七姑,请她前去胡家提亲,免得自己看中的女婿被人截胡了,要知道,不仅好女百家求,这好男更是可遇不可求呐,即有幸遇到了,怎么也要争取到手的。
七姑可是这十里八村都有名的媒婆,平日里最会和八字看姻缘的,经她做媒促成的夫妻,绝大多数都是幸福美满、夫妻和睦的,因此当地穷人家即便请不动她做媒,也要请她测算一下八字的,吕氏特地请她去提亲,也是想向胡家表示自己的诚意。
这八字还没一撇呢,吕氏倒已经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了。
七姑拿了这江家姐的八字也不急着离开,而是向吕氏要求先见一见这位姐。
她做媒二十多年,深知这一肩挑两家的重要性,如果为了那点礼金就胡八道,到时候不仅害了两家人,还要败坏自己的名声和声誉,在这行也做不长久,因此在不清楚双方底细前,是万万不会贸然应承的。
吕氏不仅不恼,反而对她更加信服:“知道您这行有个规矩,头次登门,不宜饮茶,便请您留下一道用个便饭吧!”又叫人去喊端秀过来。
端秀在房内把那十多册报刊都细细看了一遍。
前几期封面都是枝叶挺秀、花冠怒放的盛开牡丹,后面几期则是五彩斑斓、昂首挺胸的开屏孔雀,具都是鲜艳夺目,高调热烈的画风,就与那期刊内容一样,都显出一种张扬和急迫来,好像恨不能让所有人为之瞩目、动容。
虽然是报,可看它通篇文言文的教架势,想必它的读者多是有学之士或士宦乡绅,没点文化水平的人还真是“高攀不起呢”。
那些占了一多半版面的插画,应该就是为了吸引和方便文化水平不怎么高的人阅读的,可插画又不是连环画,表达内容有限,估计看得人也是一知半解,就是图个新鲜罢了。
总体来这是一份包罗万象,急于开拓市场的报刊读物。
依它第一份期刊上所,它的办报理念就是为教化民众、开启民智,倒很有一番忧国忧民的大志向。
既要教化民众、开启民智,那当务之急就是要让更多人能订阅这份报纸,扩大它在民间、在底层老百姓,甚至是内宅闺阁中的影响力。
因此之后的每一期,基本都有一块版面用来面向全国征文,企图以这种方式得到众人的响应。
比如第二期的征文广告――“兹有精细画图十幅,钉成一册,名曰《有图求》,托《申报》代售,每册收回工价钱三十文,尚祈海内才人,照图编成一部,语意以趣雅为综,约五万字,限于十二月二十五日以前,缮成清本,由《申报》馆转交。择其文理尤佳者一卷,愿送笔洋二十元,次卷仍发还作者,决不有误,惟望赐教为幸。”
这什么意思呢,就是我有一册连环画,现请人看图话,根据那几副图给编个精彩的故事出来,编的好了大大有赏。
这第二期报刊发行于两年前,端秀在第四期上就看到了那篇获奖的文章,报社还专门为此写了篇新闻报道呢,中心思想就是“快看呐,只需动笔写个五万字就能轻松获得二十元,你还在等什么,机会难得,快来加盟吧”,为征文广告又了一波广告。
而最新一期的便是转载自《申报》的征文竞赛广告――“窃以感动人心,变易风俗,莫如,推行广速,传之不久,辄能家喻户晓,习气不难为之一变,今中华积弊最重大者,计有三端:一鸦片,一时文,一缠足。若不设法更改,终非富强之兆……辞句以浅明为要,虽妇人幼子,皆能得而明之……前名酬洋五十元,次名三十元,三名二十九元……七名八元……凡撰成者,包好弥封,外填姓名,送至沪市三马路格致书室,收入发给收条,出案发洋亦在斯处,英国儒士傅兰雅瑾启”
从最初的“语意以趣雅为综”到如今的“辞句以浅明为要”,不难看出报刊已经在从文言文逐渐向白话文转变。
以前难登大雅之堂的通俗,现在甚至被冠上了“启民智、救国家”的重任。
只可惜优秀的白话文还是太少了,新发的期刊上连载的还是晚清四大谴责之一《老残游记》呢,端秀前世倒是拜读过,实话,对于习惯了快餐文化的她来,很难被吸引,当初就抱着读名著的心态,断断续续看了一遍。
这篇在现在来看自然是极好的,要不然也不能在已经成书的情况下,还能重复在报刊上进行连载。
但它同样缺少的一个重要特质,那就是娱乐性,作为一篇谴责,可想而知里面的内容必定是沉重而阴暗的,对有才学有抱负的人来,倒是振聋发聩,引人共鸣,可对于绝大多数民众来就不够有趣,不够有吸引力了。
何况现在的,讲一个吸引人的故事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要表达作者本人的思想抱负、治世理念,免不了通篇的教意味,带有太过强烈的个人主观性,这就很难让读者,特别是那些没什么文化的读者接受和代入,与其在这听你讲社会多么黑暗、朝廷多么腐败、吏治多么严苛,百姓们当然更愿意去听断曲乐呵乐呵啊!
而后世的就是胜在它的娱乐性和普及性上。
端秀真想写一部真正的白话文寄过去,别的不敢保证,但肯定能够吸引来更多的读者,而且让他们真正体会一把追连载的酸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