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挖坑不填是国家的重要基础建设

A+A-

    以工代赈,这是罗斯福新政中最重要也最精髓的一条政策,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以工代赈好处都有啥?谁对了就咳咳。

    约亨对以工代赈的好处总结有三点,第一,失业者有工作可以做,这样让他们不至于无所事事,聚集在一起,然后对自己的境况自怨自艾,然后就有可能滋生不满,进而聚众闹事。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是有很大的帮助的。第二,通过工作收取报酬,让劳动者有一种自己不是被施舍,而是付出了努力的尊严感,这在经济困难的时期,人民的尊严和自信对整个社会都有积极影响。第三就是能够扩大内需提高gdp。

    当然,想要以工代赈,你首先得有工作会才行,这又要政府动脑筋了。罗斯福新政中曾经有这样的段子,为了创造工作会,美国政府雇佣一批人去挖坑,第二天雇佣另一批人去填坑,第三天再找人去挖坑,如此循环,这样就创造了源源不断的就业会。且不论这个故事是否真实,但是却给约亨一股两个博士后,吃了两坨翔,增加了一亿gdp的段子的浓浓即视感。

    总之不管怎么,约亨得出了一个结论,挖坑,是一项可以提供就业会,增加gdp,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好工作!而挖坑不填是很危险的!咳咳,不好意思,一不心跑错了片场了。

    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国情,谁跟你挖坑就一定要填的?德国现在的国情就是需要挖坑不填!

    至于为什么要挖坑,这就要从德国的航运需求开始起了。

    9世纪末期,德国海军舰艇在北海和波罗的海之间的短距离调动也需要绕行日德兰半岛。而在和丹麦人打了两次石勒苏益格战争后的德国人认识到,通过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是挪威、丹麦和瑞典人的地盘,而一旦发生战争德国海军就很难进行快速部署,而建设两支舰队分别驻守北海和波罗的海也不现实。这种自家海军的咽喉被别人捏住的感觉让德国人很不放心。因此海军希望有较大的运河可以连接在波罗的海和北海的海军基地,使其不必绕行日德兰半岛附近海域。

    另一方面商业的发展也要求开凿一条新运河。随着经济的发展,9世纪末的德国的海上航运逐渐开始繁荣。当时,德国在波罗的海有着广阔的出海口,每天都有大量货物需要运输。商船绕行日德兰半岛不仅浪费时间,也影响经济效益。

    由于军事商业都有这方面的需求,有鉴于此,德国决定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修建一条内陆运河,用来贯通北海和波罗的海水域。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拉动波罗的海沿岸的经济发展。而海军可以在北海和波罗的海之间快速移动,即降低了海军的建设投入,也降低了海军的部署压力。

    年6月新运河工程开始,运河西起北海畔易北河口的布伦斯比特尔,跨越日德兰半岛,东至波罗的海的基尔湾的霍尔特瑙港。全长533海里,是连接北海和波罗的海的重要航道,故又名北海-波罗的海运河。运河一旦开通将极大地缩短了北海与波罗的海之间的航程,比绕行日德兰半岛航程减少了30海里。整个运河的工程一共使用九千名工人工作八年才完成。

    在威廉一世时代,德国海军根本就没有什么拿得出的大玩意,最大的军舰威廉国王号标准排水量还不过万吨,而德国此时最好的邮*家也知道了,还不足000吨,所以这条运河在设计之初就显得相当家子气。

    95年刚建成时的运河航道的水面宽度不,接近5米,但是航道的底部宽度只有22米。除此之外,航道深度只有9米,船闸闸室长25米,宽25米。这也就意味着,运河通航的船只,宽度不能超过22米,长度不能超过25米,吃水不能超过9米,在这些限制下,通航船只的排水量不能超过5万吨。无论是对军事还是对商业,这条运河的作用都十分有限。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德国海军的前无畏舰和装甲巡洋舰吨位没有能超过3万吨的,903年末通过第二次海军法案开始设计,预计906年建成,用来取代0年的海防舰的新战列舰,也就是后来的德意志级战列舰也是这个吨位。然后到了906年,德国人遭报应了。因为基尔运河的通航能力摆在那,因此造船厂的船台和船坞也是以这个标准为配套的。在面对英国人满载排水量2万吨的无畏号的时候,德国人发现,自己居然没法造船!

    虽然当时还不知道无畏号的具体数据,但是提尔皮茨已经认识到德国的战列舰没有一艘可以和英国人对抗。因此提出德国未来的战舰排水量要超过9万吨。这就意味着德国必须先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改造和扩建工作。

    但是改造工作谈何容易,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改造和扩建工作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还将严重拖延进度。

    运河于90年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扩建,于94年6月竣工,此时离一战开战只剩几周时间了。扩建之后的运河水面宽水下宽44米,水深米,运河两端各增建船闸两座,闸室长330米,宽45米。到了这个时候,运河才重新对德国海军有了战略价值。

    而且运河扩建不仅仅是时间的浪费,同时也是金钱的浪费,90-94正式英德海军竞赛的高峰期,在这种时候把钱花在拓宽运河,修建船坞上简直是要命啊。而到94年时,德国海军军费仅为英国的494%,美国海军的9%,俄国海军的93%,仅列世界第四,但是却拥有战列舰相当于英国0%,战列巡洋舰相当于英国50%,各型主力战舰相当于英国60%的世界第二海军舰队,其效率之高让人瞠目结舌。如果能把扩建运河的那24亿马克经费用到造舰上,德国海军正面硬上英国人不再是梦啊!

    所以德国人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挖坑,拼命的挖坑。

    于是约亨向卡普里维提议道:“宰相阁下,基尔运河从年开工至今已经快3年了,但是由于工人数量并不多,进度也较缓慢。而且以运河的设计标准,通航能力也十分有限。所以我的想法是,加大对运河投入力度,增加工人,扩大规模。这样等运河通航后,面对日后越来越大的船舶,我们也不用担心通航能力不足啊。”

    “那么殿下您的意思是运河规模扩建到何等规模比较合适?”卡普里维问到:“我听闻了您和航运公司讨论新兴货运船舶的消息。您应该对运河通行这些船舶有一定的了解吧。”

    “的确如此,我的想法是将水面宽度拓宽到0米,底部宽度50米,水深2米,并且将运河设计中的弯道拉直,这样将可通航的船舶的长度就可以增加,建造的船闸长度330米,宽度45米,水深3米。船闸的余地留的大一些,如果以后有需要,运河也可以再次拓宽。”

    “如此一来投入会成倍上升的,就算是保守估计所需要增加的费用也不会低于2亿马克的。我们真的有必要修建这么大规模的运河吗?”卡普里维被吓到了。

    “就算是这样的规模,我也只认为它能用上00年,00年后随着航运能力的提升,运河肯定还要拓宽。这笔钱早投入比晚投入好,总不能用个2-30年后就发现不能用了吧?而且建成后就是可以以使用百年的大工程,宰相阁下您这也是惠及帝国一个世纪啊。”约亨这边拍马屁到。考虑到通货膨胀,90年的2亿马克肯定比90年的24亿马克值钱。不过这个钱不能不花。

    见卡普里维有些意动,约亨继续添把火:“而且现在正好帝国有大量空闲劳动力,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给的工资也是较低的。等过2-30年,又哪能有现在这样多的劳动力呢,到时候为了请工人,我们要扩建花的钱就更多了。”

    “这样大的投资恐怕有些难以通过议会的审核啊。陛下的您的意思呢?”

    “我赞同这笔钱晚花不如早花,如果新的货运船舶真的运输能力惊人,那么以后吨位增加也是肯定的。能够用00年的运河,不也挺不错的吗?”腓特烈三世笑着同意了:“还有,既然运河以后要为各种货运船舶服务,你可以去联系联系航运公司、造船厂、械厂这些相关的企业的负责人。既然是对他们有利的事情,也让他们在出出力,你在议会里推行的时候阻力也会比较。”腓特烈三世指点到。

    “谢陛下指教。”卡普里维激动的躬身行礼,皇帝陛下的话等于是允许他去寻找自己的政治盟友,这让卡普里维十分激动。毕竟作为一个火线提拔的宰相,在帝国现在情况不景气的状态下自己的屁股可坐不稳。能拉拢一批利益相结合的政治盟友,而且还是帝国国内最为实力强劲的卡特尔企业的拥有者,其政治力量不容觑,因此自然是对腓特烈三世万分感激。

    约亨可没想到自己的老爸会玩这么一。卡普里维这个人本来就十分听话,而且如果能坐稳帝国宰相之位也全靠皇帝的恩准,更重要的是这些政治盟友有同样是皇储的利益相关者。因此未来帝国宰相就更容易成为皇帝政策的执行者,而不是和俾斯麦那个老顽固一样老是和皇帝对着干。

    约亨不得不再次感叹,玩政治自己现在还嫩得很。如果父亲在年去世了,自己当上皇帝,估计会因为年轻而被政治玩的团团转吧。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p;p;p;lt;/&p;p;p;gt;&p;p;p;lt;&p;p;p;gt;用户请到阅读。&p;p;p;lt;/&p;p;p;g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