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四、疯大娘
阿牛比他们早一天到西城县打听,一到晌午他就在客栈门口等他们来。
他们休息一夜,翌日阿牛带路去找樟木。
吃早点时,有两名男子进来客栈,宛舒示意大家回头望——竟是前天晚上遇到的两个吏,他们给掌柜一些铜板。
“他们也住这里?”
“先别管他们,找材料要紧。”
几人收回视线,继续吃早点。
不得不西城县比汴京城许多。一出客栈就是一眼尽头的市集,不过同样熙熙攘攘。
一行人只有燕瑶和风雪隐戴了帷帽,鹤立鸡群的燕珩和宛舒经过时迅速引人注目。“哪家这么俊的公子哟!”
“没见过,外地来的吧?”
人群窃窃私语,一行人赶紧加快脚步。这时一个大娘闯入市集,抓住某个卖菜的少年大嚷“儿啊!儿啊,你回来啦?”
“崔大娘,我不是你儿啊!”少年挣脱她的。
大娘懵懵懂懂,转头看看四周,忽然目光定住。她朝一行人急匆匆跑来,紧抓带路的阿牛大嚷同一句“儿啊!儿啊,你回来啦?”
阿牛一脸诧异和茫然,使力挣脱大娘。“大娘,你认错人了!我不认识你!”
旁边好心的乡民拉开精神恍惚的大娘,哪知她不肯松开阿牛,大喊大叫“不,他就是我儿!我儿有这么大了!”
“崔大娘,他们是外地人,你的川已经失踪两年了,快醒醒!”
大娘却泪流满脸地紧抓阿牛,喃喃自语这就是她的儿。
在几个乡民的轮流劝下,大娘的有所松动,阿牛趁挣脱开来。
“几位大叔大婶,这位大娘发生何事?儿子失踪没有报官吗?”眉目温润的燕珩谦谦君子般,搏得乡民好感。
一名身形圆润的大婶叹气道“崔大娘的儿子川两年前失踪,听是外出买米的时候不见了。我们、崔大娘和那个狗屁县令找了几天都没找到川,崔大娘从那以后疯疯癫癫。”
狗屁县令?是他们遇到的那个吗?
“唉,近几年许多年轻人失踪或者没有回家,愁死人了。”
宛舒想起父皇颁布的法令,“朝廷不是要求将失踪的人上报汴京的顺天府吗?不定有转?”
旁人又摇头又叹气。“失踪两年了,上报哪儿也不容易找。指望官府?算了吧。”
“你们提及的狗屁县令是?”燕瑶好奇一问。
听见娇柔的女声,乡民的嫌弃的神色缓和不少。“就是西城县的县令。唉,最近一件案子都破不了,不是狗屁是什么?刘家儿子枉死咯”
他们作为外地人不好仔细打听命案,于是寒暄几句就离开市集。阿牛忐忑地走到燕瑶旁边,“燕二姑娘,那失踪的会不会也是?”
燕瑶明白他的意思,叮嘱道“没有证据不能胡。”
“人知道。”
听见他的嗓音闷闷的,燕瑶补充“如果发现人贩子的踪迹,我们不会让他们逍遥法外。”
阿牛坚定地点头,他想帮助相同遭遇的人。念及于此,他提起精神带路。
山林和县城挨得近,途中他们看见几户僻静的人家,边上就是满栽庄稼的田野。走了半个时辰,便到西面的大山山脚下。
“乡民喊这山作西城山,上过山的几个大叔山里的东南方总有一股清新的香味,他们认得是樟木香味。”阿牛边走边介绍。
风雪隐顺道拿出罗盘查看,时而观察山路。“乡民提过附近有河流吗?”
阿牛想了想,“有。山脚下有河,很多人去那里钓鱼。”
风雪隐蹙眉心。
他们一直朝东南方向上山,不久燕瑶和燕珩闻到淡淡的清香。兄妹俩眼前一亮,异口同声“确实是樟木的气味!”
“我怎么没闻到?”宛舒用力嗅。
兴奋的兄妹俩相互搀扶前去,宛舒摸摸鼻子,嘟囔他们撇下自己和阿隐。
樟树多生长于南方,而这棵长在北方的很罕见也很珍贵。樟木周围无蚊虫,它的气味是驱虫良药,同时能醒脑提神。
燕瑶需要樟木的树脂制香。
循着清香走了很久,香味愈发清晰,一棵粗壮的樟树出现在他们眼前。
“二妹,需要砍哪部分?”燕珩已经拔剑。
燕瑶犯难了,“如果砍下树根,容易惹白蚁侵蚀。二哥,砍树枝吧,对樟树的伤害一点。”
燕珩眉开眼笑,寻找树上最粗的树枝。
宛舒想去帮忙,岂料风雪隐突然拉着他。“这里的气有些不寻常,你陪我四处看看。”
“怎么不寻常?”
风雪隐沉吟片刻,语气迟疑。“不上来是好是坏,所以才要四处看看。有时候讲求缘,兴许我们能遇上。”
宛舒犹豫一会。这里有燕珩、青黛和阿牛守着应该不会出问题,于是他和风雪隐到别处逛一逛。
走前,他千叮万嘱青黛和阿牛别随意离开。
“我们要到哪儿看?”四周郁郁葱葱,宛舒要记住走过的山路,一旦迷路就麻烦。
“高一点的地方,山顶最好。”
宛舒斜瞪他。
风雪隐有理有据地解释“难道你想燕二姑娘爬那么高?我们一来一回,兴许他们已经砍好树枝。”
“那赶紧的。”
风雪隐撩开面前的薄布,露出无奈的微笑。
宛舒甚少向他们求助,当他到风府找祖父求助的时候,风雪隐就知道此事事关重大。尽管宛舒不透露,风雪隐也感到他心事重重。
两人一直往高处爬,叶间漏进的阳光洒在两人的肩头。
爬了很久才到空旷的山顶,一览众山。白衣的两人衣衫飘飘,附近连绵的山头尽收眼底,风雪隐凝重地眺望。
“这里有问题?”
风雪隐的回答模棱两可。“山青怡人,风景很好。”
“辛苦爬到山顶就为了看风景?”
“非也。山青木秀,证明此地风水甚好,至于如何好,”风雪隐眺望山群,“恐怕要爬几天山头才知晓。初步估计,我们身处卧牛山。”
宛舒疑惑不解,“不是西城山吗?”
风雪隐指着远处低矮的山,“和那边的山相组形似卧牛,而那凹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