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四、晦气到家了
无能的江大公子同时娶二妻,成了汴京城最大的笑话。
天亮了,顺天府竟迎来了不速之客——一支绑了纸条的箭擦过衙役甲的硬帽,扎入结实的柱子。
“有刺客!有刺客啊!”
不久,燕承天握字条、带着宋锦如和宛舒,怒气冲冲地回到内宅大厅。“喊所有家眷出来!”燕承天吩咐老管家。
片刻,所有家眷齐聚大厅,他们好奇地打量英气勃勃的宛舒和女捕头宋锦如。
燕瑶和宛舒隔空对视。
不明所以的颜氏凑近燕承天的耳边悄声问“老大你召集家眷,喊下来做什么?”
“等会就知道了。”
一头雾水的颜氏检查谁还没到,发现燕二叔和燕晟还没来。“老二和晟儿呢?怎么还没起床?”
金氏有点慌“晟儿昨天出去喝酒了,刚才我到他的房间没找到他。至于相公,可能早早出门了吧?”
颜氏听着不对,碍于外人在,她不好责备太多。“晟儿和老二今早出门你会不知道?”
金氏噤声,那死男人去哪鬼混她不想管,但晟儿她昨晚没见着,以为他回房间睡了。
颜氏不满地打住,问燕承天召集家人有何事。
燕承天一语惊人“孩儿知道二弟和晟儿在哪。”罢,他展开中的字条念“燕景仁在郊东树林,燕晟在郊西,欲救其中一个,请燕承天午时前独自来。若发现有人跟随,两者杀之。”
念完,震惊的家眷久久不语。忽然金氏痛哭流涕,“救其一是什么意思?大伯,他们真的被人捉了?”
颜氏一阵晕眩。“老大,纸上的话当真么?不是别人捉弄顺天府?”
燕承天把纸条交给颜氏查看,“底下有两个红色指印,不确定是不是二弟和晟儿的。”
金氏飞奔过去查看,母亲的直觉告之,其中一个指印是燕晟的。她扑通跪下哀求燕承天“大伯,请你救救他们!弟妹求你了!”
“二弟妹快起来,他们自然要救!不过”
“不过只能救一个。”宛舒实话实,看不过金氏的做派。字条内容明显要燕承天去送死,难道就她丈夫和儿子的命宝贵?
他不客气剖析“对方指明燕大人单独前往。燕大人只有一个,不可能分身去两个地方救人,而且恐怕燕大人有去无回。”
四下顿时鸦雀无声。
燕瑶心惊胆战地发现燕承天的头顶一片血光并脸覆黑气,确实有去无回。她急忙颔首止住泪水,飞速思考对策。
金氏的神色变幻莫测,再求下去显得自己不顾大伯的生死了。她眼眸一转,目光锁定宛舒和宋锦如。
“派捕快偷偷跟着不行么?你们效命于顺天府,这种时候不该是你们派上用场?既然现在知道他们俩在哪,直接去救人不就得了?”
宛舒送她一个白眼,果然是个蠢妇。
金氏一惊,这衙役反了不成?“你、你什么意思?难道救人不是你们的职责?”
燕珩忙出言解释,生怕宛舒记恨金氏。“二婶,话不是这么。对方既然要求爹独自前往,恐怕已经在顺天府附近安排眼线,若爹带人去或捕快跟去,对方立刻灭口。”
“什么”金氏颓然地跌坐。“难道要看着其中一个死?”
她不关心丈夫的生死,只要儿子平安归来。
“只要能救人,我单独前去!”
全家吃惊地看向燕承天。
燕三叔怒拍桌子“我替大哥去!家人出事不能就大哥扛,我作为顺天府一份子也要出力!可恶,到底是谁绑架顺天府的人!”
燕瑶和宛舒猜到,绑架的人应该为了报复顺天府缴获五个大鼓。
颜氏嗔怪燕三叔,“人家一看到你就知道不是老大,你的脸不够黑。”
闻言,燕瑶心里形成一个模模糊糊的念头。
“行不通。”宛舒斩钉截铁,“就算蒙混过关又如何,打不过贼人一样回不来。属下猜测,绑架两人的是巫咸遗族。试想,谁对顺天府的最大?尤其是最近。”
“巫咸遗族”燕三叔深知自己打不过,不由得颓败。
“但是报复顺天府有何好处?报复一个顺天府尹,还有千万个顺天府尹接任。”燕姑姑不解。
“顺天府尹不好接任。”燕承天沉声开口“历代顺天府尹经过三挑四选且是个烫山芋,须提前半年挑接任人选,否则难以临时找继任之人。”
显然,对方正在下一盘大棋。
掌是肉,心也是肉,六神无主的颜氏依赖燕承天的决断。
当下离午时剩两个时辰。
“对方会有多少人?”宋锦如忽然问。
“多少人又如何,老大不懂武功啊!”颜氏难受地捶胸口。三丫头真是个晦气孽障,刚过门就害亲哥和亲爹遭绑架!
果然是招邪体质。
“不是没有办法。”突如其来一句令四下噤若寒蝉。
所有人闻声转头,只见燕瑶眉头深锁。颜氏忙问“二丫头想到办法了?快出来让大家参详。”
“她能有什么方法,大人的事她哪懂,别添乱了。”金氏声揶揄。
曾口口声声看二房不顺眼,她想到方法救人才怪。
颜氏怒瞪金氏,“你不想救人了?别插嘴让二丫头完!二丫头快,别跟你二婶计较。”
“对对,瑶儿快!”燕三叔摩拳擦掌。
“瑶儿有一个方法可以同时救下二叔和大哥,不过条件有些苛刻。”她着走到燕承天身旁,“爹爹请站起来。”
身穿官服的燕承天乖乖站起任由闺女端视。
幸好爹爹没有发福,她暗叹天意也。
接着她朝谁屈膝行礼“女子乞请助顺天府一臂之力,救出二叔和大哥!”
大家顺着她行礼的方向看去,视线集中宛舒身上。
“瑶儿这”大家不解其意。
“同时救二叔和大哥的方法需要两位武功高强的人。”
霎时他们看看宛舒,看看宋锦如,又看向燕珩。
没多久,花婆婆和燕承天各抱一个大包袱往大厅跑。
燕瑶忧心忡忡地注视面前二人,“你们万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