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过目不忘
这厢董翠娥看向静姝问道:“玉兰真的和男人拉拉扯扯了?可是大嫂不是已经和大壮他娘在定日子了吗?”
是啊,于秀丽的确已经和王家在协商了,前世的时候唐玉兰和王大壮订婚了,可唐玉兰却和塔陵村的李强纠缠不清,最后更是被人发现了奸情。
王家知道这个情况后,直接闹了起来,大壮的娘崔红珠更是和于秀丽狠狠的打了一架。
唐玉兰的名声也因为那件事而毁了,最后她直接和那个李强私奔去了外省,直到许多年后才一个人回来,听那个李强又和其他女人好上了,唐玉兰一身落魄走投无路之下回来了。
而那时候她也已经被江家扫地出门。
呵呵起来她和唐玉兰还有点同病相怜的感觉。
“妈,我的确是看到了。”静姝点点头肯定的道。
其实前世的时候她也看到了,只不过那时候的她一门心思在江修远身上,这件事她也没放在心上,所以也没出来。
董翠娥听到这话,忍不住摇头道:“这玉兰怎么回事,都快定亲的人了,怎么还能做出这样的事来呢,不行,我得和大嫂好好去一。”
“妈,我刚刚不是已经和伯嬷了嘛,相信她会和堂姐清楚的。”
对于大伯一家,静姝是压根喜欢不起来,不过唐玉兰那人本质还不坏,前世今生和她也没有太大的冲突,所以她才会提了这么一句,希望于秀丽能做好唐玉兰的思想工作,让她不再被骗吧。
董翠娥闻言,也不再多,只是揉了揉静姝的头发,道:“静姝啊,你好好休息休息,妈妈先去洗衣服了。”
这时候唐峰走了进来,中拿着课本。
“姐姐,这个字我不认识,你帮我看看。”
唐峰上完一年级,下半年就要上二年级了,他事先借了二年级的课本,开始预习起来。
董翠娥嗔怪的看着儿子道:“峰峰,你姐姐还没好,不要打扰她,你自己先自学一番。”
唐静姝笑着道:“妈,其实我感觉好多了。”其实她是真的觉得好多了,原本隐隐作痛的头已经不痛了,甚至还觉得脑海一片清明,就连头上的伤口也已经愈合,感觉快要好了。
明明昨天刚醒来时还觉得有些头晕身子虚,可睡了一觉后居然好了这么多,好到她都有些疑惑了,不过想了许久没想明白,也不再多想。
接过课本,静姝就直接看了起来。
“这个字念‘勤',勤劳的勤。”
唐峰闻言笑着点了点头,“姐姐,我知道了。”
看到姐弟俩笑着讨论学习,女儿的伤也好了许多,董翠娥就不再多,只道:“峰峰,你姐姐还有些虚,你问完问题后就不要打扰她了。”
等董翠娥走后,唐峰又问了几个生字,之后就不多问了,准备让姐姐多休息。
“峰峰,我真觉得好多了,我再给你解释解释这篇课文吧。”静姝着直接看了起来。
唐峰见姐姐脸颊红润,似乎真的已经好多了,也就没再推辞。
静姝看了一遍后,正打算翻到第一段从头讲起,突然发现这篇课文已经深深的印在了她的脑海中,她不看课本就能将整篇课文背下来。
虽然这课文她以前也学过,可也没背诵过,没想到今天看了一遍就会了。
一开始静姝也没多想,只以为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简单,所以看一下就全记住了,可等她给唐峰讲完第一课,粗粗翻了整本书,将整本书的内容都背诵出来后,静姝就觉察出了不对劲。
一篇课文是简短,可整本书的课文加起来字数就多了,可她愣是全都记住了,这简直就到了过目不忘的地步。
以前的她可没有这么好的记忆力,虽然她很爱学习,可记性却不太好,每次花比别人多的时间背诵做作业,可第二次碰到的时候还是会忘记,因此她的成绩一直不是很好,一直处于班级中下游,所以她都没考上高中。
可今天的她却直接过目不忘了,怎么想怎么奇怪。
“姐姐,怎么了?你从刚才起就一直在发呆。”
唐静姝这才回过神来,笑着对唐峰道:“峰峰,今天我们就学到这儿吧,明天我们再看第二课。”
唐峰点了点头,道:“好的姐姐,那你再躺会儿休息休息,我去练字了。”
看到弟弟这么勤恳,静姝感到很欣慰,笑着点了点头。
等房间里只剩下自己后,静姝又找出了自己初三的语文课本,粗粗翻了几篇课文后,她发现自己可以一字不落的将所有课文都背诵出来。
“居然是真的,我竟然可以过目不忘了。”静姝喃喃自语,脸上的神情一阵恍惚。
将所有的事情想了一遍,静姝还是觉得有些奇怪,自己怎么突然就变聪明了。
然而左思右想,静姝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等她不再多想准备再看会儿书时,她才发现腕上的不对劲。
原本戴在腕上的那串木珠串不见了。
静姝满脸的惊讶,她明明记得昨晚睡觉前那串还在的,可现在却不见了踪迹,她不曾摘下,也不曾有人动了脚,这这还真是见了鬼了。
就在静姝无比纳闷时,她眼尖的发现腕内侧多了一个的图案,不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
静姝看了许久,终于发现这个图案就是那串木珠串上的那个繁复图案。
难道那串木珠串并没有不见,而是隐藏起来了?
可自己腕根本没有任何不适。
突然间静姝就想到了自己过目不忘的本事以及好的那么快的伤势,而唯一能够解释的就是这串诡异消失的木珠串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静姝已经下了床。
“静姝,你这孩子怎么下床了,妈会把饭端进你房间的。”
静姝笑着摇了摇头,道:“妈,我真的已经好多了,我想和你们一起吃饭。”
看到女儿俏粉的脸庞,唐父和唐母总算是同意了。
吃饭期间,静姝也出了自己想了一下午的打算。
“爸妈,我想复读一年,继续参加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