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撒马尔罕

A+A-

    最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善于经商的粟特人,就将河中府建造成一座美轮美奂的都城。 后来到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灭了粟特人的故国,占领了该城。因其名声在外,所以压力山大大帝早对河中府心生向往。 入城后,还感叹道:“我所听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只是寻斯干比我想象中的更为壮观。”。 再到唐高宗永徽年间。此地纳入大唐的统治,设置了康居都督府。只是那时候名字不叫寻斯干,而是撒麻耳干。 其实无论是什么名字,都是中原王朝给取的。它的本名,用粟特语来形容是马拉干达。 但粟特人被灭国后,原属于本族群的语言文化就跟着衰落。 又经过突厥西进,粟特人也慢慢突厥化。原本的文化信仰,更是不复存在了。 之后信仰回教的大食国东进,打败了唐朝大军。河中府的突厥化族群,又在政治导向下,渐渐回教化。 发展到现在,回教势力在河中地区一家独大。 大辽境内,也以回教徒为最。 只有东部的高昌回鹤,也称西州回鹤国,是以佛教为主的国家。回教势力,也被挡住了东进的势头。 所以寻斯干的原名叫什么,已不重要了。就是粟特人,也任其埋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到了后世,这里又被改为撒马尔罕。且不再是都城,而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一个州级市。丰富的历史底蕴,久远的富丽堂皇,也都如过眼云烟,只存在于生硬的史籍上。 现在这里属于西喀剌汗国,也是大辽的势力范围。 但大辽也算不得正统的中原王朝,所以汉文化在这里的影响力,极为有限。 此时李承绩扮成一名外出游玩的富家公子,李大气、李大力则是他的忠心护卫。再领着二三十人,一驾马车,就浩浩荡荡的进了城。 至于其它人,则扮成商团,分批进城。 到底那么多人,又个个血气方刚,带了武器。很容易让把守城门的士兵,心生警惕。那样的话,又徒增烦恼。 即使李承绩依仗自己的身份并不怕! 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还有正事要办,也不想多浪费时间。 趁这空闲,打李承绩打量着身边来来往往的过客。发现面貌各异,服饰五花八门。操着不同的口音,着李承绩听不懂的话语。 作为联通阿拉伯、印度、中国的必经要道,河中府向来,是各国商人的汇聚地。也正是这个原因,压力山大大帝才对这座富饶的城池心生向往。 所以用‘国际化’来形容这座城池的风格,也不过分。 随着长长的人流,李承绩慢慢接近城门口。抬头一看,用汉文铭刻的‘河中府’三字,十分苍劲有力。 不过在它上面,还有字体大了一倍的波斯文。翻译过来,就是寻斯干的意思。 毕竟这里是西喀喇汗国的都城,波斯语为主要用语。城墙上以波斯文为主,也是顺理成章。 当然,若要真计较起来,西喀喇汗国显然是不占理的。因为大辽是主,西喀剌汗国是附庸。既然汉文是大辽的官方用语,那么附庸国,也要接受宗主国的一切语言习惯。 如今也就大辽式微,西喀喇汗国才敢在这些事上,屡屡违反。 之后在兵丁的一番像模像样的检查下,李大气很知趣的塞了些第纳尔。然后对李承绩他们佩戴的刀具,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无视了。 这样进了城,一阵别样的喧嚣、市井之气,就扑面而来。 可就在这时候,城门处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 “走走走!了这些商货有问题,怎么还闹上了?”,一个兵丁语气很冲的推搡着一个长得十分健壮的汉子,似是很不厌其烦。 一旁的兵丁,也都围着,面带讽笑。 “官爷就行行好!这是我赔上家当,弄来的一点商货。就指望去蒲华(布哈拉)卖些第纳尔,养家糊口。”,那个商人打扮的壮汉,面带苦色的乞求道。 可是兵丁愣是没理!径直招呼人,将这些商货往城门的库房压去。 李承绩看到其中一个箱子是打开的,里面装着满满当当的丝绸。来这时代,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李承绩知道,丝绸在中亚的地界,是非常值钱的。 一般只有腰缠万贯的巨商大贾,或是有权有势的达官显贵,才能穿上丝绸做的衣裳,彰显身份。 这批货物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 “官爷官爷”,那壮汉自是不让!慌慌张张的拦在兵丁跟前,非不让他们走。 就见那最先话,像是个头领的兵丁,更是讥讽道:“你私运禁物,本就按律当斩。如今仅罚没你的商货,已是轻饶你了。再胡搅蛮缠,就别怪我不近人情。”。 “官爷,你也知晓这路上不太平。不带些刀枪防身,根本镇不住那些盗匪啊!”。壮汉再次哭着脸,语气底下的乞求道。 听到这里,李承绩也听明白了。 显然是壮汉携带的刀枪,被头领以私自违禁品为由,给没收了商货。 其实出去,这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因为南来北往的行商,那个不带点刀枪之类的武器防身。并且这丝绸,又是值钱的物件。所以更不能有个闪失了。 这头领如此题大做,想来是看上壮汉的丝绸了。 一些跟随壮汉的护卫,都只敢怒不敢言的在旁边看着,不敢上前阻拦。那些进城出城的商队,也都抱以同情的目光。 若是依照李承绩以前的脾气,肯定是要上前打抱不平了。 但是来这个世界这么久,不公平的事情实在见得太多了。原有的热血,也慢慢变得麻木。再加上这个地方,可不是他这个河中郡王之子能横着走的地界。 因此初来乍到的情况下,他还是选择了旁观。 而这时,场上已经打起来了。虽然壮汉的身不错,可是头领这边,人数众多。所以很快,壮汉就被围殴。 李承绩有些看不过去了,便向李大气使了使眼色。 领会到李承绩的意思,李大气也不多言,直接上前。 可能是清教徒在此地扩展势力的缘故,李大气也知道了一点这些兵丁的脾性。所以李大气只使了些第纳尔,那些兵丁就放过了壮汉。 在看到有护卫已上前查看壮汉的伤势后,李承绩也不多待。领着一行人,向人来人往的街道行去。 (感谢右冯诩、懒惰的读者、迷之步伐、历史知识库、天堂阿修罗、大秦铁鹰锐士的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