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A+A-

    无论怎样文治武功的帝王, 都免不了身后被臣子评头论足的命运。

    先帝大行,群臣扶太子于太和殿正位,为嗣天子, 预备择日举行登基大典,昭告天下。

    但在嗣天子正式登基之前, 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为大行天子拟订加庙号,拟订谥号。

    自魏晋以来,帝王的庙号就不以功绩论了。

    所以,庙号没有什么好争执的。

    大行是大晋的第四任帝王。

    太-祖鼎定天下, 太-宗肃清寰宇,高宗平定边患。

    大行天子也是一代明君, 庙号自然要捡好的用。

    齐晟亲自选了宣宗。

    按照这个排法,齐晟已经能够料到等自己百年之后, 庙号是什么了。

    但此时此刻, 他却没有心思再想别的了。

    因为, 接下来要定的, 是真正能对一个帝王盖棺定论的谥号。

    在对于帝王的谥号上, 大臣们普遍都是采取压制的态度的。

    特别是在君权日盛, 臣权被限制得越来越多的大晋, 无论这个帝王生前的功绩有多么伟大,臣子对他,都是有一股难以言的怨气的。

    其实,关于这方面, 翻翻史书就能察觉。

    历史上被大臣交口称赞的帝王都是什么样的?

    宋仁宗,明孝宗,这两位都是个中代表。

    而这两位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性子宽和,很宽和,出了名的宽和。

    宋仁宗是臣子吐沫星子喷到脸上,他都能顺手一抹不当一回事的主;明孝宗更是对迫害过他的万贵妃一家子从无苛待。

    这倒不是他们这样做不对,只是换一个一般人,真的没这种胸襟和忍功。

    而宽和的君主,对臣子的容忍度极高,也就更符合臣子心目中完美君主的样板。

    ——垂拱而治。

    大行天子是个谁都不能否认的明君,但朝臣们的理想模板,何止差了十万八千里?

    所以,一群天官堂官讨论了半天,给出的几个谥号,最好的竟然是个“戴”字。

    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愆曰戴。

    这也算是个美谥了,但却近似于平谥,齐晟如何能满意?

    他冷着脸坐在冷冰冰的龙椅上,耐着性子听了半天,却只给了这么个结果,他能满意才怪呢。

    虽然他心里明白,大行天子虽然殚精竭虑,堪称一代明君,但却并没有类似于开疆拓土、改善良种以饷天下的大功绩。

    可是,这么多年,大行天子所有的努力他都看在眼里,也比所有人都明白,大行天子为了这个天下,对自己的本性压抑得有多深。

    如若不然,以他那么以自我为中心的性子,哪里会听得进别人的谏言?

    因而,等朝臣们讨论出了结果,写在纸上请他决断的时候,齐晟只略扫了一眼,便冷笑道:“诸君对大行天子,何其苛刻也!”

    众人面面相觑,知道嗣天子这是对他们给大行天子的盖棺定论不满意。

    礼部尚书百里奇出列奏道:“陛下,大行天子虽勤政爱民,但在位期间,却并无突出功绩。戴字已是极好,臣等又岂敢抹杀大行天子的功绩?”

    齐晟据理力争:“皇考在位期间,我大晋钢铁冶炼技术突飞猛进,成立火器司,改良了火炮,这难道不算功绩?还有,原本瓦剌于摩根皆为我大晋心腹之患,皇考运筹帷幄,兵不血刃,便将此患解除,这难道不算功绩?依朕看来,皇考功绩卓著,便是论不上一个‘襄’字,但一个‘烈’字,也绰绰有余了!”

    他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让人听在耳中,犹如金石相撞,不敢逼视。

    众人哑口无言。

    他们实在是不知道该什么了。

    嗣天子的这些功绩,虽然是在大行天子在位期间完成的。但天下谁人不知,这几年,一直都是太子监国?

    所以,这些功绩,到底算谁的,都在两可之间。

    他们给大行天子算功绩的时候,没把这些算进去,就是有讨好新帝的成分在里面的。

    毕竟,哪个天子会嫌自己的功绩多呢?

    只是……

    如今看来,嗣天子是个名副其实地大孝子,甘愿把这些功绩全都堆到自己老爹头上,倒是让他们里外不是人了。

    这还让他们怎么嘛?

    不过,嗣天子仁孝,乃是大大的美德。能辅佐这样的天子,也是臣子的福分了。

    这也是众人不再争辩的缘由之一。

    见他们都不话,齐晟直接拍板:”既然‘襄’字过誉,那就定‘烈’字吧。宣宗烈皇帝。”

    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圣功广大曰烈;海外有截曰烈;业成无兢曰烈;光有大功曰烈;戎业有光曰烈;刚正曰烈;宏济生民曰烈;庄以临下曰烈。

    这个烈字,实在是一个褒扬性极高的谥号了。

    群臣纵然觉得过誉,但见嗣天子坚持,也只得应声道:“陛下圣明,臣等奉诏。”

    这件事议定了之后,才轮服丧守制的事。

    守在一旁的张起麟和王进宝赶紧拿来了素服,给齐晟换上,群臣也都赶紧回家换上服,叫家里有诰命在身的女眷准备着入宫哭灵。

    不过半天时间,皇宫里已经是一片缟素,但凡是颜色鲜亮点的瓦片柱子,都被白绸围了起来。那些好挪动的东西,更是早早就被搬回库房去了。

    等齐晟在张起麟的搀扶下来到奉先殿时,梁皇后已经领着一众宫妃跪了一地。

    旁边有执礼太监唱礼,让她们跪了,她们才能跪;让她们哭了,她们才能哭。

    齐晟看得越发难受,抬手制止了执礼太监的唱礼,恭敬地请梁皇后并一众庶母先回后宫去。

    “等明日治丧之时,母后与诸位娘娘再来不迟。”

    梁皇后暗地里早痛哭过一场了,此时一双杏眼肿得如核桃一般,声音也微微嘶哑,“我只是……想多陪陪陛下。”

    她这一句,仿佛是勾起了许多嫔妃的伤心事,又没了执礼太监的约束,一群宫妃顿时哭成一片,言辞之间,不是“没了您妾该怎么活?”,就是“您怎么就不把妾一同带了去?”

    这哪里是哭大行天子呢?

    这分明就是哭给嗣天子听的。

    齐晟虽然能理解她们因着没有子嗣,日后没有依靠而惶然无措,但他亲爹都已经死了,她们还借着这件事来探自己的前程,实在是令齐晟厌烦不已。

    “母后和诸位娘娘先回吧。明日治丧之时,自有执礼太监去请。”

    这一次,他的语气坚定了许多,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势来。

    梁皇后不欲拆儿子的台,便点了点头,率领众妃离去。

    那些对自己的未来心里没底的宫妃们虽然不甘心,但无论是嗣天子,还是准太后,她们一个都惹不起。

    齐晟目送她们离去,不由叹了一声,忽然就想起了薄华。

    “张起麟。”

    “奴婢在。”

    齐晟吩咐道:“你找人回去告诉太子妃,让她安心修养,其余事,一概不必理会。”

    薄华五天前已经生了一个女儿,如今正在做月子。

    女子生产本就大耗元气,头一胎尤其艰难。齐晟怕她惦记着哭灵的事,思虑过重伤了身子,坐下病来。

    虽然薄华从来没有过,但他却知晓,薄华总是处处替他考虑,处处维护他的名声的。

    “是,奴婢这就派人回去。”

    “嗯。”

    齐晟深吸了一口气,就在灵前跪了下来。

    ——他们夫妻一体,既然薄华不能来,他正该把那一份孝心也补上才是。

    *

    依着大晋祖传的规矩,为大行天子治丧,停灵二十七日。

    期间嗣天子以日易月,守足了二十七的孝,等大行天子的棺椁抬入地宫之后,嗣天子正好出孝。

    公卿大臣乃至民间,百日之内禁止婚嫁宴饮。

    *

    明远大师是在天子宾天后第二十一日赶回来的,发茬和胡茬都乱糟糟的,一看就是满面风尘。

    明远3很克制,因为他本身对先帝没什么感情。

    但明远1不一样,他心里始终惦念着父皇给过自己的温情。

    因着心头的惦念,在面对父皇的时候,他一直都是在退让的。

    知道父皇不放心他,他就直接剃度出家了。

    如今故人仙逝,那些不好的地方也都随之远去,留在活着的人心里的,就只剩下了美好。

    “四哥……”

    眼见他哭得不能自已,陪同过来的齐晟有意劝慰几句,但才喊了一句“四哥”,他自己也忍不住哽咽起来。

    “四哥,父皇他……他知晓咱们兄弟齐心,走的时候……是含笑而逝的。”

    他知道,明远1一定会为自己不能及时赶回,见父皇最后一面而自责,所以便把当时的情况告诉了他。

    知道自己的父皇并没有留下什么缺憾之后,明远1心里果然好受了许多。

    兄弟二人一起跪在灵前,齐晟一边往里填纸钱,一边听明远3向新帝汇报此次在草原上的行动。

    摩根部落已经换了新的汗王,老谋深算的老汗王被自己的弟弟杀了,他的弟弟们又被他的儿子杀了。

    “如今摩根部落在位的汗王,就是那个胆又怯懦的扎那。唯一可虑的,是老阏氏乌兰。”

    禀报完了之后,齐晟点了三柱线香给他,待他上了香之后,两人便回了端本宫,接着草原上的事。

    亲人逝去固然令人悲哀,天子大行更是山崩地裂。

    但活着的人还是要活着,齐晟兄弟几个无论再怎么神伤,积压的政务也还要处理,大晋的对手也还要继续压。

    也只有国泰民安,才真正对得起先帝的养育栽培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