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 善后

A+A-

    哦? 这可真是刘翼万万没有想到的。 之前一战,斩杀羌人七千,俘虏两万,擒获大族长共七位。 剩下的羌人也是被打得溃不成军,一路逃回西河郡,甚至直接回了西凉老家,几乎是没有再战之力了。 这滕子驹难道这么快就收拢了兵马,而且有了再战之力? “有多少兵马?” 刘翼询问。 “五十骑。” 亲兵答道。 这才对嘛,滕子驹不可能这么快就收拾好残局。 可是他带着五十骑来干嘛?攻城是不可能的,应该是为了滕丽儿吧。 刘翼心中有了猜测,便让亲兵带滕子驹进城。 若他不敢进,刘翼也没时间搭理他。若他有胆子进来了,自有后话。  亲兵离开,刘翼招来了苏双和张世平。 这两人在危难之际变卖所有家产,支援刘翼,是雪中送炭,大仁大义。刘翼自然也不会辜负他们。 “张世平,我给你一百士兵,回中山老家,将你和苏双的家中老接来。一路之上,务必心!” 刘翼道。 苏双、张世平大为感动,他们奉刘翼为主,刘翼也想着他们的家人,这让他们心中很是温暖。 “苏双,你就别去了,我这里的事情离不开你。正值冬天,正好是销售碳炉和蜂窝煤的最好时。还有战马贸易的事情,也需要你统筹。” 广武县城缺粮,所以刘翼要赚钱,赚钱才能买粮食,吃饱肚子。 苏双、张世平自然答应,可是又有些为难:“主公,我们的本钱” 两人之前在中山散尽家财,可以是身无分文。 “自然是我来出。我拟成立商贸营,由苏双负责,世平辅助,人、事务都由你们自己决定。我治下的商贸由你们掌管,你们也从我这里领取俸禄。” 刘翼道。 “是!” 苏双、张世平大喜,行大礼参拜。 商贸营不是什么正规构,但已经很让两人惊喜了。 看看蒲元管辖的匠作营便可见一斑,蒲元没有正规的官职,但是刘翼的下谁不敬三分? 还有高紫儿的孤儿营、医疗营、妇女营那都是广武县城举足轻重的构。 (医疗营由医疗队改编,妇女营就相当于妇协。看着不重要,其实作用巨大,枕头风这东西可是不容忽略的。) 如今的刘翼只是一个县令,苏双、张世平掌握一县的商贸。 若是将来呢,刘翼的才能必成大业,苏双、张世平掌握的就可能是一郡,甚至一州的商贸。 苏双、张世平作为商人,眼光独到,所以才会对刘翼死心塌地。  接着是雨老、雨宗、张汛、郝渠、高紫儿。 “第一,战争中死亡的士兵,记下名号,做好家人的安置、抚恤。” “第二,安抚好民心,尽快投入生产。苏双、张世平马上会开始碳炉、蜂窝煤的销售,你们要组织人生产。天是冷了点,但是我们没时间休息,工钱的事情要谈好,宁肯多给一些,也不能让百姓生出怨恨。” “第三,匈奴、羌人那里很快就会来换俘虏,送来的钱粮、战马、兽皮、草药、铁矿你们要准备接收。最重要的是,还会有大批的汉人奴隶,要安置好!”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事情。雁门这一年来战事频繁,大乱不堪。但是冬天来了,春天也就不远了。你们要准备好春耕的事情,先拟个章程给我。要快!”  文官走了,武将到位。 张辽、高顺、赵云、刘希、夏侯兰、裴元绍一一到位。 “我们打败了十万胡人大军,但是没时间松口气。并州地处极北,鲜卑、匈奴、羌胡、乌桓环伺,一刻都容不得松懈。我意,扩军!” 其实不仅仅是对抗胡人的入侵,还有即将到来的黄巾之乱。 刘翼心中清楚,但也没法对外人。 没有实力,刘翼保不住雁门,更加保护不了百姓。 众将听到扩军,都很兴奋,谁不想带领一支大军,战无不胜。 可是扩军这种事情需要注意的地方就多了。 一是刘翼只是县令,即使是处在雁门这种地方,也不可能无限制招兵买马。 东汉王朝对于军队的限制很严格,主力军队都是在京畿地区,护卫皇家。地方只能有少量的守备兵。 直到黄巾之乱,这项禁令才解除,各地刺史、太守才大量的招兵买马,称霸一方。 刘翼若是大量招兵买马,绝对会成为一个由头,受到攻击、陷害。轻则罢官,重则入狱,甚至杀头。 二是养兵的负担很大,尤其是刘翼走的是精兵路线,每个士兵投入远远大于其他郡县。 刘翼若是一下子扩军太多,会把广武县城的经济拖垮,甚至毁灭。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很多地方大员的军队都是超过编制要求的,只要不是太张扬,当作自己的私兵。有人检查,就扮作农夫应付。 再加上雁门实在太乱,想来也没人会在意刘翼多招一点人。 现在的情况是,陷阵营还有七百多人,轻甲兵一千四百人,代县、繁峙的守城军两千五百人。其余人要么战死,要么受了重伤,回不了军营了。 “首先,从陷阵营调遣一百士兵,作为构架,招满千人,担任我的亲卫营。赵云为主将,裴元绍辅佐。” 陷阵营士兵大多数是从五峰山,甚至郝家村就开始跟随刘翼,久经沙场,能力不用,忠心更是可以保证。 “其次,高顺你要从五峰山的旧属里挑选壮丁,补足千人。陷阵营还是由你一人统领。” “最后,张辽从守城军和换回来的奴隶中挑人,补齐三千,依旧配备轻甲、战马。我要他们上马为骑兵,下马为悍卒。夏侯兰熟知法度,便命你为军正,从属于张辽。” 众将一一领命。 如此一来,便是陷阵营一千重甲步兵,张辽三千轻甲骑兵,赵云一千亲卫营,总共五千人马。 相对于广武县城五十万的人口,比例只有00:。 一百个百姓养一个兵,这负担可以是非常轻了。 汉高祖刘邦建国初期,养兵的比例大概是36:。随后的和平年代,人口增加,士兵减少,比例相对高一些。三国末期,魏、蜀、吴的养兵比例大概都在0:,已经是最低峰了。 正在这时,滕子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