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天空的巨兽

A+A-

    海军办公室的办事效率高的惊人,提尔皮茨亲自出面和各大船厂进行了会谈,皇家造船厂、硕效造船厂、日耳曼尼亚造船厂、tt造船厂,提尔皮茨一一亲自登门,要求各大造船厂立即开工建造,而造舰资金则等国会拨款后再行支付。

    提尔皮茨以海军的信誉作担保,动各大造船厂在会谈后的第二天就开始战舰的建造的准备工作,当3个月后,国会拨款到位,双方谈判修改的合同正式签订的时候,4艘战列舰已经开工个星期。

    此时基尔海军造船厂在承建清国的2艘岸防战列舰,而经过扩建的皇家船舶技术造船厂则在和抠门的俄国佬经过漫长的拉锯战后于9年初拿到了承建当初在93年为俄国人建造的舰队雷击舰的后续舰的建造工作,由皇家技术船舶造船厂承建0艘,然后提供技术支持在俄国国内建造6艘。

    之后在又在9年接下了日本人和智利人各2艘装甲巡洋舰的订单,总共4艘装甲巡洋舰的建造工作让造船厂已经在全负荷运转,为了不影响海军的建造进度,约亨主动放弃了大中型舰艇的订单。

    因此2艘重型巡洋舰则交给了伏尔铿造船厂和普拉海军造船厂,2艘轻型巡洋舰则交给了的里亚斯特造船厂和多瑙河甘兹造船厂。

    所有战舰全部在9年6月前开工,提尔皮茨在这段时间内展现了他无与伦比的工作精力,灵活多变的应变段和超乎想象的人格魅力。

    不仅让各个造船厂都答应集中全部力量优先完成海军订单,同时还将各个造船厂老板或者负责人发展成为了海军同盟会的会员。

    在提尔皮茨满帝国到处跑的时候,为了海军的建设工作东奔西走的时候,约亨则要去看看自己资助的新玩具。

    斯图加特。这里不仅仅是bw公司的总部,而且这里也是德国内燃最核心的研发基地,因此约亨按照就近原则,在这里投资了一个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并不从事内燃的研究工作,那是迈巴赫率领的bw的发动研究团队的工作,而这个实验室的工作是把bw的研究成果装在新的平台上。

    是实验室。但是整个设施占地面积巨大,数个长逾百米,宽数十米的穹顶仓库并排在一起,但是依然只是占据了整个设施的占地面积的一块。当约亨乘坐的汽车驶入设施,在这些仓库的前面停下的时候,仓库前真忙忙碌碌。

    巨大的仓库大门被缓缓拉开,4个长百米的巨型气球从仓库中被缓缓拖出,不同于战列舰的威武雄壮,这些你只能仰头去观察它的庞大的物体。让站在它下面的人有着一种巨大的压迫感。

    “殿下,欢迎您的到来。”在仓库门前指挥着人们紧张工作的一个留着八字胡的壮硕中年人看见约亨站在不远处仰着头看着这些庞然大物后,立刻一路跑过来,然后对着正在欣赏着壮观景色的约亨弯腰行礼。

    “辛苦你了,斐迪南,准备的如何?”约亨问到。

    “一切顺利,殿下,4个巨型飞艇组成的编队从头顶飞过。我们将会向所有人展示一个前所未有,无与伦比的壮观景象。”斐迪南骄傲的到。

    这里是约亨投资建设德意志航空技术实验室。而在这位斐迪南?冯?齐柏林伯爵领导下的飞艇研究团队拿出了实验室的第一个成果。

    斐迪南?冯?齐柏林3年月日出生于德国博登湖畔康斯坦茨的一个贵族世家。他的父亲弗里德里希?冯?齐柏林是巴登大公国的内廷总监。齐柏林时候就对械和新奇的技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在结束了自己的军队生涯后,齐柏林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研究飞艇上,在96年被约亨招入航空技术实验室带领飞艇研究团队。

    飞艇其实在此时并不是什么稀罕物,早在52年,法国亨利?吉法尔建成第一个动力飞艇,长44米。最大直径2米,动力装置为蒸汽驱动一个三叶螺旋桨。

    不过此时的飞艇都为软式飞艇,只有将气囊充满才能维持飞艇的外形,而且体积都比较,载重量也很低。齐柏林的团队也是从软式飞艇开始的。

    从长远来看软式飞艇的生产率指标(有用载荷航速/空重)高于硬式飞艇。因为软式飞艇的外形完全由内部的气压来维持,而硬式飞艇则要将一部分升力用在维持形状的内部框架的重量上。但是在气囊材料,气压控制等等技术受限制的现在,硬式飞艇是更容易实现的大型飞艇。

    眼前的飞艇长度超过20米,直径超过2米,如此庞大的飞艇却是第一次出现在人类历史上。

    当这些巨型飞艇并排在约亨的眼前的时候,约亨才有些理解了为何威廉二世对天空战列舰如此的痴迷了。

    “可惜能够拿来展示的飞艇只有4个,如果能再多几个效果就更好了。”齐柏林不无惋惜的摇头感叹道。

    “你的硬式飞艇可是每一个都是用金马克堆出来的,铝合金框架造价不菲,现在你的研究团队可是只进不出的吞金兽,稍微给我省点钱吧。降低成本的木质框架的飞艇的研究进度如何?”约亨开玩笑的到。

    “殿下请放心,木质框架的飞艇也基本已经完成,现在的进度较慢,主要还是因为制作工艺不熟练,等正式投产的时候,基本上每个月完成2艘是没有问题的。”齐柏林保证到,只做这么几个飞艇来验证一下技术可不是齐柏林想要的,将其规模化实用化才是他的终极目标,因此成本控制自然也在他的考量之中。

    “正式投产那也得先得到军队的肯定,然后我们才有正式投产的可能,如果我们的展示能得到一些外国订单的话那就更好了。在民用领域,这种天上飞的大玩意可不是那么容易能打开市场的。”约亨看着这些宛如一个个巨型雪茄般的飞艇到。

    “是啊,对于在天上飞,估计很多人会没有安全感,想要用它来做商业用途的难度很大,而这种飞艇的军事用途巨大,唯一的问题就是能不能满足军方的要求了。”军人出身的齐柏林对这种新式飞行器的军事价值有着很敏锐的感觉,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自己的玩意能不能达标了。

    眼前的飞艇全都使用铝合金框架,在德国此时电力应用并不便宜,电解铝技术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些铝合金框架的价格贵的惊人。

    铝合金框架之间有着大量的纵向和径向的张线,以保证框架的结构强度,框架中则布置了36个棉质独立气囊,当这些气囊充满后,可以提供4吨的升力,载重能力达到吨。而分割开来的独立气囊则起到了类似舰船隔舱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框架外部的蒙皮是经过特殊处理的防水布,缝合处也必须经过封胶处理。

    不过因为此时氦气被人类发现也不过4年时间,工业制造氦气的方法根本不存在,想要用实验室段制造足够飞艇使用的氦气,那么约亨就等着破产吧,所以气囊内填充的依然是不安全的氢气,这也是没办法的无奈之举。

    不过虽然只能选择氢气,不过为了避免像历史上的兴登堡空难那样因为被雨水打湿,然后被静电引起的火花点着,然后放了一个世纪大礼花的悲剧,飞艇外部蒙皮上用树胶涂料来隔绝电流。

    虽然这样做依然是治标不治本,但是氦气生产的问题不解决,飞艇将永远是个随时会点燃的大礼花,不过约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要知道工业制氨对德国来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兴登堡空难的原因也就是因为德国人没有工业制氨的能力,而美国出于考虑到自身安全,害怕德国将飞艇向一战那样投入军事用途而禁止氦气出口,所以不得不继续使用氢气而造成的。而就算是拥有工业制氦能力的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那20余年时间里建造的氦气飞艇也少的可怜。

    对此约亨只能很不负责任丢下一句,用氦气比较安全,至于氦气从哪里来,你们自己想办法外,也没有别的选择了,氢气也只能现在先凑合着用了。

    当然,约亨把自己能想到的飞艇可能出现的事故隐患都总结给了飞艇研究团队听,然后让他们尽可能的想办法解决,因此现在的这些玩意虽然依然危险,但是在99年已经算得上是安全有保障了。

    两个发动吊舱悬在飞艇后部的左右两侧,里面安装的两台bw的60马力发动推动两个螺旋桨让这个庞然大物获得每时5千米的速度,飞艇携带的燃料可以飞行300千米,留空时间个时。

    这样的大家伙在约亨看来已经有了一定的实用价值,虽然约亨最想要的还是飞,不过一想到在航空技术实验室里的那几堆木头架子,算了,短时间内还是不要指望它们了。

    由于之前已经完成了低空的短距离飞行和操控试验,这些飞艇将进行它们的第一次长距离飞行试验,斯图加特至柏林的往返200千米的长途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