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五、四个演技派
牛文才头七的前一天,白水道人带着四个神棍到牛家。
比起宽阔华丽的赵宅,牛家一倍,不过是县里最大的三进宅。大门两侧的石貔貅威风凛凛,既招财又保平安。
门边挂着一串白灯笼十分扎眼,残留主人家的悲痛。
经门子带路,捧着罗盘的风雪隐仔细观察宅子的布局。而燕瑶细细分辨宅子里的气味,嗅到若有若无的木香。
垂花门边也挂了白灯笼,而门上留着两张仙童的画像,写着“招财”、“进宝”。
肥头大耳的牛老爷在家穿黑白丧服,早早在庭院恭候五位,他虽扬起笑脸,但丧子之痛令他脸黄憔悴。
宅子处处挂丧白,他们循例道一声节哀。
牛老爷有些心慌地搓,“白水道长、隐大师,牛家不能再承受失去亲人之痛,如果风水不好、命格不好之类你们尽管提出。”
白水道人和风雪隐尽显宗师的风范,对牛老爷的话不置可否,惹得牛老爷慌张又心痒痒。
牛老爷只得先请他们到大厅。
风雪隐煞有介事地边看罗盘边走,面容清冷庄严,牛老爷多次欲言又止。
燕瑶狡黠地发现牛老爷的异常,语气俏皮地问风雪隐“师兄,庭院两侧栽了柳树。俗话柳树打鬼,寓意不好,对这里的风水有影响吗?”
一听见“打鬼”,牛老爷一阵哆嗦。正想问怎么办的时候,风雪隐云淡风轻地回答“师妹,凡事不能看表面,要纵观整个宅子和宅子外面的布局才能下定论。”
牛老爷扑通扑通的心脏快受不了,又想问隐大师看完宅子没的时候,燕瑶语气轻快“明白了,师兄你慢慢看。”
敢情是没看完,牛老爷弯着肥厚的背,耐心等隐大师下结论。
然后他转头想问白水道人命格之事,但见白水道人和两徒弟凝重地打量四周,吓得他把话吞回去。
不能打扰大师,他乖乖闭嘴好了。
大厅的丧幡未撤走,木柱贴着挽联。
牛老爷声吩咐下人斟茶,声告诉五人这是上等的龙井茶。然则五人不为所动,仍是凝重地观察大厅。
果然是超脱红尘的大师,龙井对他们而言简直是亵渎的俗物。
牛老爷暗自感概,顿生敬畏。
忽然一阵脂粉的香味随细碎的脚步声飘来,白水道人马上给四人打眼色预警最难缠的来了。
来人乃三名穿白色丧服的女子。
为首的四十好几,姿色迟暮,眼角细纹极多。但乌黑的眼珠子犹如鹰眼,犀利并流转狠色。
她到大厅第一眼就瞧见年轻貌美的燕瑶,霎时眼神一紧,肆无忌惮地打量燕瑶。
白水道人她是牛老爷的正房。
跟随正房的两位夫人都是侧室,一个身形娇,气质婉约,似是来自江南水乡的柔弱女子。她脸上的哀色更浓,双眼红肿,估计是牛文才的生母。
另一个媚眼如丝,比其余两位年轻,行走的姿态婀娜如迎风的柳枝,别有一番风情。
她走在最后,哀色最淡;趁家人没注意,她帕掩嘴,媚眼含笑地打量三位玉树临风的少年。
牛老爷为五位大师一一介绍自己的夫人,随后向三位夫人吹嘘大师们如何神通广大。
正房牛夫人露出不满和质疑的脸色,“老爷,明天就是文才的头七,此时面客不合礼节。白水道长和两个徒弟负责祭祀,来访无可厚非,但这两位”
“不不,他们不是普通的客人,隐大师及其师妹是隐世高人,风水造诣非常高。”
面对牛老爷的浮夸赞赏,风雪隐和燕瑶厚脸皮承认。
不过人前要谦虚,风雪隐彬彬有礼地作揖“在下和师妹初出茅庐,牛老爷言过其实,不敢当。”
“哼,原来只是初出茅庐。”牛夫人有意无意地斜睨燕瑶的方向,“年轻人本来前途无限,可是偏偏踏上装神弄鬼之途,浪费大好年华。”
牛老爷瞬时颜面扫地。“夫人,你的意思是我愚蠢得上当受骗?”
哪知牛夫人毫不客气“正是。年纪轻轻毫无经验,如何相风水?胡编乱造?这不是招摇撞骗是什么?老爷,以后面客要谨慎。”
“夫人,这两位可是白水道长的同门,怎么会是招摇撞骗。”
“哼,同门不代表有真才实学,口无凭。”牛夫人瞅风雪隐上的罗盘,不屑笑道“我喊管家拿着罗盘四处走也像风水师。”
燕珩和宛舒波澜不惊地看向淡定的风雪隐,内心满是担忧。
堂堂钦天监被这老女人得一文不值,两人气极。
牛夫人再瞅风雪隐身后的燕瑶,其闭月羞花之貌勾起牛夫人的伤心往事,愈发讨厌燕瑶和两个侧室。
“听一些尼姑庵败絮其中,专门勾引野男人赚香油钱。女儿家找正经的活儿或者正经嫁人比较好,出身和处境会影响名声。”
站在后面的三夫人咬过殷红下唇,听出正房同时在讽刺自己。
这次宛舒和燕珩的火气要烧个牛夫人不净。
她诋毁风雪隐可以忍一忍,但诋毁燕瑶就忍无可忍!
风雪隐漠然开口,嗓音冷冷地回敬牛夫人“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是非便是由不懂之人口出,若质疑试验便知,何须喷污溅浊。”
牛老爷没听懂,牛夫人和二夫人则听懂了。
二夫人的声音娇滴滴,“大姐,既然他们是白水道长的同门,必然有两下板斧。”
牛夫人攥紧帕,皱起眉心就满脸细纹。
三夫人虽然听不懂风雪隐的反唇相讥,但晓得一定是反驳之话。她趁煽风点火,“隐世大师不被世人知道不奇怪,老爷相信他们,妾身也相信。”
牛夫人回头瞪情真意切的三夫人。
“还是娟儿和蓉儿善解人意。”牛老爷毫不顾忌外人,摆明了嫌弃的脸色。“各位大师胸襟广阔,别跟婆娘一般见识。”
婆娘?
牛夫人额头的皱纹似刀刻。“好,口口声声称作大师,我倒要见识一下大师的能力,证明年轻人有真才实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