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卡普里维的离去

A+A-

    对于能够继续维护大英帝国的利益,英国人的动作从来都不慢,仅仅2天后,英国人的订购意向书就出现在约亨的办公桌上了。英国人还特意保持了购买行为的非政府性,出面求购飞艇以及全套飞艇技术的并非英国政府或者英国军方,而是和k公司在马克沁枪上有过合作的维克斯公司。

    虽然维克斯公司是以商业上的名义来求购,不过约亨知道这必然是英国政府的授意,要知道维克斯公司凭借着维克斯枪已经成为了英国陆军的重要供货商,像飞艇这样的装备被一个军火公司掌握之后,肯定是优先向本国军队进行推销。

    而飞艇这种玩意可不是步枪,维克斯公司这种武器生产商在硬式飞艇刚刚面世没多久的情况下就来购买全套生产技术,这种大笔可不是现在的维克斯公司能玩得出来的。要是放到一战后成长起来的超级军火帝国,约亨到还会稍微怀疑一下,现在?没有政府和军方的影子在后面怎么可能?

    不过硬式飞艇本来就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坑人,有人买,那么当然卖,约亨大嘴一张,一艘完整的木质框架飞艇3万英镑,如果是木质框架飞艇的散件,那么2万英镑。想要全套技术也可以,购买5艘木质框架飞艇外加5套散件,我赠送全套技术。当然这只是飞艇的技术,bw的发动制造技术咱们另算。

    约亨这个价开的够黑,飞艇最贵的部分就是铝合金框架和氢气的提炼,然而木质框架省去了制造铝合金框架的昂贵价格,而出售散件则又免去了提炼氢气这一个花钱的步骤。就这样还给英国人开出这种价格自然是能从中大捞特捞一把,而bw的发动制造技术同样可以狠狠的敲英国人一笔。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将原本用来建设航空技术实验室的基础建设以及前期技术研究所投入的资金全给赚回来,而且实验室也会用更多的研究资金进行进一步的技术深化。这样以保持自己在该领域的技术继续保持领先。

    晚卖不如早卖,硬式飞艇的技术简单并不简单,但是要难,倒也不是太难。尤其是像英国这样有着强大工业以及研发力量的国家,德国人给他们指出了方向,他们要是下决心集中力量进行研究。想要做出差不多的东西也就2-3年的事情。

    到那个时候自己再想将飞艇卖个好价钱估计就不那么容易了。而且bw的汽车现在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不是什么稀罕货了,约亨有理由相信,bw的发动早就被各国的研究构拆的七零八落,彻彻底底从里到外研究个遍了。

    虽然现在在市面上流通的大都是20马力左右的功率发动,高档型号的汽车的发动也不过40马力,但是对于欧美各国来,只要把你的基本原理给摸透了依葫芦画瓢搞出还能用的内燃也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那么到时候在发动这块,也同样很难有足够吸引人的东西了。

    当然在bw的内燃研究团队里。更巧,更轻便,更强劲的发动也在研发当中,这玩意如果拿出来也基本能闪瞎一票狗眼,但是这种玩意是绝对不可能卖的,甚至是不能让人知道的。

    所以,现在出售飞艇技术,也就是赚个快钱。当然约亨也不会那么痛痛快快的让英国人得偿所愿的。因此指示航空技术实验室回复维克斯公司。交易我们当然做,但是交货速度估计要对你们抱歉了。

    我们现在产能不足啊。你看,我们现在一个月只能组装出艘飞艇,如果只是提供散件我们每个月可以提供2艘,就算我们现在将实验室里两艘快完工的优先提供给您,全部20艘交货最快也要年,全套技术也必须在完全交货后才能移交给贵公司。您这边只能先等着。

    约亨倒是不怕英国人在这年内就能取得重大突破,自己的硬式飞艇的内部框架和之间的张力线所需要承受的的应力的计算就需要上百人的技术团队进行2年左右的计算才能完成,英国人想要自己搞那进展绝对酸爽。

    德国人有礼有节,维克斯公司只能乖乖接受,然后坐等德国人交货。不过英国人也不是干坐着。在等待的这个时间段里,英国人也开始建立自己的飞艇研究团队,准备之后飞艇交货后将其里里外外研究个透做准备。

    40马力的发动制造技术连同一条生产线一起出售,两笔生意一共能为约亨带来近百万英镑的收益。这些收益会继续投入新技术的研究中去,产生的良性循环是约亨愿意看到的。

    尤其是对飞的技术研究的投入,的确,现在bw能提供的60马力发动已经远远超出历史上莱特兄弟的那架飞行者一号的个只有可怜的6马力的发动了,但是问题是虽然功率大了,但是重量也高了。

    功重比较低的情况下,作为飞发动依然不是那么合适,虽然在制造了不少木头架子积累了大量滑翔的飞行数据,但是想要依靠飞自身的动力进行飞行,估计还得再等一段时间。

    但是根据bw的研究进度来看,约亨应该不需要等待太久。

    不过99年上半年传来的并非都是喜讯,帝国首相卡普里维在6月6日因病去世,享年6岁,虽然与历史上不同,卡普里维度过了自己的6岁生日,但是依然没有能够摆脱命运的惯性。

    在任9年,作为帝国第二任首相,和皇帝腓特烈三世关系良好,深得器重的卡普里维,虽然没有前任俾斯麦那样有着辉煌的成就,但是在帝国经济和工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有着杰出的贡献,而且在他的牵线搭桥下,以德国实业巨头为核心的资产阶级和工业容克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当庞大的利益结合体和政治力量。

    而这一股政治力量在帝国的政坛开始拥有越来越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为帝国的工业发展和经济政策的推行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并且在他的任上,德国也取得了外交、殖民对外贸易的一系列成功,因此在腓特烈三世的授意下,为其举行了极为隆重的葬礼,向这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首相的致敬。

    卡普里维去世后,帝国需要一位新的首相,原本霍恩洛厄-希灵斯菲斯特亲王是非常合适的接任人选。然而刚刚接国防部没多久的亲王殿下要是一离任,国防部又交给谁管?德国可不是政坛一团乱的法国,尽可能保持人事变动少也是维稳的重要一环。

    最终腓特烈三世决定让外交大臣阿道夫?赫尔曼?马沙尔?冯?比伯斯坦担任新的帝国元首,而他原本的外交部长的位置则由伯恩哈德?海因里希?马丁?冯?比洛接任。

    在约亨看来这是一件挺有趣的事情,原本应该在历史上与900年担任帝国首相的比洛和自己的下属的位置正好掉了个个。不过约亨对这个变化乐见其成,因为比洛是一个反对帝国海军扩军的家伙。

    这个在历史上认为自己可以成为第二个俾斯麦的帝国首相一方面推行向外扩张政策,另一个方面却和俾斯麦一个调调的认为帝国不需要强大的海军,不过还好的是这位首相反对建设海军的原因不是害怕激怒英国,而是因为“我们不能够同时拥有最大的陆军和最大的海军。我们不能削弱陆军,因为我们的命运将最终在陆上决定。”

    典型的陆军主义者,在德国海军现在占据大量帝国财政支出的情况下,如果让比洛当上帝国首相难免不会受到施利芬的影响。

    而且比洛虽然在任期内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他的性格和威廉二世有很多共同之处,尤其是话有的时候过于鲁莽,也不知道这是不是他受到威廉二世的器重的原因。但是他的过于直白和鲁莽,作为帝国首相有的发言就让德国的外交很受被动。

    所以让这个强硬的家伙去做外交官,而更为圆滑、谨慎以及支持卡普里维政策的马沙尔担任帝国首相是约亨愿意看到的。

    这位在历史上因为克鲁格电报事件和中二皇帝威廉二世闹得很不开心的外交大臣,因为风格稳健,段灵活而深受腓特烈三世和卡普里维的看重,由他接任卡普里维的首相之职,腓特烈三世相当放心。

    作为卡普里维政策的支持者,马沙尔的继任为德国的政策延续起到了极好的作用,除了还在远东进行着一场战争,整个德国依然在原本的轨道上平稳快速的前进。

    不过这种政策的平稳没有持续4个月,就被外部的事务给砸出了波澜。马沙尔还是避不开和历史上一样要在非洲事务上向皇帝提出自己的意见。

    0月日下午五点整,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共和国联邦议会向英国宣战,第二次英布战争准时爆发了。()

    p:昨天下本后实在太累了,所以就没写了,今天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