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A+A-

    *

    十二月中旬, 作坊准备开工了。

    徐甜甜想趁着星期天,把人都召集起来。

    这天吃了早饭,凤芝、红英、俊霞、俊兰他们都来到了大宅,一脸兴奋的样子。

    叶茂才和陈黛娴见家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 也感到很新鲜。

    还让翠翠准备了茶水点心, 款待各位。

    大家客气了几句, 就进了作坊, 关起门来。

    徐甜甜先讲了讲要点, 接着又找了几块废布, 让大家练练手。见大伙儿都非常

    熟练, 就把裁剪好的布料发给了大家。

    开工了,从今儿起咱们就开始做衣服了。

    她算利用这段时间,先备上一批存货。

    等到门店开业时, 就可以上架销售了。

    一时间, 缝纫机蹬了起来。

    嗡嗡声透过门窗,隐隐传了出来。

    到了半晌午, 徐永泰也溜达过来了。

    是来帮忙的, 还能和亲家话儿。

    反正, 他退休了闲着也没事干。

    叶茂才正想找人话, 见了徐永泰自然非常高兴。

    俩人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又去菜地里瞅了瞅。

    最后, 就在客厅里下起象棋来。

    阳光, 透过窗户投射进来。

    晒在身上暖暖的,感觉特别舒服。

    叶茂才眯缝着眼, 心翠翠真给爹找了个事做啊?

    以后,亲家可得常来呀。

    转眼到了中午。

    叶抒文也骑着自行车过来了。他从食堂里买了一馍筐菜包子,是刚出笼的,

    正热乎着呢,大家快趁热吃吧?

    这时候,徐甜甜也熬好了一大锅米茶,一口气端进了客厅里。

    她麻利地盛着饭,招呼着大家赶紧吃。

    一群人围着桌子,吃着包子,喝着米茶。

    别提有多开心了。

    午休时,陈黛娴回到屋里。

    她关起门来,跟老伴悄悄道:“老叶,翠翠这开工厂,怕是要赔吧?”

    这干着零活,还管饭吃,上哪儿赚钱去?

    日子,就在忙忙碌碌之中过去了。

    转眼到了“元旦”。

    这时候,库房里已经攒下了一批成衣和布料。徐永泰也把营业执照办了下来,

    注册地址就是街上的铺面。

    等到三月里,时装店就要开业了。

    徐甜甜算先卖一批夹克衫,然后再进一批夏装。

    就在这时,有一部电影意外火了起来。

    影片是讲一位海外华侨与一位高干子弟在南方某个风景区偶遇,相知相恋、分

    离又重逢的爱情故事。

    这部电影除了情节感人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

    那就是男女主角都是俊男靓女,充满了青春朝气。而影片中的女主角一共换了

    二十多套衣裳,男主角也换了七八套。

    这些时装,立马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有报纸批评,铺张浪费,充满了资阶级情调。

    还有报纸赞赏,赏心悦目,充满了时代气息。

    一时间,你来我往争论不休。

    不过短短几个月,就创造了票房奇迹。

    这部影片在省城上映时,也是火爆连连。

    徐甜甜和叶抒文特地去影院观赏了一番。

    片子的确很好看,充满了浪漫和温馨的气息。

    当然,她的关注点不仅仅在剧情和表演上,还在男女主角的衣着扮上。

    尤其是那位男主角,那身白色和天蓝色的尖领短袖衬衣一上身,就显得非常帅气。

    还有女主角的那几套裙子,也非常靓丽。

    她预计,这将会成为今年夏天青年们争相模仿的对象。

    得赶紧设计出来,摆在柜台上才行。

    对她来,有多年来做衣服的功底,这些不算啥难事。

    于是,就去邮局买了一份电影画报,对着上面的剧照细细揣摩起来。

    她算在春节前,就把样板做出来。

    *

    到了元月中旬,学校里放寒假了。

    秋娃回来了,发现家里又有了变化。

    西间的衣服架子上,挂着几件夏天穿的短袖衬衣。有白色的和天蓝色的,都是

    尖领子,看着非常时髦。

    他连声夸着,这衣服太洋气了。

    如果不是天气冷,真想立马脱下棉衣试一试。

    徐甜甜一见,备受鼓舞。

    还跟儿子喜滋滋地道:“秋娃,这是娘设计的新款,准备春天就摆上柜台售

    卖呢,到时候给你先留两件……”

    秋娃听了,乐颠颠的。

    娘的手艺就是好,这都要开店卖衣服了。

    星期天,冬娃和程彦也带着孩子们回来了。

    见到那几件时髦的夏装,也是啧啧称奇。这个只能留给秋娃穿了,部队上讲

    究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他是干部,这衣服可穿不出去。

    抒文在一旁听了,咧着嘴直笑。

    甜甜,按照他的尺码,再给他专门定做两件。

    一件是白色的,一件是银灰色的。

    让他也好好时髦一下。

    晚上,他附在甜甜的耳边,悄悄道:“甜甜,那个领子……可别做那么尖啊?”

    可甜甜:“抒文,这时装讲究的就是细节,那个时髦点全在那领子上呢!”

    他想,身为局长,哪能赶那个时髦?

    于是,好歹,甜甜才答应给他做衣服时,把那尖领子的弧度稍微改改。

    看着别那么显眼就成。

    *

    转眼到了大寒。

    这天上午,叶大哥来了电话。

    手续已经办好了,年前后,就带着家人回来过年了。

    到时候,先飞到京城。

    再从京城搭乘火车过来。

    听到这个消息,一家人都热切地盼望着。

    就等着团圆的那一天。

    就在这时,一位不速之客也抵达了省城。

    他就是章启铭。

    趁着寒假,他独自一人从香江那边过来,搭乘火车一路北上。

    第二日清,到了春城火车站。

    他拎着两只皮箱刚从出站口出来,就看到了接站的人群。他们手里举着牌子或

    纸片,上面写着名字,一脸热切地盯着过往的旅客。

    他顿下了脚步,透过镜片扫视着。

    临上车前,他往家里了长途电话。

    启康要来接站,可这黑压压的人群里,哪个才是启康?

    当年,他离开村子时,启康不过十二岁。

    一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

    启康也四十二了,变成中年人了。

    这中间的变化有多大?

    怕是一点也认不出来了吧?

    他按了按胸口,那里面装着一张全家福。

    是爹给他寄来的,那个站在第三排,个子高高的就是冬娃。

    还跟他,冬娃出息了,不但考上了大学,还参了军提了干,现在已经是团级

    干部了。

    可他呢?

    对这个娃娃,除了愧疚之外,就是羡慕了。

    这一阵儿,他心里一直惴惴不安的。

    这趟回来,冬娃会认他吗?

    启康站在人群里,一眼就认出了三哥。

    只见他穿着一身黑色毛呢大衣,脖子里围着灰色方格围巾,戴着一副金丝眼

    镜,看着十分儒雅。大冷的天里,也没戴帽子,留着个分头,在一群穿棉袄的旅客

    中间格外显眼。

    瞧着浑身上下,还带着一点点矜持。

    哼,这么多年了,爱扮的毛病还是没改啊?

    他撇了撇嘴。

    可想着爹分配给自己的任务,还是上前一步,大声喊着:“三哥!”

    章启铭听到了喊声。

    见一位身材高大的男子正朝自己走来。他穿着一身军用棉大衣,手里举着一块

    牌子,上面写着“章启铭”三个大字。

    他一阵激动,大声喊着:“启康!”

    “三哥!”

    章启康顾不上客套,就从三哥手里接过了皮箱,带着他去了广场。

    那里,启安二哥给安排了一辆车负责接送。

    自己就不出面了,怕影响不好。

    一路上,汽车飞快地奔驰着。

    章启铭坐在车里,不停地扫视着窗外。

    对省城,他是陌生的。

    对家乡的记忆,仅限于县城、虎头镇和虎头村,还有村子外面那条弯弯的青沙河。

    可这一切都分外遥远了。

    就像一个青春时代的梦想,一去不复返了。

    他的心绪不禁低落下来。

    汽车进了粮食局家属院,在一栋单元楼前停了下来。

    章启铭提着皮箱,跟着启康上了楼。

    他的脚步沉甸甸的。

    到了门口,鼓了半天勇气,才跨了进去。

    章存林端坐在桌前,看着老三进了屋。

    看到他鞠躬行礼,颤着嗓子喊着:“爹!”

    眼泪不禁落了下来。

    三十多年了,他在心底思念了三十多年的孩子,终于回来了。

    昔日再多的怨言,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了。

    孩子回来了。

    他这个做爹的,还有啥不能原谅的?

    腊梅婶子坐在一旁,看着这个“儿子”。

    论五官长相,也是个出挑的。不过,冬娃长得倒不像他,更像翠翠一些。

    瞧这穿着扮很是精神,人也不显老。

    只是,这返乡归来咋独自一人?

    他不是在外面成家了吗?

    这孩子和媳妇呢?

    带着心中的疑问,瞅了老伴一眼。

    见老伴只顾着激动呢,像未注意到这个问题?

    过了好一会儿,章启铭总算平复了心绪。

    他和家人一一着招呼。

    启宽大哥一家、启安二哥一家,还有启康和凤芝一家都在。

    看着是既熟悉,又陌生。

    还有那个从未谋面的启建,也站在一旁,咧着嘴笑着。

    他是家里最的一个,也成了亲,生了娃。

    一家人终于团圆了。

    无论是哥哥们,还是弟弟妹妹们,都是一大家子,把三间屋子塞得满满当当的。

    唯有他,是个孤家寡人。

    他想,这就是上天对他的惩罚吧?

    *

    一番倾诉之后,转眼到了中午。

    启康安排一家人进了单位食堂。

    由于人多,一下子坐满了七张桌子,就像单位聚餐似的,格外热闹。

    儿孙们相聚一堂,章存林是心满意足。

    瞅着俊霞、俊生他们这些辈也围过来,和三叔亲热地着话。

    不禁想起了冬娃。

    他想,如果冬娃也在就好了。

    可惜部队上有纪律,不好直接把人叫回来。

    这孩子,怕还不知道他爹已经回来了吧?想着翠翠那性子,心里也有些发憷。

    不如趁着返乡过年,在老宅那边安排孩子们见见?

    于是,就笑着道:“今年过年,咱全家人都回去看看吧?”

    启宽大哥当即表示赞同。

    反正,他们一家每年都要回去。

    启安二哥瞅着这一大屋子,却有些担心。

    这么多人,怕是老宅都盛不下了吧?

    于是,笑着道:“爹,我们几个都跟着您一起回去,一辈的还是派个代表

    吧?老宅那边实在是太冷了,孩子们怕是不习惯吧……”

    “呃,启安的也是,你们几个跟着爹回去就成……”章存林乐呵呵地道。@无

    限好文,尽在

    他考虑着,即便派个代表,那冬娃也得回去吧?

    不管是代表翠翠,还是代表老三,总之都是章家的子孙。

    吃了午饭,一家人陆陆续续地散去了。

    章启铭跟着爹和启康回到了家中。

    屋子已经收拾好了。

    他自己单独住一间,爹和婶子住一间,启康和弟妹带着侄女住一间。

    还有两个大侄子被安排到他二伯家去了。

    爹跟他,“孩子回来了,就不能住在外面,无论如何也得住在家里。”

    爹还,自从退休后,就和婶子几下里住着。

    冬天天冷,就住到城里。

    等天气暖和时,再回老家住上一段。平日里,就带着婶子在几家轮换着住,

    这样新鲜。

    不过,在启康家住得多一点。

    这单元楼里有暖气,舒服得很。

    屋子也大,条件还行。

    启建那边太拥挤了,实在是住不开。启安那边来来往往的客人太多,闹腾得

    慌。启宽那边倒是安静,可爹实在是住不惯。

    听着爹絮絮叨叨地着话儿,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

    他也有很多话,想跟爹。

    这些年来,他在外面教书。

    也算是教了半辈子了。

    可回到家乡,却是恍然如梦。

    当年,他是多么年轻而幼稚啊?

    现在想想,还是爹得对,在人家屋檐下讨饭吃,那滋味可不好受。

    在香江那边,他一直关注着国内局势。

    生怕因为自己的缘故,而给家里带来了麻烦。

    可听爹,一切还好。

    可具体原因,爹却没有。

    他也没敢问那么详细。

    那个人的影子,在他眼前一晃而过。

    可还未等他抓住,就消失了。

    *

    这天晚上,章启铭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在省城里,他觉得很陌生。

    他想,唯有回到村里,住在那栋老宅里,才会感到心安吧?

    年轻时的想法,和年老时有很大不同。

    那时,把一切都看得天真烂漫。

    殊不知,外面的世界远不如表面上那么光鲜亮丽。

    就拿岳父一家来吧。

    当初,在国内待他还好,那是因为家境优越,无需为生活发愁。

    可出去后过得并不如意。

    还不到两个月,怨言就出现了。

    这时候,他才意识到他在淑娟家人的眼里就像个讨饭的。而接下来,当家族生

    意出现问题时,矛盾就更严重了。

    一到吃饭,淑娟的大哥就黑着脸抱怨,“瞧瞧,家里没一个能扛事的。”

    言外之意,就是嫌他没本事。

    生意人变起脸来可真快啊。

    可他还得仰仗着岳父一家,只好忍气吞声。

    谁让他在经济上尚未独立呢?给他脸色看看,算是好的。

    他想,等熬到大学毕业就好了。

    那时,他就能挣钱养家了。

    本来,他是算继续读书的。

    可惜,当时出去的人太多,商业上的竞争十分激烈。岳父家的生意是每况愈

    下,经济上也出现了严重困难。

    不得已,他尚未毕业就退了学。

    后来,在中学里找了个教书的差事,经济上也不大宽裕。

    淑娟一开始还好,嘴上着要和他一起过苦日子。可随着岳父一家生意失败,

    她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

    整天埋怨这个,埋怨那个,对啥都不满意。

    而家务活儿,更是一点都不会做。

    他们家现在可请不起佣人了,自己不做还能靠谁?

    他和淑娟之间的裂痕,就这么产生了。

    生活上的种种不如意,让他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

    而随后发生的事情,更是让他难以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