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南下
京城中这样平辈的爷们儿帮着兄弟跑腿的不是没有,只是多是分支偏房帮着嫡支跑腿杂,像这府里这样的,还真是独一份儿。
贾琏也不恼,他前世不也是颠颠儿的去了?
老太太和二房的心思他多少能明白几分,李家那里才真个儿有意思的紧。这正经的姑爷总是忙于进学,无暇登门拜访,他们竟也不觉得受了怠慢。
或许也是觉得由承爵长房的堂弟登门送礼更体面些?
今儿六王爷还提起了要个可靠之人去一趟江南,明言属意贾琏走这一趟。毕竟贾家从龙入京之前就是金陵一带的著姓大族,封爵之后在金陵更是势大,又有诸多姻亲故旧,盘根错节,连简在帝心的甄家都要与贾家交好。纵然有掣肘之处,贾琏去却是比六王爷手下旁的人方便的多。
贾琏当时并未直接应承下来,嘴上怕底下人办不好差事在银钱上耽搁了王爷的事,又担忧不靠谱的老子在他离京时惹下什么祸事,其实穿了是因着这趟必要经过扬州,拜见姑父姑母,有些无颜相见,故而心内抗拒。
不过现在瞧着,于公于私,他都该下一次江南,既为主子分忧,也能好生探望林姑父一家一番,免得留在京中日日同这些人纠缠。顶好等到明年开春,万物复苏了再回来,不然怕是这个年都不得好生过。
毕竟府里人人都以为会是锦绣开篇的一个新年,却是一片兵荒马乱,最后徒落得鸡飞蛋、悔不当初而已。
贾琏心思转了几番,便吩咐依人将兴儿叫来,低声嘱咐了几句。兴儿领命后取了些银票就悄悄去了东院书房,避着人寻了绣鹃了会儿话。
第二日大老爷贾赦去上房给老太太请安时,一听老太太语带责备的起琏儿如今不着调,就顺着点了点头,主动开了口。
“老太太的很是,琏儿确实很不像话,十四岁的半大子了,竟连珠儿一半出息都没有,眼看着也是要娶妻成家的人了,这样谁家能把好好的女儿给了他?”
贾赦应的痛快,又主动提及了贾母今儿最想提起的贾琏的亲事,贾母不由脸色更缓,看着这个不成器的长子的目光近乎是慈爱的了。
觉得也是时候了,贾母轻轻合上茶盏,就准备把自己的算出来。珠儿与琏儿两个只差了一岁多,两位老爷都不耐烦俗务,这府里的大事情这几年就要交到琏儿手上,他先在珠儿的事上历练一番,正好明年再与王家的凤哥儿成就好事,也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谁知还不等她开口,贾赦个没眼色的已经顺着话了下去:“儿子想着,这些年金陵那边的祖产也没个两府正经的爷们去看看,再有忠心的家人看着,又怎么样呢?总是不像话。老二跟我一样,经不起舟车劳顿,可喜琏儿也这么大了,不如就让他走一回。他们这辈儿的爷们还没回过金陵呢,正好回去认认族人,再把江南这一年的出息带回来,两厢便宜。”
贾赦的兴高采烈,最后甚至还颇为自得的捋了捋保养得宜的一把美髯,完全没看出上首高坐的贾母已经是一脸的不痛快。
“若是老太太没什么要紧事,我这就让邢氏准备准备。琏儿长到这般大还没离过家门,必要给他挑几个经过事的忠仆,不然怕是在外面会坠了祖宗的威名。”
贾赦昨儿夜里就觉得这个主意甚好,一举多得,这会儿更是对自己满意非常,只觉对祖宗、对子孙都有了交代,多年来与贾政争在贾母面前的脸面的心都淡了,只想回去快些安排了。
贾母一听贾赦自自话竟是要把事情都定下来的样子,不由一阵气恼,直接就将茶盏重重放在了桌上,口中斥道:“你怎么不把我一起赶到金陵去!亏你也是要娶媳妇有孙子孙女的人了!琏儿才多大点人,你竟忍心看他在这种时节跑那样远!与其治死他,不如先治死了我!”
直叫贾赦气得脑门子疼,贾母不由拿手按了按鬓边,口中又唤玻璃:“快叫这个混账东西离了我的地儿,免得我们娘们天天碍着大老爷的眼。”
一屋子的丫头婆子看着得了这么大个没脸,贾赦也不想继续留着,臊红着一张老脸扭头就走了,还是回头有绣鹂绣鹃劝慰着,才想起来拿帖子去请了太医来给贾母请平安脉,又给赖大家的塞足了荷包,这事儿才在众人的劝下过去了。
事后贾琏听了,倒也不以为意。他就没指望他老子能得动的老太太,不过是先敲个边鼓,等正日子来了,再做算。
于是借着给又“犯了头痛旧疾,不好出门”的贾赦侍疾的功夫,贾琏心安理得的没能替贾珠去李祭酒家走动。除了贾母几次将他叫过去旁敲侧击贾赦的不是并王家姑娘的好处,日子倒也算顺遂。
贾母骂完贾赦不过五六日功夫,随着姑太太贾敏去了林家的陪房之一李金两口子突然从扬州赶回来送信。
恰逢贾母午睡起来,突闻随夫上任的女儿派了人回来送信,登时就醒了过来,连忙叫传进来,连先后得了信的邢王二夫人都急忙赶了过来。
当时贾林联姻之时国公贾代善尚在,林家已经没了爵位,是老国公看重林海人品前途才许配了爱女。之后林海果然也没辜负老国公的青眼,步步高升,成了荣国府除王家之外最看重的姻亲。
偏偏贾敏进门多年从无所出,膝下空虚,贾母既觉女婿荣耀,又常常为女儿悬心,这些年不知道为她寻了多少偏方皆不中用。
这会儿听得贾敏暑热天里巴巴派了人进京,贾母不知怎的就生起了一分期盼,又怕空欢喜一场,一颗心油煎也似。
好容易盼到了李金媳妇,见其面上一片欢喜,贾母忽而就觉得心落到了实处。
李金媳妇原也是荣国府的家生子,麻利的跪下行礼后就扬声报喜:“恭喜老太太,我们太太派奴婢回来给老太太报喜,太太可是苦尽甘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