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塞

A+A-

    雯环顾众人,只见两边的道路上站满了大的官员,和一些执事人等,一个个都微微低着头,不敢直视。看到这,雯不禁心里一酸。想起自己在苏州青楼的日子,寄人篱下,虽自己卖艺不卖身,但是还是被人另眼相待,如今呢?眼前这些文武大臣可是朝廷的命官,不管是几品,就连首辅大人都在躬身施礼,可见如今自己地位之不同。

    雯定了定神,轻轻了句“蒙皇上隆恩,各位大臣能给雯践行,雯也在这厢有礼了。”着,对那班官员施一个万福还礼,以示谦逊。雯并未多,然后重新上轿,直抬到广宁门外很远处,又下轿还礼。

    刚才话那几个人,此时看个正着,不禁都吃了一惊。不愧是个绝色美人!简直是人间极品!这些官员虽见惯了美女,可是见到雯这样的绝色佳丽,还是头一次,一个个简直都是垂涎三尺。

    那个年届五旬的四品官员,又在下面偷偷笑道:“我各位,瞅准了,这美人可谓是绝品!皇上这是怎么啦?放这样的美人不留后宫,却让女人出来打仗,这不明摆着当朝无人么?还有,让这美人儿带兵打仗,这让那些蒙古人能静下心来么?”完又狡黠一笑。

    另一个也悄声暗讽道:“是啊,这叫红颜祸水!让她出来打仗,目的就是瓦解他们的军心,咱们兵打不过人家,用美人计也算是我们大明的独创?”罢,二人又诡秘一笑。

    旁边还有一个位,见他二人的似乎有些过份,忙提醒道:“嘘!我各位,你俩少几句,这要传到皇上耳朵里,你俩可都是死罪,如今皇上因为郑皇妃的事儿还闹不清呢,现在还在气头上,你俩这不是添乱么?”听他这一,那二人也立刻停止了取笑,纷纷点头称是。

    这几个人在这窃窃私语不提。因为皇上是钦命百官为雯饯行,所以薛雯必须接受群臣的宴请。雯接受百官践行宴请,其实这样的宴请也是走走过场而已,哪能当着众文武大臣的面在那大吃大喝呢?其实,这都是代表皇上的一种礼节。

    雯又在礼部尚书和皇上亲派的司礼监太监的指引下,先向北叩头谢恩,然后入席就座。

    雯了几句逊谢的话,就由首辅叶向高率领全体文武同僚敬酒三杯。雯也是象征性的回敬。奇怪的是,今天的叶向高始终看着雯,眉头紧锁,作思考状。

    酒宴并没有持续多久,雯又在礼部尚书的指引下,向京城方向谢恩,然后向大家辞别,上轿登程,向古北口方向奔去。这一过程中,总兵李贤并没有参加,因为他只是一个武将,无法和雯这钦命二品监察御史相提并论。

    此处属宛平县境,所以宛平知县事先赶来,率领城中士绅,在东门外道旁跪接,俯伏在地,不敢仰视。

    雯在轿中没有理会,只掀开轿帘一角,向他们瞟了一眼。等雯的轿子和亲随都过去以后,这一群地方官绅才从飞腾的黄尘中站立起来。他们想见一见这个传中仿佛仙子的女御史,可是哪有这样的会啊?所以,只能望着大队人马的背影,在飞扬的黄尘中唏嘘感叹。

    这一繁琐的过程完毕后,雯的轿子才回到大队人马中来。雯本欲骑上‘绛云飞渡’,可是毕竟自己是二品的文官,而且还是一个女子,在众位文武大员面前骑上马耀武扬威,似乎显得不雅,所以,这一想法也暂时放弃了。

    雯的大队人马走了一段时间后,就到了古北口长城关隘,此时,天色已接近黄昏,远处已被落日余晖染成一半黑色的群山,显得层峦叠嶂,层次分明。

    想当初,图兰和雅逊为了逃脱巡城王御史的追杀,就是从这里出的关到的乌拉盖草原。如今雯也是走的这个路线。

    雯掀开一侧轿帘,只见远处的长城在崇山峻岭上连绵起伏,在夕阳的映衬下,是那样的雄伟壮观!

    前面过了,古北口长城是连接京城与塞外的交界关口。这段长城,包括卧虎山、蟠龙山、金山岭和司马台四个城段。古北口是山海关,居庸关两关之间的长城要塞,是内蒙古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此处也是大明为了防卫蒙古的入侵,而建起的防御设施。

    早在北齐天保年间就在此处修筑了一道一千多米的长城,并设关口。金、元两代曾对此关口增建。明洪武起加修关城、大关口和烽火台等关塞设施,当时称“铁门关”,仅容一骑一车通过。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隆庆元年,也就是万历帝父亲当皇帝的第一年,户部尚书雪不染按皇上旨意,亲自督办,开始对古北口长城大规模的修建。雯如今看到古北口长城,正是户部尚书雪不染修建的结果。

    其实图兰在穿越回现代社会后,还专门去了一趟古北口长城,整个古北口长城因为在近代并没有重新修过,看上去很有沧桑感,那残破的城墙,更是让图兰仿佛冥冥中,又回到了明代。

    出了古北口长城,前面就是蒙古塞外,在此期间要经过张家口、乌兰布统,还有克什克腾以及图兰和雅逊想拯救的胡思楞汗国等。

    大队人马又走了一程,离城越来越远,也越来越空阔,尤其在黄昏时刻,更显得天地间苍茫辽远。

    不多时,天色完全黑了下来。巧合的是,与图兰和雅逊见到那晚的一弯金黄的新月,此时又在天上高高挂起。

    雯掀开轿帘,月光完全洒了进来,映照在她的脸上,使本来多愁善感的她,又多了层忧郁之色。雯望着新月,再联想到古关口,不由得感叹:“不愧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这一首王昌龄的‘出塞’诗!果然道出了尽忠报国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