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敬天下所有老师!
看着还在地上跪着的司马懿,穆良奇缓缓道:“入我门,规矩永远只有一条!”
司马懿抬起头道“便是千条,也可应了!”
穆良奇微微一笑,对着司马懿道“必为这天下太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郭嘉和司马防听到后,心里五味杂陈,他们没想到这世上还有如此伟大的学派!从此之后,司马防看向穆良奇的眼光变的柔和,而郭嘉变的更加尊敬穆良奇。
司马懿听后,伏地大声宣誓道“必为这天下太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完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
穆良奇淡淡道“起来吧!我有一治国之术和一门算术可传授与你。算术可制成竹简教与你,但治国之术尽在生活点点滴滴之中,我会一一传授。从今往后,非你家人来接,不得私自离开。”
“诺”司马懿缓缓的站起来,站到穆良奇身后。司马防和颜欢笑的对穆良奇道“那就有劳继志代我教育这孽子了。”
司马防又用一种严厉的眼神狠狠的盯了司马懿一眼,道“此后认真跟穆师父学习治国之术与算术,若有偷懒顽皮,休得回家!”
司马懿乖乖的回答道“诺”
这时司马朗指挥着几个佣人将六礼,抬头进来。司马防道“此乃束修之礼。”
穆良奇点了点头,便走向书架,从最顶上一个方格中拿下四卷竹简,道“我身居山中,无宝物赠送与你,这是我刻写算术基础四卷,送与你,愿你以后勤加学习!”
司马防哈哈大笑道“哈哈,今日事了,便不打扰继志了,我先告辞了。”
穆良奇和郭嘉一起行了一个学士礼道“大人,慢走”
司马防和司马朗便走出门外,消失在街头。
看着司马防他们走远,郭嘉便一脸笑嘻嘻地道“恭喜,继志获得佳徒!”
穆良奇则是一脸无奈地看着旁边幸灾乐祸的郭嘉,便对司马懿道“若是你想学习兵法,可找这位先生!”
“诺”
————————————————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这是一天中午。
穆良奇正跪坐在竹席上刻着什么,司马懿一边欢笑,一边跑着到穆良奇身边道“老师,这道题我已算出!”
穆良奇随意的瞟了一眼,看到答案正确,便也没什么。他在他身边左侧的一堆竹简里找出三卷竹简,对着司马懿道“你先且看看这农家文章,若有不懂,可来问我!”
司马懿看着这些竹简,十分不解的问道“农家多为耕种类知识,我又不为农官,为何要知道这些无用的知识?”
穆良奇听后,正襟危坐的看着司马懿,语重心长的道“学习一路在于,永无止境。我们杂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司马懿立马回答道。
“这只是片面的,上古百家争鸣,显学不知其数,何止这四家?”穆良奇完,又继续刻上的竹简。
司马懿认真的聆听着穆良奇的教诲。穆良奇看了一眼司马懿后,又边继续刻写竹简,边道“让你学这么多,分析这么多,是为了教会你怎么去辨别一个学术中糟粕和精华?如何去学习一个学派的精华,摒弃糟粕?遇到一个从未见过的学派学术,你该如何去判断?”
司马懿跪在竹席上弯腰道“学生明白。”
穆良奇抬头看了他一眼,停下上的动作,看着他道“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从前呢,有一个孩,有人会叫他神童,但有人却他自作聪明一天,孩来到河边,看到一个老翁在细柳下垂钓,在老翁的鱼箩里已经是满满的一箩,孩很是喜欢,老翁看见孩也很喜爱,决定将这箩鱼送给孩,可是孩却不要这箩鱼,那么你知道孩对老翁了什么吗?”
司马懿摇了摇头,脸上一脸不解。穆良奇继续道“他对老翁:‘把你的鱼竿送我吧!’”
讲完,穆良奇停了一会儿,看着司马懿思考的表情,又继续刻写桌上的竹简。大概半个时辰时间过去了,穆良奇活动了一下肌酸的腕,抬头一看,发现司马懿还在想着。
穆良奇摇了摇头道“还是没想到为什么孩为什么只要鱼竿吗?”
司马懿低头,羞愧的回答道“请老师指点!”
穆良奇语气和蔼的道:“这个故事出自老子中一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它所想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现在明白了吗?”
司马懿听完后伏地道“弟子愿终身侍奉老师左右!”
穆良奇摸了摸司马懿的脑袋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老师不可能一直陪伴你左右,老师的知识也是有限的,我所能做的,就是把我今生所掌握的所有知识全部传授与你,但是你且记住‘活的老,学到老’,当我哪天离开了你,你要自己学会去学习,去分析。”
还没完,司马懿哭泣了起来。看着司马懿哭泣,穆良奇想起了,自己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老师,他感觉自己非常的幸运,遇到都是很负责任的老师。尤其是高中老师,他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教育我们,让我们成才。有时候为了批我们作业,批到深夜;有时候外面风雪交加,还不惧寒冷的检查晚自习;最早来学校的,是老师,最晚离开学校的,还是老师。现在自己成为了人师,他终于体会到自己那些老师的感受了。他们只是把我们当成他们的孩子,希望我们能够出人头地,希望自己所有的学识,所有的生活经验都能够毫无保留的被学生学去。
穆良奇想到这,便压抑着自己的感情道“一旁看书去吧”完又继续刻写竹简。
司马懿语气梗塞的回答道“诺”便到另一个竹席的桌子上,认真的看着穆良奇给的竹简。
———————————————————
良奇收宣帝为徒,日夜教其家学,且逢人便曰宣帝聪慧,必承其志,并深欣慰,更谓之好
——游闻三国-穆良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