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八、变天
风平浪静过了五天,一封来自边境以外的急报震惊朝野。
使者来报,太真国拒绝和亲,已起兵欲入侵边境。
“皇上,太真国狼子野心先是拖延时间回复和亲的事宜,现在突然起兵,分明不将后宋放在眼内”右宰相义愤填膺。
左宰相却冷静多了,细细分析这份急报。“皇上,使者仍在太真国,急报在八王爷离京后传来,时有点巧合。”
朝中大臣纷纷点头。
燕承天也觉得巧合。太真国偏在这时候拒绝和亲,意图太明显,作为一名国君不会这么傻吧。
右宰相蹙眉审视左宰相,“纵然时巧合,难道后宋坐以待毙届时邻里的番邦国尽取笑后宋。”
以两宰相为首,一派怂恿皇上出兵,一派质疑太真国的真实企图。
座上的靖明宗静静地看他们起争执,太阳穴隐隐作痛。
真乃多事之秋。老八前脚走,外敌后脚起兵,烦
事情的关键在和亲使者,可是他远在大草原上的太真国,来不及向其证实。眼下要么出兵,要么挨打。
他观察座下争得面红耳赤的老家伙们,心中有计较。
“皇上太真国屡屡蔑视后宋、其奸细屡屡滋扰朝廷,这次绝不能纵容”右宰相激动得唾沫横飞。“要让那些邻邦知道大国不可欺”
“皇上,五天前才派了一百禁军随行到巫山,如果再调兵到边境,汴京城犹如空巢不堪一击。”
唐宇德出言提醒,朝中渐渐噤声。五天前派的是禁军,若再派,汴京相当于打开城门等敌人攻打。
现留守京中的有最精锐的殿前军和旁系禁军。
靖明宗眉心紧皱,令座下一众愈发忐忑凝重。圣意难测,他们紧闭嘴巴等待靖明宗下令。
“皇上”忽然一名中年大臣上前跪下,靖明宗微微眯起眼睛。“臣愿意亲领侍卫亲军到边境支援臣认为可以从周边调配侍卫亲军。”
话音掷地有声,回荡肃穆的大殿。
众大臣定睛一看,原来提议的大臣是殿前都督周将军周晋。唐宇德凝眉思考一会,认为可作权宜之计。
正气凛凛的周晋目光炯炯,屏息等待靖明宗首肯。
“周卿家认为调配何地的侍卫亲军”靖明宗终于开口。
“回皇上,臣认为可以调配最近的太名府侍卫亲军。太名府离汴京最近,也是往边境的必经之地,能节省时间和士兵的体力。”
燕承天神情异样。
靖明宗的眼底也掠过异色。
“皇上,臣认为应该从长计议。”左宰相摆出一脸不同意。“且不太名府的侍卫亲军兵力如何,就论调兵遣将不可急于一时。”
右宰相恼了,这老古董总是唱反调,真想后宋亡了不成“大军压境乃燃眉之急,再不当立断恐怕丢了边关。”
“胡大人打过仗吗”左宰相忽然问右宰相。
“冯大人是何意”
“纸上谈兵。”
“你”
两个老家伙豁出面子争论,其他大臣不便插嘴。周晋心急如焚,腹诽两个老家伙浪费时间。
“冯卿家、胡卿家都言之有理,朕批准周卿家的建议。”
轻淡的一句震慑百官。
什么逻辑左右宰相言之有理然后同意周晋的计划果然圣意难测。
周晋则喜出望外,请求亲自带兵支援。
“准奏。即日起行。”
“皇上”左宰相的一派还想据理力争,然而李玉朗声喊退朝。
周晋和同袍客套几句就匆匆回去打点。凝重的唐宇德走到燕承天旁边,听见燕承天低声叹气“要变天了。”
圣旨颁下,当日午时,凛冽戎装的周晋携部下出城,到隔壁太名府与侍卫亲军汇合。
老百姓又议论纷纷,最害怕看见戎装之人出现,因为有不好的兆头。
到达太名府是三天后,周晋与八百当地的侍卫亲军汇合。当浩浩荡荡的人马出了太名府十里外,人马忽然改变方向。
侍卫亲军的都头马丁山一改严肃,谄媚地对周晋笑道“等了这么多年会终于来了,我们什么时候出兵”
“不急,那位送来密信要再等一会。”
“好的好的,既然会来了就不用急于一时。那么现在我们到哪儿驻扎”
“汴京外十里。”
天空下的灰雾愈来愈浓郁,俨然黑云压城,燕瑶很不舒服。好不容易等到燕承天偷闲回衙门的书房,她急急敲门。
“最近出城的人真多,有商贩有农民。真的,最近我心里不踏实。”经过的大庆和衙役乙聊天。
“估计是朝廷颁布的圣旨影响民心。”
“那也不对。相比边关,汴京最安全才对,他们出城干嘛我看那些商贩凶巴巴的,一定有什么企图。”
“啧,人家都出城了还能有什么企图”
两个衙役渐行渐远,留下的对话却令人震惊。
“进来。”门后传来燕承天的声音,燕瑶马上推门进去。
“瑶儿”燕承天没想到是闺女来找。
“爹爹,朝中是不是发生大事”她细细检查燕承天的气运变化不大,并没沾染凶煞的黑气。
“朝中天天有事,件件都是大事。”
燕瑶就知道他避重就轻,只好旁击侧敲。“女儿听最近很多人离城,担心汴京发生一些事情。”
“天天有百姓离城,不足挂齿。”他摸摸胡子,见闺女眉间的愁云不散,又“放心,一切在掌握之中。”
燕瑶仔细品味他的话。
与此同时,到达巫阳关驿站的宛舒一行人与巫阳关的侍卫亲军汇合。这队亲军恭候多时,过了此巫阳关就是以前巫咸国的领地。
都头瞧着宛舒一行十人屈膝行礼。
“八王爷、杨将军,过了这个关口就是巫咸遗族的居住地,要心提防。”都头浓眉大眼,看着刚正不阿。
宛舒抬头望天色,“晌午了,今晚歇息一夜,明早起行。”
其他官员没有异议。
夜深,一只信鸽飞过驿站旁边的树林,忽然被暗处的人射落。
墨影走出黑暗,捡起通风报信的信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