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查缺补漏
“那孩儿再发下宏愿来日大辽之百姓,必定富足百倍。”,李承绩右上举,向天发誓道。 见李承绩有如此雄心,李世昌也很是欣慰。毕竟是底层过来的,祖辈那一代,吃过衣食无依的苦。所以成为大辽的权臣后,他就倾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不过和李承绩相比,他的眼光还是不够长远。因为他只希望大辽在自己上,能存续得更久远一些。根本就没有想过,建立李承绩所描述的盛世伟业。 也是他的心态老了现实的种种经历,让他根本就不可能有那个想法。因此听到李承绩的话,他沉寂已久的政治愿景,也不由自主的活络了起来。 即便他也清楚,这其中有千难万难。但是李承绩所展现出的信心与雄心,已让他有种甘愿倾其所有的动力。 便带着些许哽咽道“好你既有此宏愿,那阿爹就凭上这把老骨头,也要助你。”。 “孩儿在此叩谢阿爹了”,李承绩连忙拜服道。他心里很清楚,他爹李世昌掌控的政治资源,可是很有利用价值的。即便当下,他爹被罢官了。但在大辽朝中,依旧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力。 毕竟根植大辽朝堂多年了人的影,树的名,是没这么容易铲除干净的。 见其言辞恳切,不像是假话,李世昌也颇为高兴道“你既觉得你石抹伯父是有能之士,那阿爹就邀他来马鲁一叙如何”。 知道李世昌的意思,李承绩面上一喜,感谢道“那就多谢阿爹美意了。”,到这里,他又一脸认真道“阿爹,孩儿向大辽递折子,尊你为呼罗珊总督如何”。 这个决定,起来也不唐突。 到底李世昌是李承绩的阿爹哪有做爹的,比儿子地位还低的。再加上这样一来,李世昌在处理政务上,就更名正言顺了。 “不行万万不可。”,李世昌面色一紧,以十分坚决的口吻道。 “阿爹孩儿不是虚言啊”,李承绩言辞恳切道。在他想来,李世昌的政治腕比自己强多了。有他来处理政务上的事情,自己就可以将更多心思花费在研发新武器、新器物上面。 至于总督之权没了,他倒不觉得什么。因为他相信,李世昌当政,绝不会比自己这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菜鸟差。 “你再这样的浑话,就别怪阿爹不帮你了”,李世昌的面色,阴沉得可怕。 见此,李承绩也不好继续了。 随后李世昌又主动起大辽的旧臣,并表示会穿针引线,将他们引荐到呼罗珊总督府。刚才为推让总督之位一事而产生的不快,也不觉烟消云散了。 这么过了几日,李承绩一直待在庄园里。或是与李萧氏着家事,或是与李承业着军营的趣事。但大多数,都是和李世昌一起,讨论着当前的天下大势以及呼罗珊总督府的发展事宜。 不得不,姜还是老的辣 很多李承绩从前没注意到的问题,都被李世昌点出来了。并且三言两语,就有补缺的法子。 像名分上,李世昌就建议李承绩。一边与哈里发虚与委蛇,一边得到大辽的授封。并远交近攻,联合周边的势力,攻打敌对势力。既削弱了敌方,又抑制了势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减轻了己方的军事压力。 从前李承绩还真没有想到这事儿 因为一直以来,呼罗珊总督府的发展,都是缺少外力帮衬的。就算从前有大辽撑腰,那也是表面上的。真到真刀真枪大干一场的时候,还是得靠呼罗珊总督府自己。 所以这就造成李承绩,从来都将周边势力当成敌人。联合对外的想法,也就从来没有了。而底下的官员则因护教军节节胜利,而对护教军有一种近乎盲目的自信。 因此与第三方势力联合对敌,也就不会有了。 现在被李世昌一提点,再听着利害,顿觉大有可为。 当然,这件事还是要仔细斟酌。毕竟兵家无事,马虎不得。 还有官员礼仪上,李世昌建议李承绩统一朝服。并以不同的花式、颜色,分出等级。称呼、行礼方面,也要有具体的章程可依。这对提高呼罗珊总督府的凝聚力,认同感,有着莫大的好处。 之前在大辽,李世昌就有这个夙愿。但奈何圣上没有这个意思,就只能作罢了。 并且武官上,也要体现出差别。像边军和团军,因实力和性质的不同,起到的功效也是差别很大的。所以他们的待遇,也必须有所差异化。否则的话,既打击了士兵们的进取之心,又增加了总督府的军费压力。 再有近卫司上既然是亲军,那起到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因而近卫的选派下,要制定严苛的标准。最好是以文臣武将的子弟为主,民间武力出众的百姓为辅。 一来体现出了近卫军的地位特殊。二来,也有着质子的考量。 更有招纳贤才上,不妨设一招贤馆。但凡有才之士,都可毛遂自荐。一旦获得总督府的认可,便可录用为官。这是在科举制度缺失下,一种弥补性的选才制度。 李承绩受这建议的启发,还设了一勇士台。特意招揽民间身体强壮,身怀绝技或是勇武出众之辈。 不过最受李承绩重视的,还是李世昌提议的书同文,车同轨之策。因为呼罗珊的地界,各部族民混杂,风俗、言语等,全都千差万别。 除了大食强盛时期,能在该地建立稳固、长久的统治外。其它势力,都无法长久。向半个世纪以前强大的塞尔柱帝国,也以极快的速度,在中亚的土地上消弭无踪。 所以书同文,车同轨之策,对呼罗珊总督府的长治久安,尤为重要。 其实依照当地的民情,波斯语无疑是普及性最好的语言。其次便是回鹤语,也可以是突厥语。汉文的话,倒是普及性很低了。 但是李承绩不愿意摒弃汉话,所以在呼罗珊的官方语言里,分别用了波斯、回鹤、汉话三种。 如今得益于总督府大力推行的扫盲政策,汉话的普及性有所提高。但百姓们的日常用语,还是以波斯语与回鹤语为主。汉话也就成了书本上的语言 这与后世的哑巴英语,倒有相近之处。 也是中亚的地界缺少汉话普及的环境,所以无论官方多么努力。汉话都取代不了波斯语与回鹤语两种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优势语种。 所以呼罗珊境内的书同文,车同轨之策,因李承绩的汉人私心以及当地的语言环境,而面临着重重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