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何以为“江”。(纯学术,可以不看)

A+A-

    前文中,玉米曾在古代,“江”字并不一定代指“长江”,初高中的语文课本有误。有读者提出希望玉米给出更有服力的解释。因为这个问题不在情节内,所以没有赘述,现在单章发出来,一点拙见供大家点评。

    首先,论点就是先秦、秦汉文献中所的“江”,并不是长江的专名。

    陆德明经典释文:“河亦江也,北人名水皆曰河。”

    汉书“罢池陂,下属江河”颜师古注:“南方无河也,冀州凡水大皆曰河”。

    禹贡“九江孔殷”孔颖达注释:“江以南水无以大,俗人皆呼为江。”

    可以作为佐证的,是中原先秦文献中的“江”,的确也并非长江专名据石泉先生研究,古沂水、淮水、汉水,都曾被称为“江”。直至晋书桓玄传、宋书王镇恶传,还把汉水支流蛮河,流经黔东、湘西的沅水也称之为“江”。

    不过,对于南方之水何以称“江”,古书另有解释。风俗通义引尚书大传云:“江,贡也。珍物可贡献也。”广雅释水:“江,贡也。”这一解释的方法,属于古代训诂学中的声训,因为古汉字往往“音近义通”,声训即是“因声求义”。江,从水、工声;贡,从贝、工声。两字声符相同,古音都是见母、东韵。而两书之所以能够这样解释,可知在“江”与“贡”之间,古人认为实际包含着某种意义上的联系。

    所谓“贡”,贡纳珍物也。西周对天下有“五服”的划分:“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国语周语上)需要向周王行“贡物”义务的要服,正是南方和东方的夷蛮。

    蒙文通认为:“‘要’是‘要约’,是羁縻约束的意思。‘荒’是‘慌忽无常’,是居处无定的意思。据

    周语的法,则东南只要要服而无荒服,西北只要荒服而无要服。这个法就当时四裔民族来考察,是合适的;周秦以来西北是游牧之族是行国,故他是慌忽不定,是荒服;而东南则是农耕之族,可以要约羁縻,是要服。”

    对照上古先秦文献中曾被称为“江”的古沂水、淮水和汉水,其流域都是远古“蛮夷”所在沂水流域有“东夷”出没,淮水流域是淮夷的活动范围,汉水则由荆楚所据。将“五服”的这一法与“江,贡也”的解释相联系,不难看出,“江”之所以称“江(贡)”,可能与其位于以中原为中心的三代王朝所控制的边缘地带有关。

    反之可以推断,先秦时期“江”名确实不为长江所专,而是中原统治中心之外东方、南方河流的泛称。既如此,要探究先秦秦汉时期文献中出现的“江南”地域,就不能简单以长江作为界限,应当结合相关文献,做更仔细的辨别和分析。&p;lt;/p&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