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节 募兵
下蛋的母鸡死了,一位中年妇女站在鸡窝前面,呆呆地立了很久。二年前孩子的父亲死在萨尔浒,家里的生活开始一落千丈。两个儿子去给军屯耕作农活,偏偏这两年天气干旱,几经辛苦,也没有收获多少。
放下碗筷,刘怀玉和弟弟刘怀德对视了一眼,轻声向母亲道“母亲,听右卫城的王俭开始募兵了。”
见母亲楞了一下,刘怀德赶紧起身收拾好碗筷,去院子里清洗。刘怀玉继续轻声道“每月一两银子两斗米,这和总兵大人的家丁队都是一个待遇。录用后如果表现优异还会提高月响。”
母亲的眼睛里露出忧伤的神色,刘怀玉的声音也有些低沉。“若是将来重伤或者阵亡,有个叫民生保的票号会送给家里三十亩地,每年的种子耕牛也都免费提供,右卫城的王俭做了担保。”
完,刘怀玉便低下头,默不作声。母亲的眼神变得空洞起来,一滴泪水从眼角流了出来。屋门口,清洗完碗筷的刘怀德不敢进来,站在那里用搓着衣角,低着头听着屋子里的声音。
屋子里死寂般的沉默一直延续着。只有母亲的泪水缓慢的滴落下来。
“儿子想着”刘怀玉抬起头打破了沉寂。
“是那个右卫城忠烈祠的王俭吧。”母亲打断了刘怀玉的话,“去吧,怀德留下来。那个王俭,我信的过他。去了之后不要给刘家丢了脸面。””
通过忠烈祠公祭建立起来的通讯渠道,王俭在五屯堡募兵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大同军镇,同时,也传到了左卫兵备道衙门。
接到王俭的募兵申请后,左卫兵备道顾大人起初并没有放在心上,直到今日差役赶来禀报。
“有数百人前去应征?”顾大人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去岁至今年初,整个大同镇原定募兵一万五千,实际一共募兵一千九百,现今兵部的催募文书已经下来,各路兵备道四处募兵,应募者却寥寥无几,无奈坑蒙拐骗的段都使了出来,却一不心险些闹出哗变,巡抚高大人自己掏腰包出了几千两银子,才算平息了下去。
“是的,大人,人回来的路上见还有人去应征。只是这王俭录用的考核却很奇怪。看起来会有许多人无法通过。”差役心的回禀。
“哦?”顾大人欢天喜地的好心情一下子被打断。自己辖区募兵若能完成兵部的要求,“教化子民、办事精练。”这样的评语一定会出现在吏部、兵部的考核录上,加上自己和叶大人的师生之谊,仕途之路将会一路坦荡啊!
“有何奇怪?”
“应募者需乡里出具五家联保的文书,保证是良家子弟;考核时持一杆很长很长的长枪,从二十步奔跑刺中靶子;行走队列喧哗吵闹的也都被赶了出来。”
差役担心顾大人听不懂,学着刺杀的动作,从屋子一头跑到了另一头。
顾大人显然有些着急,没有被差役滑稽的动作逗笑,而是摇晃了一下脑袋,不满的道:“五家联保,这可不是选女婿。刺不中就会被赶走,这个粗鄙的军户,难道他不知道,兵是需要练出来的吗?”
顾大人感觉有些失言,又补了一句。
“王俭忠勇可嘉,只是毕竟是个粗人,怎么知道朝廷的难处。”顾欣怡心中暗自着急,心想募得之人只要脚齐全,送到了辽东,路上不逃跑哗变就可以了。怎么这个王俭,如此的挑剔。
“倒也不是,许多没有刺中的人也留了下来。”差役一边着一边回想着。
“那就好、那就好。”顾大人长出了一口气,心情瞬间又好了起来。“快去告诉王俭,没有选中的人都要留下来。朝廷所给三两的安家费本官一定全额供给。武器和被服本官也会尽快筹备,让他务必多募些兵丁。保举他的文书,本官也一定会送达朝廷。”
顾大人连珠炮的一口气完,然后哈哈的笑了起来。看起来要去保宁寺再上一次香了。这种好运气真的是不多见啊!
枪很长,差不多有自己身高的三倍。刚才排在前面的人奔跑突刺的时候,刘怀玉就开始留心观察。
“哎。”周围传出了一阵阵的叹息声,刘怀玉知道前面那个汉子在奔跑突刺中跌倒了。
腿上的带子解开,又仔细的重新绑了一次,刘怀玉活动一下腰身,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便接过一位汉子递过来的长枪。
枪握在里,比一般的竿子稍粗一些,但是可以握紧的。感很沉,有十斤以上吧。刘怀玉端起枪,感觉了下前后的平衡,又抖了一下枪身,腊木杆做的枪杆还是软了一些,随着抖动,枪尖上下晃动的厉害。
刘怀玉重新调整了前后的握距,将枪腹夹在腰下。
“杀。”傍边的汉子大喝一声。
“杀。”刘怀玉应了一声。端着枪向着二十步远处的稻草人奔去。
长枪在奔跑中开始上下的抖动。稳住,一定要稳住。刘怀玉心里告诫着,他在心中暗自数着节奏来配合自己奔跑的步伐。
到了,稻草人越来越近。刘怀玉算好距离,大喝一声“杀。”身体压低,蓄满力量,然后腰腿发力,猛然刺出。
“好。”围观的人群响起一片叫好声。
长枪穿透了稻草人。中了。刘怀玉身体后撤,向后一拔,收起了长枪。
“好,好枪。”刘大勇发出了爽快的笑声。王俭眯着眼睛笑了笑。这种明军作战用的沙家竿子临战时会有问题,王俭此时更加确定了自己的观点。枪体太长,不好控制,枪尖抖动也无法精准的刺杀。临阵之时,对面同样是相同的长枪,那么双方只好用长枪相互拍打,直到一方露出破绽。但是如果对面是刀盾呢?
长枪不能只作为防御骑兵的武器,它还必须是进攻的利器。王俭思索着。
“大人。”裴俊过来向王俭施了礼。这几天,应募的汉子们都对王俭称为大人。裴俊他们在人前也改称王俭为“大人”,只有刘大勇还不习惯,偶尔会冒出来一句“师弟”。
“李云璐来了。”裴俊低声在王俭耳边了一句。
校场设在五屯堡外的一处临时平整的空地上。王俭和裴俊离开了热闹喧嚣的校场,进了五屯堡。
五屯堡内也是熙熙攘攘,各处都在翻修。按照规划,寨堡中间原来掌柜的院落较为宽大,作为募兵和票号的办公区。寨堡东北是票号的仓库区;西北是军营区;寨堡东南是票号的人员和车马区;西南是的匠户区。已经录用的二百多名汉子在修缮营房,一些雇佣而来的匠人和票号的杂役们也都在不停的忙碌着。
“募兵处”三个大字是张秀才写的,被镌刻成牌匾挂在院门上方。院落宽大,是三进的四合院。一侧的厢房里,李云璐坐在屋里,微笑着等着王俭。
募兵的热闹景象和宽大的寨堡让李云璐欣喜不已,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没有看错,他将来一定是一方豪杰!
免费,无弹窗,tt下载,请记住蚂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