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去邛州
话分两头,邛州的混乱还未传入上京。
谢家嫡系大少爷的腿好了这是眼下上京最热门的消息。
要这谢家大少爷,天纵英才,智计无双,出生高贵,生得也如那画上的人物似的。
奈何这么完美的人,偏偏不良于行。
这可跌碎了上京闺阁少女的芳心。
坐在轮椅上二十年的谢公子一夕之间站起来了,这可是上京的大事。
一时之间想要与谢家攀上关系的人家,纷纷请了媒人上门,可谓一家有子百家求。
谢夫人这些天光是接待上门的媒人就已经忙的头昏脑胀了。
谢家后院。
“师兄,今日感觉如何”
长宁收回金针,问道。
刚刚施过针,谢祁弈感觉双腿关节处似有一股暖流流过,含笑道“这几日感觉一日比一日好,宁儿费心了。”
“那就好,这几日还得心些,师兄你就是太心急了。”长宁看着师兄温润如玉的眉眼,顿了顿“师姐”
谢祁弈眼中滑过一丝暗色。
长宁识趣地止了话,将一旁的药膏递过去“师兄,眼下你的腿虽然好了,可长时间没活动,你要注意休息,照眼下这个进度,不出十日就能恢复如常。”
“十日吗”谢祁弈修眉皱起,还需要十日。
太长了,他一刻也等不了了。
长宁睨了师兄一眼,师兄妹这么多年,她没有哥哥,便一直将师兄当作大哥,怎么会不明白他心中在想什么
“不行,我知道师兄急着想去找师姐,可是必须十日以后才行。”
见师妹毫不留情戳灭他心中的泡泡,谢祁弈神情郁郁。
长宁觉得头大,从到大,她最怕的不是师姐,也不是师父最怕的就是这看似温文尔雅其实脾气比牛还倔的师兄。
师兄这么多年从没生过她和师姐的气,她实在不忍心见师兄不开心。
“师兄,就十日。你好好养好身体,去见师姐。”长宁轻叹一声,一直以来师兄对师姐的情谊并非无动于衷,眼下身体恢复了,当然想第一时间去到师姐身边。
“师姐也想看你平安无事的样子。”
谢祁弈十指纤长,滢白如玉。此刻握住杯子的,骨节分明。
“罢了,是我太任性了。”他明白师妹是为他着想,也知道师妹为了他治好她的腿花费了多少精力。
左右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也不差这十日了。
他已经打定主意,等腿伤好了,就去一趟夜国,向夜国皇帝求亲。
长宁见师兄想通,便不再纠结。
观澜苑
“姐,我联系不上谢隐他们了。”谢七抿着唇,双紧握成拳。
长宁正要翻书的顿住,抬起头。
“什么时候的事”
“出发之前,我们好每次传一次信,可昨日到现在也没接到他们的消息。”
谢七垂着头,神色恹恹。
邛州离上京并不远,来回也不过一日功夫,更何况谢隐他们还有特殊的联系渠道,想来半日就有消息传来。这是头一次与他们断了联系,从前在谢府出任务的时,也没想现在这样。
谢七心中隐隐有着不安。
这都快两日了,看来傅殊的没错,邛州果然出事了。
长宁拧着眉,微微沉吟。
她没有见过邛州刺史周正,因此不了解此人。但傅殊曾告诉她,周正此人,老辣狡猾,马通明比之周正,那是远远及不上的。
若是连谢隐谢暗都联系不上,只怕是真的出事了,那宋烨现在又是如何
长宁站起身,走到窗边。
初冬夜里,乌云遮住了月亮。
“谢七,你去一趟边南将军府,向宗将军借二十个人随我一同去邛州。”
长宁眉梢微动,其实她可以找傅殊借人的,只是下意识觉得无法开口。
或许是前世欠了他那么多,今生不想继续欠下去了吧。
“是。”
“花枝,你去备马车,用正阳宫送来那辆。”
“是。”
两人各自退下。
长宁枯坐在椅上,心微微发颤。
她上能用的人还是太少了。
怪她思虑不周,宋烨于她是盟友是恩人。她实在做不到看着宋烨死在她面前。
况且是她将宋烨过早地推上朝堂,这一点她责无旁贷。
蜡烛一点一点地燃下去,一阵风吹进来,烛火轻轻颤了颤身子,发出一阵噼啪声。
“姐,马车备好了。”花枝轻轻走进屋中。
长宁回过神来,站起身“走吧。”
“姐,加件衣裳吧。”
花枝从箱笼中取出一件白色狐狸毛的织锦披风,轻轻披在长宁身上。
暖意蔓延,从身上一直蔓延到四肢。
长宁轻笑“嗯。”
裹紧披风,长宁抬步走出观澜苑,站在门口“你留下吧,若是母亲问起,你就我进宫去了。”
“姐”花枝沉默,她知道姐是要去办事的,她不会武功,即使跟上了也不见得帮的上什么忙。
“是。”
马车巧精致,装饰精巧,明黄色的帷帐上金线钩勒着飞凤,红色的璎珞垂在帘上。
这是嫡公主的轿撵,当日她被册封长宁郡主,食公主邑。
除了名份,其他衣食住行一律比照着阿瑶来了一份。
只是长宁从前嫌太过扎眼,从未用过,今日也是头一遭。
在马车中静静坐着,远处传来打更的声音“天干物燥,心火烛”
“姐,人到了。”
谢七微微喘着粗气,开口道。
长宁撩开帘布,看了过去。
冬日的夜,暗淡无光。长宁粗略一眼,只看到许多黑色的人影骑在马上。
“末将黄康,率六十铁骑参见郡主。”黄康恭敬开口。
“多谢。”长宁这话是真心实意地在向宗朝渊道谢。
黄康是宗朝渊最得力的副将,宗朝渊将他派来可谓用心良苦。且她要的是二十人,这一下给了她六十人。
这份好意,她记在心里。
“属下出发前,将军特意吩咐这些日子郡主就是我们的主子。”黄康并非第一次见到长宁,对长宁自然多了一份熟稔。
“出发。”
为避免惊动裴家的人,长宁特意吩咐将马车赶到朱雀大街的街口。
此刻从朱雀大街直奔城门,不到半柱香功夫便到了。
六十人骑着马,护送着一顶轿撵停在城门口。
“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