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七章 张辽的苦衷
诸葛亮只好接着重话,吓唬道:
“各位将军,既然都不愿表个态,那就全推下去,杀了,斩首示众,将人头高挂于辕门之上,以壮军威。”
诸葛亮才懒得一个一个劝降,那样实在是效率太低,况且效果也不好。诸葛亮对于这些降将并没打算卖个好价钱,而且哪怕这些将军配合诸葛亮,都给吕布写书去索求赎金,用来释放被俘,但主动权还是在吕布那儿。
不定吕布根本就不会同意,或者吝啬那些钱财多过吝啬这些部将的性命。这些将军里面除了张辽,还能让诸葛亮动心一些,其余各人都是资质平平,就像黄巾之乱那时收服的将领一样。
虽能用得上,却不堪重用,只不过聊胜于无,罢了。诸葛亮完,还以为这些人要么会乖乖就范,要么就英勇赴死,谁料全部人却皆跪了下去,表示愿降。就连张辽也不例外,这倒让诸葛亮深感怪异,按理不可能哪。
这些将领久在吕布下,想来与吕布情如足,居然如此容易就变换门庭,诸葛亮对这种意外的事情,总是有些惶恐,到底是哪里出错了?就算张辽、郝萌等人想要投降诸葛亮,另寻高枝,这还好解释,但魏续身为吕布的亲戚,没理由会也想投在诸葛亮门下,而不是回去相助吕布的啊。
诸葛亮不愿心里留下芥蒂,况且了解这些人真正的意图,诸葛亮用起来也能够得心应,比较放心,于是问道:
“各位将军这是为何?在下并没有强行要求尔等投降,只要出够赎金,还是愿意放尔等归去的,为何你们皆一声不吭,就愿意投入我诸葛亮麾下?实话,我本来是有意用各位将军去换取那吕奉先的赤兔宝马与方天画戟的,但你们这样做,我无法再开口了哪。”
“你们的投诚,实在是来得太快了,这点,我百思不得其解,还望各将军能够坦言,以便主臣互信,再无间隙。”
不问个明白,诸葛亮估计都不敢留下这些将领,主要是多达七个人,完全能够在诸葛亮眼皮底下,不声不响地结成团体,一旦这七人以后掌权又团结起来,容易令诸葛亮整个体系都崩溃。
诸葛亮虽然看起来年纪,但并不好忽悠,这一点不止是诸葛亮的部下深明这点,就连这些被俘虏的将军也体会得到,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在面对人才的投诚时,压制住内心的兴奋,反而询问其中的缘由。
张辽倒是坦荡荡,见诸葛亮相问,也就大大咧咧的回答诸葛亮的问题,毕竟在张辽看来,虽然这种投诚有些不显气节与骨气,但却不是贸然无思的行动。
之所以这么爽快的投靠了诸葛亮,也许只有在吕布下当过部将的人方能体会到其中暗含的相关原因。于是,张辽抽丝剥茧地为诸葛亮解惑,道:
“将军有所不知,我等虽为吕布的下,却是来源各不相同,且心思各异。比如我,在下姓张,单名辽,字文远,原是直属于丁刺史的将领,先前之所以斗将的时候,我愿意前去助阵,无他,一来我是荆州大军的将军,不得不上,这是职责所在;二来吕布多年来主动与我结交,多少有些微薄的交情,在情在理,我都不会放任吕布被围攻不管。”
“如今,已是不同了。丁刺史被义子吕布所杀,荆州大军没有了主帅,虽然我的官职比吕布还要高,理应由我来统领荆州大军,但吕布不来救我,反而私吞了荆州大军的兵马。由此可见,我张辽已是不认数的荆州将军了。”
“纵是将军好意,弄来赎金之后,放我回去,凭我的官职比吕布还高,难道吕布还会将兵权还给我不成?恐怕不止不会,还会引来吕布的杀心,将我杀之而后快,这样吕布统掌荆州大军就合理合情,名正言顺。”
“再了,吕布身为义子,却反而杀父,且不分尊卑,私吞荆州大军兵马,还率领大军前往投降敌军,实是人,如此不仁不义之人,我张辽虽是一介武夫,多少也读过些书,还懂一些仁义孝道之理,断断是不会再向这样的人效忠,甚至要是可以,我还希望能够为丁刺史报仇,愿意替荆州讨回一个公道。”
“故而将军不必多虑,在下之所以投靠将军,乃是出于本心,绝无二意,至少将军愿不愿意投纳,对于我的这点微弱能力,能不能重用,全凭将军决断,无论如何,辽必不心生怨念,遵从将军做主。”
张辽这么一,诸葛亮也算是明白了。原来张辽的官职比吕布还要高,想必张辽在丁原眼里更加重用,如今张辽为了荆州大军与西凉、青州二军对战不落败,不得已而出战,却没料到会被诸葛亮等人生擒。
如今张辽听到诸葛亮的消息,得知丁原不止死了,而且荆州大军还让吕布给拿下了,张辽一时之间也是心如死灰,知道荆州大军怕是回不去了。
不然凭吕布的武艺,加上张辽的官职比吕布还要大,想来吕布肯定会对张辽大打出,毕竟吕布现在是荆州大军的实际掌权人,绝不允许有任何比吕布官职还要高的荆州大军将军出现。
张辽这么一解释,诸葛亮对张辽的投降已是疑心大去,既然张辽打不过吕布,而不敢回去,宁愿投靠在诸葛亮这里,重新打拼,这明张辽也是个聪明人。凭着这种智,不难想象为啥丁原看重张辽比看重吕布还有过之不及。
不过,诸葛亮得到张辽,也不愿委屈张辽,张辽在丁原那儿能够得到的,诸葛亮自是不会吝啬给张辽,当然前提是张辽足够的有用,做出了相应的战果和成就。
只有这样,诸葛亮才会将相同的官职赏赐给张辽,不然区区一个降将,又未有功劳,一下子就给予高位,容易让其他将领心里不服,从而影响整个青州大军的和气和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