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广宁会战第三十一节他在给谁守城门

A+A-

    行到鼓楼,街上的溃兵越来越多,胆大的溃兵已经开始挨家敲门乞讨,若是遇到举家逃走的人家,溃兵们就砸开房门,入室劫掠。

    一群溃兵聚集在鼓楼傍边,一个士兵模样的人高声叫喊,“兄弟们,西平堡败了,巡抚都跑了,我们赶快投降吧,听投降之后,该当兵当兵,该当官还是当官,不想当兵的,还能分到田地。”

    听到这些话,骑在马上的王俭气的直发抖。

    “你是个奸细。”

    听到有人在指责他,那个散布谣言的士兵脖子一拧,大声道:“我不是奸细,我的都是实话,我只想活命。”

    “你就是个奸细,你是建奴派来的奸细。”

    “我不是。”

    那个士兵一边,一边向人群后躲闪。那些被蛊惑的士兵不仅没有去抓那个士兵,反而用身体挡住了王俭的战马。

    “他不是奸细,他的是实话。你们这些当官的可以带着家眷跑路,我们跑不了。我们不想死。”

    一个士兵从腰间拔出腰刀,恶狠狠的望着王俭。

    “大人,我们还是赶路吧,这样的人我们是抓不完的。。”

    并马而行的裴俊劝慰王俭。

    广宁城南门戒备森严,秩序井然,出门的行人被逐一查验,一些企图出城的士兵被挡住,被赶回到城里,而有些则被放了出去。

    “看起来我大明广宁城里也有良将啊!”

    王俭赞了一句,裴俊没有接话。

    队伍被拦住,孙家的管家过去交涉。等了一会,城楼上下来一位奇怪的军官。

    这位军官内穿丝绸短袄,外罩一件齐腰短甲,没有戴头盔,而是戴了一顶貂毛暖帽。

    “什么事情?”

    “孙游击的家眷要出城。”

    “哪个孙游击?”

    “孙有光,孙游击。”

    那军官一听是孙有光的家眷要出城,神情大变,对着孙家的管家问道:“你们要去哪里?”

    没有等那管家回答,一边的裴俊迎了过去。

    “这位将军,孙将军的家眷要去白土厂探亲,请行个方便。”

    那位军官听到白土厂三个字,紧张之色略有缓和,他上下打量裴俊,好奇的问道:“去白土厂怎么不走北门?”

    “孙将军在南面一个庄子还有些田产。”

    那军官继续皱着眉头。

    “你们是客军?广宁城里已经没有客军了。”

    “护送孙游击的家眷到了前面的庄子,我们就会去锦州。”

    “恩,放他们出城。”

    原来广宁城里的客军都被放出了城,而平辽军的本地官兵被截留下来。

    出了广宁城南门的瓮城,孙家的管家向一脸好奇的裴俊和王佳解释道:“这位军官是广宁的生员姓郭,叫郭肇基。王巡抚不相信武将,就将几个城门交给了生员来把守。”

    读过圣贤书的人自然会深明大义,不会向后金投降,这也许是王巡抚的初衷。裴俊对这种安排不以为然,他幽幽的道:“我看他不是在给朝廷把守城门。”

    “那他是在给谁把守城门?”

    王俭有些不解。

    “过几天就知道了吧。”

    道路上挤满了扶老携幼的难民,行进的速度很慢,因为队伍里有大量的车辆,无法离开官道。王俭决定分兵,裴俊带领右卫营的骑兵队护卫孙家的家眷,王俭带着几名银枪班先行赶往右屯卫。

    战马飞驰带起来的风呼呼的耳边吹过,身体的酸困再次袭来,绝不能再倒下。王俭咬了咬牙,用腿猛夹马肚,战马在原野上一路向南疾驰而去。

    广宁中左所的驻地是大凌河堡,规模比右屯卫城堡略,坐落在大凌河西岸,过了大凌河堡,前面就是广宁右屯卫。

    赶到大凌河堡的时候天色已黑沉下来,城堡外点燃着篝火,一丛一丛,这些篝火像是一道壕沟环绕着黑暗的城堡。

    城堡有两个堡门,临近西门,城门上响起一声火铳,铅弹击中了王俭马前的一丛篝火,被打中的炭火火星四射,如同烟花的绽放。勒住战马,门楼上一个声音高声叫喊。

    “下面何人,不要靠近。违者格杀勿论!”

    很熟悉的声音,这声音竟然是大同右卫城的口音。

    一名银枪班高喊回应道:“大同右卫营守备王俭在此。”

    “真的是守备大人吗?”

    城楼上传来了惊喜的回应声。

    城门洞开,一队长枪兵和火铳兵跑了出来,在城门口摆出一个防御阵型,一名插着背旗的军官大步走了出来。

    篝火之下,王俭身后的那杆神兽军旗一明一暗的在黑色的夜里飘扬。

    “守备大人威武!”

    行过礼后,李云璐身后的一名军法队的士官高声叫喊。随即城门外的士兵们也高声呐喊,“守备大人威武!”,紧接着城墙上、城堡内,接连不断的传来声嘶力竭般的呐喊声。

    窗外的呐喊声和喧嚣声让屋里的人吓了一跳,难道是发生了营啸?在战时,夜里一个噩梦中的喊叫声就有可能造成其他人的连锁反应,巨大的精神压力会导致整个军营陷入歇斯底里的状态,自相残杀,互相践踏的事情随时都有发生的可能。

    屋里的一名随侍的锦衣卫慌里慌张的跑了出去,去探个究竟,看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屋里还有三个人,是三个不愿意离开广宁的人。

    就在今天下午的大凌河堡,辽东经略熊廷弼见到了从广宁跑来的王化贞,屋子里有二个人见证了这次载入史册的会面。这两个人一个是兵备道高邦佐、一个是监军张进贤。

    狼狈不堪的辽东巡抚见到熊廷弼,泪流满面,痛哭流涕。

    经略大人笑道:“巡抚大人,你那六万人马,三个月荡平后金的计划,进展如何?”

    羞愧不已的王化贞建议设法阻击后金军队。

    熊大人叹息不已,“此事晚矣。”

    随即,辽东经略熊大人下令,烧毁各堡,护送辽东子民进入山海关。这个命令放弃了广宁、辽西走廊,明军的防线后退六百里,在六百里的大地上制作了一个巨大的无人区,隔断后金与大明在辽东方向上的军事接触。

    一傍的兵备道高邦佐大为惊叹,劝阻熊廷弼进军广宁,据城死守。

    “此事晚矣,已不可为。”

    熊廷弼断然拒绝了高邦佐的建议,将自己仅有的五千军队留给王化贞,随逃难众人离开大凌河堡,向锦州进发。

    一个时辰后,王化贞带着五千军队也向锦州出发。

    免费,无弹窗,tt下载,请记住蚂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