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A+A-

    *

    徐永泰听闺女, 抒文又升官了。

    他乐得手舞足蹈的,跟翠翠娘喜滋滋地道:“哎,咱闺女的眼光就是好啊!

    这运气也不赖,当年能遇到抒文这样的, 可真是前世修来的福啊……”

    翠翠娘也是满心欢喜。

    她倒不是为了女婿升官啥的, 而是觉得这些年来抒文和闺女过得不错。

    看看两口从不红脸, 孩子们也挺争气的。

    当然, 生活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俩人结婚后, 一直是聚少离多。

    平日里, 一个星期才能见一次面, 家务事上全靠闺女自己撑着。

    亏得闺女想得开,还开玩笑,“娘, 您就甭担心了, 这样子多好啊,省得天

    天聚在一起吵架红脸……”

    她知道, 虽然闺女嘴上这么, 可心里还是希望能像普通家庭那样, 夫妻俩天

    天腻在一起, 即便嘴巴官司也是好的。

    再,以抒文的性格也吵不起来。

    他心里宠着闺女, 闺女啥就是啥, 从不憋。

    对孩子们也很疼爱,还笑着, “娘,翠翠是从物质上支持他们,我是从精神

    上鼓励他们,翠翠可是辛苦了,还多亏了爹和娘帮忙招呼着……”

    对抒文,她和翠翠爹都很满意。

    这样的人儿,到哪里去找呢?

    所以,翠翠也是宠着抒文的吧?

    儿子又出息了。

    叶茂才和陈黛娴也是满心得意。

    孩子争气,父母脸上也有光彩,心里也得劲儿。他们都是七十出头的人了,能

    看着儿子在部队上安安稳稳的,比啥都高兴。

    五个孩子里面,抒文是最孝顺的一个。

    从到大都很省心,唯一拗着性子的就是婚事。可现在瞧瞧,俩人过得还不

    错,把孩子们教育得也很好。

    那个翠翠,是个细心的。

    平日里嘘寒问暖的,十分体贴周全。见他俩在家里寂寞,就让妞妞过来陪着。

    现在,妞妞读高中了,课业很重。

    每个星期,还要抽出两天时间去搞勤工俭学。即便这么忙,她每天还是会抽空

    跟他们讲讲学校里的事情。或者坐下来,弹一支曲子哄他们开心。

    虽然是弱音,几乎听不到。

    可见妞妞专心致志的样子,还是感到欢喜。

    这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以后要上大学。还娘跟她了,只要功课不拉下,

    上大学的机会总是有的。

    平日里,妞妞总是安安静静的,别提有多省心了。

    倒是春娃,一如既往地忙得很。

    星期天也不闲着,一问起来就是下基层搞慰问演出去了,想见一面都很难。

    抒文,“爹,娘,您二老要是实在想得慌,就去部队上住两天吧?到时候,

    我把春娃揪过来,天天陪着你们……”

    这话他们爱听。

    可又怕过去了影响到抒文的工作,就一直没有付诸行动。

    想想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一转眼,春娃也十八岁了,成了大伙子了。

    平日里,总是欢蹦乱跳的,活泼得很。

    就像屁股上扎了钉子似的,怎么都坐不住。

    翠翠,“得督促春娃好好学习,这高中学过的东西可不能忘了,以后就指望

    着这个考大学呢。”

    对此,他们也十分赞同。

    叶家可是书香门第,到了孙儿这一辈可不能断了。

    虽现在不提倡这个了,可骨子还是希望孩子们能多学点知识。

    这样,眼界也更开阔一些。

    现在,家里最轻松的莫过于秋娃了。

    家伙十岁了,上学四年级了。

    一天到晚搞勤工俭学,在外面疯跑。他娘常常引导着他学习,“秋娃,这个

    可不能拉下了,看看你大哥学习成绩多好啊?当年考学可是全年级第三名哦……”

    秋娃最崇拜的,就是他大哥。

    一听到这个,就静下心来捧起了书本。

    到冬娃,这也是个好孩子。

    一转眼就二十六了,马上就要成家了。

    现在看看,抒文和他还真是有缘,这父子俩的关系别提有多融洽了。

    *

    “元旦”前夕,徐甜甜向单位里请了一天假。

    儿子要结婚了,她得去部队上帮忙。

    这婚事,是秋天定下来的。

    程大姐,“徐啊,孩子们都不了,就赶紧把事给办了吧?”

    她一听,连连点头。

    当场就把事情给定了下来,家里给备了一间屋子,两口回来了有地方住。

    可程大姐,她这边也给彦留了一间,星期天就和俊琰一起回家来吧。

    听了这话,她赶紧点了点头。

    心,冬娃这是成了上门女婿了?

    不过,她并不计较这些。

    只要俩孩子好,比啥都好。

    况且,程大姐那边可是担待着呢!

    冬娃的身世,人家怕是早就查出来了。

    可愣是装着不知情的样子。

    也没把她和抒文叫过去质问。可见,对冬娃也是看重的。虽然是为了自家闺女

    才装糊涂,可这份情她和抒文都领了。

    她想,如果换成是她,得气得火冒三丈吧?

    可程大姐为了她闺女,愣是给忍了下来。

    这股子心劲儿,也不得不服。

    冬娃和程彦定在“元旦”结婚。

    站里给分配了一间宿舍。俩人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做了新房。

    最近,孩子们都忙得很。

    三十号这天是冬娃的生日,可孩子电话在加班,连个鸡蛋都没顾得上吃。

    她得给他补上。

    一大早,徐甜甜煮了几个鸡蛋,就拎着提包出发了。

    赶到通信总站时,已是半晌午了。

    这边离军区大院有十多里路,周围环境十分隐秘,看着就是个机要部门。

    冬娃站在大门口,把娘接到了家属区。

    送到宿舍之后,就值勤去了。

    徐甜甜进了屋,瞅着里面的摆设。

    只见两张单人床拼在了一起,铺上床单、被褥就成了一张双人床。还有那枕头

    和被子,都是军用的。屋子里,从暖瓶到茶杯,从窗帘到床单都是军绿色的,跟她

    和抒文结婚时的场景几乎是一模一样。

    这是部队上的光荣传统吧?

    都过了二十多年了,还保持着这种风格啊?

    她心里一阵感慨。

    家里面,她和抒文早就把东屋收拾出来了。

    还买了一张双人床给他俩留着,从窗帘到被褥都是崭新、崭新的,就权当他俩

    的新房了。

    她想,即便儿子偶然回来住住,也得有家的感觉呀。

    这可是做父母的一片心意啊。

    *

    “元旦”这天,冷晴冷晴的。

    通讯总站的会议室里却是一片欢腾。

    在这里,将为叶俊琰和程彦举办一场简朴的婚礼。

    张副司令员穿着一身军用棉大衣携着程大姐步入了会议室。

    程彦的四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也都带着家属们来了。还有站里的几位领导,连队

    里的战友们也来了不少。

    这时候,大家才惊讶地发现程彦竟然是军区首长家的孩子?

    这口风瞒得可真够紧的,不愧为搞机要信息的。

    一番客气之后,徐甜甜和抒文坐在了第一排。

    她今天穿着一身咖啡色呢子外套,系着一条咖啡色方格围巾,看着格外洋气。

    她与程大姐的座位紧挨着。

    程大姐附耳低声道:“徐啊,彦他爹是个低调的,在军区那边就没敢吱

    声,怕来得人太多了给站里添麻烦不,影响也不大好……”

    “是啊,大姐,上面正抓得紧呢,抒文也没敢跟社里……听孩子们讲,这边属

    于机要部门,来得人多了的确不大好……”

    “嗯……是这个理儿……”程大姐点了点头。上面正在抓不正之风,赶在风口上低调

    一点总是好的。

    对观礼之事,二人心照不宣。

    况且,军区那边曾有不少想联姻的,都被她挡了回去。这几年挑来拣去的,却

    找了这么一个低门低户的技术员,挡不住别人瞅着不顺眼呢。

    她和老张哪肯给人这个机会?

    所以,除了孩子们之外谁都没招呼。

    起来,她家孩子可真是不少。

    光闺女就有仨

    大闺女、二闺女都是联姻的,一个嫁给了军区参谋长家的老三,另一个嫁给了

    军长家的老大,感情生活不上好,也不上坏,面上过得去就成。

    对彦,她希望她能幸福。

    这孩子也老早地就发了话了,要凭技术吃饭,要自己找对象。

    所以,这事才由着她,只想让她过得好。

    正想着呢,婚礼仪式开始了。

    在司仪的引导下,一对新人穿着一身草绿色军装,胸前戴着一朵红花,冲着

    伟人像鞠了三个躬。又给双方家长鞠躬行礼,这仪式就算完成了。

    徐甜甜抿着嘴笑着。

    瞅着冬娃和程彦端着一盘瓜子和糖果,红着脸招呼着前来贺喜的战友们,心里

    是一阵感慨。

    她不禁想起了她和抒文结婚时的情景。

    二十多年了,这新式婚礼还是一样一样的,倒是省事。她抬眼看了抒文一眼,

    见他正瞅着自己,咧着嘴笑着。

    心知,他也想起了过去。

    那时,他俩比冬娃还年轻呢!

    这场婚礼很快就结束了。

    张副司令员领着家人先走了一步,观礼的战友们也陆陆续续地散了。

    那番热闹也随之消散了。

    只有地上磕了一地的瓜子皮,散落着零零星星的糖果纸。

    空气中,还飘散着一股瓜子的香味儿。

    徐甜甜套上棉大衣,和叶抒文一起从会议室里出来。

    俩人肩并着肩,沿着林荫道走着。

    外面很冷,可他们心里却是热乎乎的。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七四年,一恍二十多年过去了。

    往事历历在目,就像昨天一般。

    叶抒文想着,不禁激动起来。

    他瞅着四下里没人,就一把攥住了甜甜的手,揣在了自己的大衣口袋里。

    俩人一边走着,一边着。

    “抒文,春娃又下基层了,这次错过了他哥的婚礼,指不定要多后悔呢!”徐甜

    甜笑着道。

    “是啊,甜甜,春娃啥都要和他哥比着,这找对象也快了吧?”叶抒文也忍不住

    开了个玩笑。。

    “抒文,春娃还着呢,着啥急啊?”徐甜甜心里舍不得,就狠狠地暼了抒文一眼。

    俗话,娶了媳妇忘了娘。

    冬娃年龄不了,她不得不放手。可春娃呢,等到春天才满十九,着啥急啊?

    叶抒文见了,呵呵笑了起来。

    孩子们一成家,离父母可就越来越远了。

    最后家里面,怕只剩下他和甜甜俩人了。

    *

    这天下午,徐甜甜和叶抒文赶回了市区。

    他俩顾不上回家,就带着一大包喜糖去了启康那边。

    章家爹退休之后,就和启康一家住在一起。

    老早的,他听到冬娃结婚的消息之后,就跟翠翠,“翠翠啊,爹就不露面

    了,冬娃的前途要紧,你跟冬娃,这都是为了他好……”

    其实,他心里想参加来着。

    还有啥比看到冬娃成亲更高兴的事儿?

    可他却不便露面。

    到时候咋跟人家介绍?

    这位老大爷是冬娃的爷爷?

    怎么也解释不清楚啊?

    腊梅也,“他爹,咱心里记着冬娃就成,也不用讲究那个形式了……”

    他点了点头,就应了下来。

    这会儿,他和腊梅吃着冬娃的喜糖,也是感慨万千。

    一转眼,娃娃们都这么大了。

    启建是家里最的,也已经二十了。高中毕业后,就顶替他进了工厂,也躲过

    了“上山下乡”那一遭。

    他可是见过的,那下乡可没啥好日子过,苦着呢!

    虽然他是个地道的庄稼汉子,可还是不想见到儿子受那个苦。

    对翠翠,更是心存感激。

    当初,如果不是翠翠谋划着,一家人怕还都是农业户口呢。

    招工,可是想都不要想啊。

    启康两口子也是笑嘻嘻。

    那个蔡红英开玩笑似的道:“翠翠姐啊,瞧瞧冬娃都结婚了,那明年是不是

    就能抱上孙子了?”

    这话一出,众人哈哈大笑。

    徐甜甜听得直咧嘴,抒文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在他们心里,冬娃还是个孩子呢!

    *

    第二天上班时,徐甜甜特意带了两包喜糖。

    先在办公室里,给同事们分了分。

    又趁着中午的空档,找到了启宽大哥家,把喜糖递给了大嫂。

    前年,启宽大哥分到了一套两居室,住得可是宽敞多了。可孩子们都长大了,

    成家的成家,参军的参军,最后家里只剩下他和红英嫂子俩人了。

    早几年,俊霞从卫校毕业后,就当了护士。后来,和一位医生结了婚,生了俩

    孩子,过得还算幸福。俊生高中毕业后,就顶替腊梅婶子的名额进了工厂,和厂里

    的一位女工结了婚,也分了套单间。俊兰考上了技校,也进了工厂,找了一位技术

    员,婚后日子过得还好。俊宝参军入伍,是托了启安二哥的关系。

    一家人,过得还挺舒坦。

    启宽大哥也是五十岁的人了,可看着还十分精神,比大嫂年轻了不止十岁。想

    想这俩人,甭管外表多不般配,就这么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了。

    时光如水,多少棱角也早就磨平了。

    这么凑合着过着,不也挺好?

    徐甜甜心里一阵感慨。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她和抒文那样。

    起来,她还真是幸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