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罗森堡
雷德尔对英法可能派兵进入北欧的警惕显然不是空穴来风。
自开战以来,虽然德国海军全力出击,将英国的舰队和商船打得折损巨大、猛烈撼动了这个老牌殖民帝国的传统海权,但由于西线陆地战场完全没有动静,英法承受的压力仍然远没有达到自顾不暇的境地。事实情况是,当芬兰挫败苏军第一****规模进攻的消息传遍欧洲之时,法国国内就呈现出了一边倒的全面援助芬兰的舆论浪潮。义愤填膺的法国军民已经无视了此刻就在莱茵河东岸与他们对峙的德国夙敌,转而纷纷要求赶赴到数千公里外的北欧去打击苏联。
这个看似荒诞不经的臆想,在军事上竟似还颇能站得住脚。反正西线大家都是蹲,整个法国就没有谁想过要用人命去填德国的西壁防线;既然如此,那还不如抽调一些部队到北欧,去消灭那些与资本家势不两立的布尔什维克恶魔。此外,芬兰军队的胜利,也从侧面极大鼓舞了法国人的信心。连芬兰这种不入流的渣渣国,都能让几十万苏军撞得头破血流,这要是“世界第一”的法国陆军去了前线,那还不得摧枯拉朽、轻而易举的就报了当年拿破仑兵败俄国的一箭之仇?
这个念头一旦在法国高层心中浮现,顺道拔除德国在瑞典北部的铁矿石来源的事情,也就自然从阴影之中走到了台前。毕竟,像这样一箭双雕的买卖向来都是可遇不可求。而即便是被德国海军搞得焦头烂额的英国,也对跨海登陆挪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对于英国而言,通过这掐断德国最重要的铁矿来源尚在其次,最关键的是英国可以利用挪威的地理位置建立起一扇封锁德国的东大门,将德国海军重新关进北海牢笼。倘若德国舰艇再想出入北海,部署在挪威的轰炸、鱼雷艇、潜艇分分钟就能拦截住这些偷渡者,并用炸弹和鱼雷教他们如何做人!
2月日,雷德尔在觐见希特勒时毫不迟疑的指出了这一威胁,并且直率地提出意见:“必须占领挪威”。希特勒也意识到今天的北欧已经被搅进了大国搏杀的漩涡,除了被轴心或是盟国武力控制之外,再无第三条路可走。在决定自身命运的战争环境下,希特勒毫不犹豫地抛弃了那原本就极其缺乏的道义准则。
希特勒不仅认可了雷德尔的建议,更提出将日德兰半岛上的国丹麦也纳入到先发制人的名单当中。这个国家正好卡在德国与挪威之间,如果放任其中立,对德国接下来的行动将会产生诸多不便。再者,希特勒也是打算和丹麦好好算一算总账了。20年前德国战败时,身为中立国的丹麦居然胆敢将德国的北石勒苏益格州趁据为己有,在立志要建立大德意志的希特勒的心中,必须要让丹麦人受到足够的惩罚!
走出希特勒的办公室,雷德尔胸中意气风发。这不仅因为希特勒认可了他所提出的这个重要战略提议,更在于德国海军将在这场挪威战役中占据主导者的地位,将陆军登陆部队也纳入到海军的指挥体系之内。毕竟,攻占挪威首先需要具备的条件就是跨海登陆,而无论是运送兵员、补给,还是为登陆部队提供空中和舰炮支援,海军都将是决定陆地胜败的最关键因素。
尽管这并不能改变目前德国国防军陆强海弱的基本势力格局,但能够在陆军面前颐指气使一回,就足够让雷德尔为之扬眉吐气,并切实感受到自己这个元帅军衔的权威所在了。
“尊敬的元帅阁下,听您向元首建议要尽快攻取挪威?”当日下午,柏林海军总部内忽然来了一名不速之客。雷德尔目光微凝,仔细打量着这名贸然出现在自己办公室的中年男子:他身材高大,明朗的五官中带着几分沉厚和儒雅,即便是雷德尔所熟知的基尔大学那些教授,也极少有人能具备像他一般的气质。
“的确是这样。只是罗森堡先生,您今天怎么会突然想要与我见面?”雷德尔的迎客礼仪表现得无可挑剔,不过言语当中却流露着淡淡的疏远之意。
面前之人名叫阿尔弗雷德-罗森堡,是当前国社党内资历最深的元老:他的入党时间甚至比希特勒还要早将近0个月,目前活跃在政坛上的赫斯、戈培尔等人全都是他的弟后辈。更为难得的是,罗森堡还是最为正规的天才科班生,其在24岁那年就获得了莫斯科大学的博士学位。遍观整个国社党高层,也就只有戈培尔、莱伊、以及方彦的便宜叔叔******3人能有罗森堡的文凭水平。
按理,罗森堡这种精英元老早就应该随着希特勒的掌权而从龙飞天,目前至少都会掌握一个核心国家部门的威重实权;然而他本人却一直醉心于纳粹理论的哲学研究,并因此而与现实的权力政治产生了相当严重的冲突。正因如此,当戈培尔、******,甚至是年轻辈的法郎克和希姆莱都被委以重任时,罗森堡却连个挂虚衔的不管部长都没有混上,比起不负责具体部门运转的副元首赫斯的地位还要尴尬。
然而罗森堡并不在意自己在权力游戏当中的弱势。他更像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其核心愿想便是将希特勒的纳粹理论加以不断深化和完善,并修筑成一幢如同牛顿定律般严整宏伟的庄严大厦。
作为传统的军人,雷德尔对希特勒那套种族优劣论本来就十分不感冒,因此对罗森堡这个纯理论派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过去六年多里,雷德尔与罗森堡都只是点头之交,彼此间几乎没有进行过任何接触。此番罗森堡主动找上门来,实在是大出雷德尔的意料:这么一个御用文人想要做什么,又能够做什么?
罗森堡似是看出了雷德尔的疑虑,随即单刀直入主题:“我认识一名叫维德孔-吉斯林的挪威人,他或许能在之后的挪威战役中为您提供重要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