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运河战役(5)

A+A-

    “可否有人暗中了什么,要挟于汝?”

    朱成功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不知走了多少次钢丝,躲过了多少明枪暗箭,岂能看不出一个军官的这点子心思?想必,是有人打了什么招呼,想从这个工程捞好处罢?

    毕竟,苍蝇腿上的肉,也是肉啊。

    “难道,这南京城里,还有比孤更大的?”

    “不敢不敢!”军官慌忙摆,“皇上第一,王爷您第二!”

    “噗这马屁拍的,怕不是不知道有个东西叫太子。”朱成功咧嘴笑了一下,“行了,若是汝老老实实出来,那些人都对你干嘛了,本王还能赦免你,容许戴罪立功,若是抗拒汝可听过,抗拒从严,地牢过年这句俗语?”

    军官只觉得朱成功身上蟒袍里的金蟒都要飞出来吃人一样,吓得连忙跪倒在地,口称自己被猪油蒙了心,罪该万死。

    “下官刚刚负责此事的时候,下官的顶头上司刘游击就暗示下官,要些孝敬,可下官就那点紧巴巴的军饷,哪里有钱孝敬上官?不得已,在其暗示下,下官只好克扣了民工的工钱。”

    在朱成功满头大汗亲自审问的时候,总领全军的卓布泰的脸上则是喜笑颜开。这几日,他已经见了好几拨从南边来的密使,都纷纷表示,只要“大清天兵”一到,他们就会“敌前反正”。

    年初在云南吃了大败仗的卓布泰起初还不相信,直到一些郑军高官,将领竟然送来了质子,卓布泰这才算心中的大石头落了一半。

    看着帐中两个面白如兔的子,卓布泰不禁有些跃跃欲试起来。不过想到日后可能这些子要和自己同朝为官,还是先按捺住了自己体内的洪荒之力。

    “大人,吾乃家父萧将军之子,此番前来乃为父表输诚之意。”

    “吾乃黄昭之子,也”

    卓布泰好言安慰了几句这两个可爱的男孩子,让人下去给他们剃头。

    朱成功对城墙豁口的要求是十五天内修补完成,可十五天的期限还未到,局势就已经发生巨变。

    十一月二十七日,清军同时攻克宝应和兴化县城。

    十二月一日,清军攻克高邮州城。

    十二月三日,泰州士绅向清军输诚易帜。高邮位于扬州之北,泰州位于扬州之东,时隔十四年,扬州危如累卵的局势再次重演!

    上一次清军攻克扬州,还是弘光元年的事情。

    弘光元年四月十七日,清军进入扬州城附近扎营,次日抵达城下。扬州城内的最高长官史可法可谓毫无作为,除了要求全家一起陪他去死之外,连一点阻止下将领投降的事情都没有做-好,其实人家史阁部还写了篇复多尔衮书在死前装了回逼。

    从四月十七日清军进入扬州附近到四月二十四日清军用红衣大炮炸开扬州城墙,只过了七天。在这七天中,总兵张天禄,张天福在四月二十一日带着兵马投降清军,而且还当了满洲人的马前卒参与攻城,四月二十二日,甘肃镇总兵李栖凤和监军道高歧凤勾结四川将领胡尚友,韩尚良降清,史可法竟然表示害怕城内生乱,不加以阻止!

    拜托,你这么怂着给对送肉发育,又在城破之后拒绝投降被清军杀掉,难道是给清廷节省俸禄吗?(洒家不得不怀疑,若是史阁部大人投了清廷担任什么重要职务,会不会和运输大队长那样帮助明军?真是一曲忠诚的赞歌啊!难怪乾隆给史可法上了谥号)

    端坐在扬州府衙内的郑袭不知道史可法那时的光荣事迹,但也能感受到黑云压城的危感。作为南京的北大门,扬州失守,那么这次闽王的北伐就失败了一半;虽自己的确为兄长的损失有些暗喜,但如果削弱太多,可就连投降都卖不上好价钱啦。

    更何况,自他被分派到扬州以来,就心思缜密的往扬州府上下插了不少钉子,不直属于他的部队将领,都或多或少受过他的恩惠,当地的士绅送来的女人他也是照单全收倒不是因为自己好色,而是怀着政治联姻的目的,就差学习战国时候齐国的田氏那样,让门客帮忙生孩子了。

    即使经过了清军十几年前的屠戮,扬州相比中左所来仍然是一座超级大都市,郑袭一点也不想放弃扬州土皇帝的地位。

    “来人,给我写一道令,就大战在即,给全军发一次开拔费,士兵每人二两,哨官四两”

    充当秘书的一个福建秀才磨了墨唰唰的用粗鄙的白话文把大致意思写了下来,交给郑袭过目。郑袭点点头,在条子上用了印。便有亲兵拿着条子去银库开门,把一车车的银锭推出来运往各处军营。

    除了押运银子的亲兵,还有负责银两发放的亲兵-郑袭打算让自己的亲兵按照名册发银子,而不是通过各级军官。若是那些军官还想强行收上来士兵的银子,那就可以视情况直接砍人脑壳,然后彻底火并掉这个山头,即使出于什么情况不方便这么做,那也能很好的保证那些部队不临阵投敌。

    听到郑袭跳过自己,给自己的部下发钱,几个部将心里写满了p:这下子,自己再没有什么可能跳船,只能要么为了郑袭卖命,要么就陪他和扬州一起殉葬!

    在大张旗鼓的赏赐了一番大头兵们以后,郑袭又让人给游击以上的人都送去了数百两到上万两不等的银子。但是,这些银子却不是常见的五十两库平银,而是熔铸在一起的巨大银锭。

    十六两一斤,几十上百斤融在一起的白银,看上去却不如一个个银锭那么诱人,反倒是令人不寒而栗:这银锭,要搬走,怎么搬啊?

    随着那坨白色一起送来的,还有一封用了印的书信。其中或是好言安抚,陈述其过往功绩;或是漫不经心敲打,断绝其投敌念想;但无论每封信的内容有何不同,最后的内容都是一样的:“看看那银锭子把,同平日里见着的有何不同?”

    海寇出身的游击刘在石看了看送来的几十斤银子,除了觉得这银子成色有点差之外,没看出来什么异样。“难道这银子里藏了火药么?”

    令亲随抬起来摇了摇,又看了看有没有隐藏的火绳口,刘在石纳闷了。

    “秀才,”刘在石叫来自己请的文书,把信拿给他看,“这银锭子的不同是什么意思?”

    那秀才看了看信,又看了看地上的银坨子。只见这银坨外面像是包了浆,有些地方却又光滑的像玉石

    令人把银坨坨翻个个儿,底下赫然露出了一些像是烧焦的黑色

    “此乃玉石俱焚之意也!”秀才大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