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京都

A+A-

    今日发榜,徐洲热闹极了,不仅考生上心,就连普通百姓,都个个出来看稀奇,沾个喜气什么的。

    毕竟,科举好几年都没有的事儿了。

    徐洲院试取士名额,拢共有三千。

    比起早年的名额,多了三分之一有余。可见今年试题难度不大。

    哪怕赵保国心里猜测着,他这次可能会撞大运中举,可但看到那红榜单上自己的名字,内心还是不由得一阵激荡。

    虽然名次靠后,但好歹是中了。

    林栋也榜上有名,排名前百。

    赵保国有点儿羡慕,嫉妒倒没有,毕竟,他自己肚子里多少墨水儿,这个举人得来又有多少水分,他清楚得很。

    只是因为大周如今缺人才,这才叫他赶上了好时。

    要搁前几年,他连孙山都搭不上。

    林栋学识上比他强多了,又一直勤学苦读,没有外事分心,他能考中,半点不出人意外。

    看了榜就回了,路上大头跟书香,高兴得直叨叨,活像他们俩儿考中了举人一样。

    赵二牛高兴得直咧嘴:“好!好。”俩个都考上了,这可是喜事儿。

    林栋面上也难掩喜色,精神都好了几分。

    别院里的下人,也个个上前来吉祥话,讨个彩头。

    正高兴着呢,报喜的差吏就上门来了。

    等打赏了喜钱,再送走差吏。

    赵保国就去书房做准备了,毕竟,晚上还有徐洲牧的鹿鸣宴呢。

    所以,他得准备几首应景的诗词,免得宴上出丑。

    林栋也是要去的,可他就没有赵保国这么麻烦,作诗对他来并没有什么难度,那是张嘴就能来,当然了,流传千古那种,还是别想。

    可大面上差不离的,是分分钟的事情。

    赵保国就做不到了。

    他顶多能做出几首不差格律的,论意境?那啥玩意儿?

    所以,还是得提前准备准备,尽量往好了做。

    鹿鸣宴也没有好的,无谓是徐洲主官,外加院试的考官,请榜上有名的举子,吃个饭喝个酒,拉拉家常,再训导一些例如要精进学问之类的话。

    然后各举子宴席上纷纷表现一番,以期被大人看中,能拜在门下什么的。

    都是惯例。

    这没赵保国什么事儿,他排名靠后,在宴上光吃吃喝喝了,作诗?亏得他绞尽脑汗的作了好几首备用的,可架不住举子三千,那也不是个个能轮到的。

    大人们最关注的是前三,然后前十挨个问了问。

    至于其它人,运气好的,或能得到单独问话,比如本来就挺有名气的那种,再比如在宴席上作了首好诗的,得了大人青眼的,也会被叫上去问几句。

    林栋名次近百,都没能得到大人们单独问话,赵保国这吊车尾的了,那还能有这待遇?

    当然了,他也没受冷待,毕竟,在他后头,还有一百来多人呢。

    话联络联络感什么的,谁知道,以后官场上是不是个人脉呢?

    那种眼皮子长头顶上的,还真没有,毕竟,书能读到这份儿上,谁能真是个傻子?多个朋友,不比多个对头要好得多?

    谁也不会到处去树敌。场面上还都是十分和谐的。

    鹿鸣宴过去后,因着林栋病情刚好,他们决定在徐洲多留几日再回广陵,不过喜信儿是打发人回去报了。

    赵二牛也不闲着,自打儿子中了举,那是走道都带风儿,天天乐呵呵的。

    不过他也有他自己的事,前段日子那是要先紧着儿子考试,这考试完了,名次都排出来了,他高兴归高兴,自己的事儿,也能捡起来,毕竟,要等林栋好全呼了,才回广陵。

    这几天,也不能闲着,他就带着牛二,在徐洲城里东逛逛西逛逛的瞎打听,打听徐洲出名的匠人什么,他也好上门,交流一下艺不是。

    他就天天忙这个。

    赵保国也没宅着,在鹿鸣宴上,也交好了几个年轻举子,有两个徐洲本地的,他不是去这家拜访,交流学问联络感情,就是跟那个约好了去吃酒。

    当然了,他也没忘记在徐洲买些当地的首饰玩具什么的,回去哄哄媳妇儿子。

    林栋就纯粹宅屋里头了,毕竟,病还没好全乎呢,得养养,呆得他无聊得很。

    好在,他交好的同年的,也会上门来看他。

    等林栋养好身子,赵保国再带着他,上门拜访了一回林夫子的好友,感谢感谢人家,毕竟,要没那王大夫,林栋这病,还不知要怎么耽误呢。

    再回了广陵,一家人自然是高兴的,赵二牛还特意办了场宴席,请交好的人家过来吃喜宴。赵保国拦都拦不住,到了只能随他去。

    他本以,考中了举人功名,就能轻松一回了。

    谁料林夫子不满意呀,本来这难度就够轻的了,多好的时,怎么是掉着尾巴上的?

    就这,明年上京,岂非要落榜?

    于是一堆课业,差点儿没把赵保国给埋了。

    可真是得学到啥时候呢?

    都考上举人了,再努力一把,等明年考上进士,就能轻松了。

    赵二牛是这样安慰他的。

    赵保国问:“要没考上呢?”

    赵二牛:“接着考呗。”前几年,还不一定能考上秀才,不还是考上了?

    考上秀才后,还一定考不上举人,这回不照样考上了?

    可见儿子不是没能力,是他自个儿懒,不逼上一逼,他就不爱学。

    赵保国可不知道他爹这样想的。不过还是老老实实的学,毕竟就像他爹的那样,举人都考上了,再拼一把,或许能中个进士呢?

    要搁前几年,他指定没想法,可明年不一样,毕竟,大周缺人才,那难度肯定会放得宽松一些,这会难得呢。

    他也想拼一把,考上了,光宗耀宗?他觉得名头也好听些。

    翻了年,一月底他就跟林栋一块儿往京都赶了,早点去,也能早早准备起来,还能跟其它洲的举子交流一下学问,也能打听打听朝庭的风向什么的。

    这次赵二牛就没跟来,毕竟,京都太远了,这一来一去的,没个半年不能回,家里总不能放唐妤一个妇道人家,不放心。

    徐洲那是近,陪考也不用多久,顶多半月一月的,书信往来也方便,去京都就不同了。

    所以,赵保国跟林栋上京,就带了自己的厮,以及两个在外行走的长随。

    林老爷也没跟着,不过他去年就跟在京的左家打好了招呼。

    所以,这回去京都赶考,住处还是有的。

    左家在京里虽算不上什么权贵,可大也是个官员,住处?那是不用担心的。

    毕竟,是林栋的岳家,赵家又是林家的姻亲,虽有些远吧,可架不住唐妤是打在林家长大的,就跟正经姻亲没什么两样了。

    所以,赵保国也是跟着林栋一块儿,得了左家的照顾。

    他们只要专心读书,为会试做准备就成,衣食住行方便,完全无需他们担忧。

    左家人都照顾得好好的。&p;#6e;&p;#9540;&p;#4e00;&p;#4e0b;&p;#20;父子俩的穿越日常&p;#22;&p;#4e66;&p;#54b;&p;#20d;&p;#600;&p;#65b0;&p;#e0;&p;#22;&p;#b2;&p;#4e00;&p;#65f6;&p;#95f4;&p;#54d;&p;#d39;&p;#9605;&p;#bfb;&p;#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