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第30章 发钱

A+A-

    沪市,《绣像》报第二期终于在殷殷期盼中发行了。

    胡洪骍第一时间去买了报纸来看,原来这凶手居然是死者的老丈人!

    可真是再想不到的,他明明就是最普通不过的一个老人,心疼女儿,爱护女婿,还借钱给女婿去做生意,简直就是十佳丈人代言人啊,可这样一个仁爱慈和的人居然是凶手?

    然而读完全篇,却觉得理所应当,原来这就是个披着人皮的狼!

    文中也早已表明他的异样之处,只不过大家都被那些剧烈的冲突给吸引了,反而忽略了这些不合常理的地方。

    同学中倒也有猜中的,问他是从哪看出来的,居然答:那插图中的老丈人一脸奸相,不似好人!

    众人绝倒,不过再看时,果然发现那老丈人歪眼斜嘴、形容猥亵,果然一脸坏像。

    大家便起哄要与他一起去领取那二十元奖金。

    《绣像》报社外面,闹闹哄哄的好不热闹。

    除了来领奖的人之外,更多的是来看热闹的,还有不明所以,单纯看这里人群聚集,所以也挤过来的路人甲们,人越聚越多,到报社开始发放奖金时,已经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的了。

    “李主编,这人也太多了,挤挤挨挨的,恐怕会发生什么乱子啊。”一位编辑抹去头上的汗水皱眉看着外面菜市场一般的广场,心中着实担忧,万一有人趁乱摸黑,引起什么骚动,可就不妙了。

    “放心,我已经与巡捕营过招呼了,一会儿就会有巡捕来维持秩序的。”李伯元也没想到今儿会来这么多人,他还以为只有那不到二百个的领奖人会来呢,不想人群越聚越多,现在已经挤得是水泄不通了,害得他们也不敢出去,幸亏他当机立断,早请了巡捕。

    另一方面却也不由洋洋得意,这势算是造起来了,恐怕从今天起沪市大街巷都得谈论他们《绣像》报了,《提刑官宋慈》自然也是一炮而红了。

    而今他们的报刊销售量涨了一番还不止呢,这四千多元钱出得值啊,太值了。

    “哎,等会儿,你现在就去联系几家报社主笔和记者过来,叫他们带着拍照的家伙,这可是白送给他们的大新闻哪,顺便也请他们帮着宣传宣传!”

    编辑听罢立马就明白了,顿时向主编致意无上的敬意,这招借力使力可用得妙极了。

    要知道他们作为一份半月刊,作者的作品和大名一月才会在报纸上出现两次,很容易就叫人忘记了,因此为了造势造名,很多报社或作家都会花钱请人来给作品写评论和报道,不论是吹捧夸赞,还是讥讽扁损,总能叫他的名字和作品多出现几次,多给人留点儿印象,也给人一种这作品的确红火的感觉。

    很多报社为此还要专门聘请几位评论专员呢,报社和报社之间往往也相互合作、互惠互利,今儿你给我宣传一下,明儿我替你吹捧一番,来来往往间这名气不就一点一点的造起来了么。

    现如今这番热闹,恐怕不用他请,那记者们就要苍蝇见血一般扎堆的赶过来呢,到时候不定还要反求着他们报社透露点内幕独家的消息,好写篇先声夺人的好新闻。

    想到自己被恭维央求的场景,那编辑便乐颠颠的去了。

    一时巡捕们列队而来,他们即得了上峰的命令,又得了报社的孝敬,干起活来自然卖力,一时呼呼喝喝的就把人群赶到两旁,把报社门前空出一块地方来。

    记者们自然是占据了视角最佳的地方,架好了相机,举起了闪关灯,已经咔嚓咔嚓的拍个不停了。

    江澄平叫人抬了张方桌在空地上,自己站上去,费了好大功夫,才在巡捕的协助下使人群安静下来,接下来便陈述了一翻“有奖竞猜”的始末,顺便宣传了一下他们报社及报社力推的新型《提刑官宋慈》,然后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重头戏:发放奖金。

    报社内有人搬出一个大箱子,开一看,竟全是拿红纸捆扎好的银元,报社职员现场拆开,一时叮叮当当的钱币碰撞之声不绝于耳,汇成一首最为美妙动听的乐章,听得围观之人是气血上涌、双眼发红。

    安静的人群不由又爆发出热烈的呼喝叫好之声,金钱是最能刺激人的血性的。

    随着一个个被叫到名字的人上前领走了二十个银元,现场气氛越来越高涨热烈。

    这可是二十元啊,对普通人家来无异于一笔巨款了,更何况这是空手套白狼一白得来的呢,就更令人羡慕了,人或多或少都有点侥幸和希望不劳而获的心理,这就是为什么赌博屡禁不止的原因,就像现代集五福活动搞得那么热烈一样,只因人人都想做那个幸运儿,得到天降横财啊。

    现在居然有这么多人当着众人的面被天降馅饼砸到头上了,顿时有人悔得跺脚不迭,早知如此,何必心疼那三两个铜子啊,要是当初也买一份,现在白得这二十元的不就是自己嘛,下次,下次什么也要买,不定就轮到自己发财了呢。

    这就跟赌场里的赌徒一样,即便看着别人赌,自己也一样激动得热血沸腾,因此现场围观的不少人叫的嗓子也嘶哑了,看的眼睛也红了,活脱脱一个大型赌博现场即视感。

    搞得那些领到奖金的人,迅速在亲朋好友的簇拥下离去,生怕被抢。

    闹哄哄的一上午好容易过去了,江澄平是嗓子也哑了,衣裳也湿透了,他还真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既激动又骄傲,即担心又害怕,一上午晕晕乎乎的,全凭本能办事。

    在办公室坐下,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同事们不免带着几分眼热的恭维了一番,但眼热也没用,谁叫人家运气好,回家探个亲居然还能捡到个这么厉害的作者,看来咱们也不能一直在办公室里坐等着好文上门,毕竟能看到招文广告的人还是太少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嘛,很该出去走走,不定就叫他们也寻访到个了不得的作家呢。

    夜幕初上,那位编辑便在饭店定好了一桌上等酒席,宴请今日到场的记者们。

    一阵推杯换盏过后,记者们果然向他听起事件的起因原由来。

    “你们这又是大笔送钱,又是请巡捕请记者的,好大阵仗,当真只是为了给一部做宣传?”

    难道就这么笃定这部一定会把花出去的钱赚回来么?记者们可都不大敢相信,这年头办报纸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有多少人为了办报赔的是倾家荡产,有多少报纸寿命不足一年便黯然退场,能维持收支平衡已是不错,能够大赚的也就那么几家有名有姓排的上号的,这《绣像》报虽背靠商务出版社,实力雄厚,无后顾之忧,可也没阔绰到能随手撒出四千多元,还不见得能听见回响的地步吧。

    “自然是真的,这还是我们总编李先生亲自拍板定下的呢。”

    众人更不解了:“李先生向来务实,可不像是会来这种花招的人物,他肯这样费钱费力的捧一部,那就证明这一定有它奇特之处,张兄,弟冒昧猜测,这一定是哪个大家的新作吧?”

    “嗯,又或者是哪个有钱人家少爷想要过把做名人的瘾,买来一本,便自掏腰包请你们报社为之宣传造势,好叫他大大的出次风头!”

    这种事他们也是常见的,有些人就爱图个虚名,听人叫一声先生或大作家,嘿,那真是跟抽了大烟一样,脚底飘、身子发轻,浑身舒坦得不得了。

    听着众人七嘴八舌猜疑不定,那编辑得意的哈哈直笑。

    “都不是,都不是,这呀,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新人写的,虽是新手,那作品却极得我们主编看重,为了推销这部,不惜重金造势,只为让它能一鸣惊人呐!”

    “那这部果真就这样好?你们就这么有信心它一定会红?”

    “那我看过了,的确极好,至于怎么个好法,各位日后可多关注我们报纸,买几份回去看看,保证叫你如痴如醉,茶不思饭不想,”罢还拿出当期的报纸分送给在座诸人,又团团抱拳致意,“至于会不会红,那就端的要靠各位妙笔生花,鼎力协助啦!”

    众人自然轰然应诺,一顿饭吃得宾主尽欢,夜半才散。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既然人家报社都给出诚意了,那自然是要好好写几篇新闻报道和评论专题来回报的。

    写之前自然也要先看看那如何,写的什么内容,这才好点评嘛,何况听那张编辑如此吹嘘,倒把他们的好奇心给勾了上来,当晚回去便开报纸阅读起来,以期明儿一大早就能把稿子给赶出来。

    哪知这真是极其精彩,一读起来就丢不开手了,当真叫人如痴如醉,都真心叫这部给折服了。

    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沪市许多报刊上便出现了各种对《提刑官宋慈》的花式吹捧和点赞,有夸的自然就有贬的,两厢对阵,自然更有看头,一时竟真有那么点一鸣惊人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