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 51 章

A+A-

    京城的第一场雪如期而至。

    细碎的雪米飞扬弥漫在天地之间。京畿山河覆盖上了一层轻薄的棉絮,将所有的破败和荒凉遮住,换成一副洁净而整齐的景色。

    长孙婧下了朝,走进枢正殿。

    宫人一拥而上,解开她的披风,用孔雀翎扫去发梢的一点碎雪。

    长孙婧将冰凉的浸在热水之中,暖意沿着筋骨往上蔓延,她舒服地轻吁了一口气。

    她有点气虚体寒之症,天气稍微一凉,脚就冰冷,穿得再暖都没用。

    “陛下,”贺兰敏君道,“严少侍进了一张图。”

    “哦?”长孙婧抬起了眼帘。

    严徽进上来的,是一张中京的地图,足有一丈长,山河、皇城和京畿的乡镇都绘制得十分精细。

    可这还不是特别之处。出去大庆宫和诸皇家行宫没有特别标注外,京城七十二坊,城外乡镇,全都绘制得一清二楚,并且都标注了一个数字。

    “这数字是什么意思?”长孙婧好奇。

    贺兰敏君又奉上了一本书册:“这是随图进上来的。根据图上的编号,可以在书中查到此处发生过什么事,住过哪些人,很是详尽呢。”

    长孙婧随翻看书册,正是左韶风正住着的府邸。

    只见上面将该府何年何月修建,前后改建过几次,改动的是哪几处,曾住过哪些人。连走过水,进过贼都记载得清清楚楚。而每一任主人名字后又有一个编号。

    长孙婧缓缓合上了册子,在书面上摩挲了一下。这书册封面无字,平平无奇,可却记载着一份详细而丰富的情报。

    “严少侍人呢?”长孙婧问。

    贺兰敏君一看女帝放着光的双眼,便知道严徽这一步棋,落在了正确的地方。

    -

    严徽走进书房,暖气扑面而来,他被寒风吹僵的脸迅速回暖,发出丝丝痒意。

    长孙婧正站在图前,一边看着图,一边翻着册子,兴致盎然。

    严徽舞拜完毕,起身时对上长孙婧明亮的双眼,纵使已做好了准备,心跳还是骤然乱了一阵节拍。

    “果真有俩黑眼圈。”长孙婧的笑容透着俏皮,“你熬了几夜做出来的?”

    严徽凝视着长孙婧,柔声道:“能让臣能见着陛下,略熬几夜,又有什么关系?反正见不到陛下,臣也睡得不大踏实。”

    长孙婧噗哧一声,“我以前怎么觉得你木讷老实?分明是个闷骚的家伙!”

    严徽笑得有几分腼腆:“臣确实木讷,只是入宫后学得快而已。臣发现,心里的想法再真挚再充沛,不出来,对方就难感受到。臣只希望陛下能明白臣的心意罢了。”

    女帝才懒得花心思去揣摩后宫侍君心里在想什么。只有侍君们绞尽脑汁揣摩圣意,表白自己的份儿。

    长孙婧翻开书册,指着人名后的一个编号,问:“这里指向何处?”

    严徽道:“回陛下,这个编号只是暂拟的。本该还有一本册子,记载着这人的情况,家世,婚配,子女,喜好,交际一类的私密事。只是臣对这些事都不了解,便没有做出册子来。”

    完,朝女帝望了一眼。

    长孙婧掌权也有五年了,又有心掣肘权臣,不可能不去钻研对方,打探底细。

    就算她没有寻专人去搜集这些情报,御史台中所掌握的信息应当也不少。

    只是就严徽这些日子对御史的了解,他们毕竟是正经官员,是有风骨的文士。各家藏着阴私的偏门旮旯之处,他们没有,也不屑去研究。

    可有多少密,都是经由最卑微的人物,从最不起眼的蛛丝马迹泄露出来的?

    “有意思。”长孙婧思索着,“吏部里虽然有百官的花名册,却没有详尽到你这个份上。顺着你这个思路一层层细化下去,不仅朝中官吏,连京城各家各户的情况,我都能了如指掌。你知道我最想了解什么吗?”

    严徽道:“臣斗胆猜测。陛下最想知道的,还是京中权贵们彼此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究竟如何。哪些可以供陛下利用,哪些则应当斩断。”

    长孙婧低垂着眼,一脸若有所思,却并未反驳。

    严徽裣衽,再度跪拜:“臣想将这些名册全部完成,还望陛下准许臣调查百官,京城百姓之权。”

    长孙婧将书册卷着,在掌心轻击,目光幽深。

    “御史才有监察官员的权利,你一个后宫侍君,却想给百官摸个底,好大的胆子。况且,刺探阴私不是君子所为。你做的这事,要是传出去,可是要被人所不齿的。”

    严徽却正色道:“世上之事,分可为和不可为两种。而不可为的事中,又有一种不可为,但是应当为。臣想做的事,便是这类不可为,却又应当为的。”

    他抬头注视着长孙婧:“陛下是代天驭宇之人,可若连下的人和身边的事都不能彻底掌控,又如何驾驭他们呢?”

    长孙婧眉尾轻挑。

    “陛下中有能吏而无恰当的官职给他们。而那些世家豪族的子弟,霸占着官职,彼此相护,陛下的人即使被强行安插进去,却总是遭受排挤欺压,无法发挥才干。陛下苦此已久。”

    这也全正中红心。

    “臣入宫来到陛下身边,就是为陛下分忧的。臣愿替陛下刺探情报,发其阴私,协助御史清理朝堂纲纪!陛下要用臣做什么,臣都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言毕,再度拜在女帝身前。

    长孙婧坐下,缓缓开了口:“子瑞,我不可能公然下谕旨给你。你只得暗中行事。你是读圣人书长大的,你未必做得来这种活儿。”

    “事在人为,陛下。”严徽道,“臣并不是单打独斗,臣的背后有陛下。只要陛下支持,臣无所畏惧。”

    “你是真不想要声誉了?”长孙婧问。

    严徽道:“臣是后宫侍君,一不审案,二不判案,更不干涉朝政。只要情报无误,臣何错之有?”

    “你不怕被人怨恨?”

    “怨我之人,必然有犯法违纪之处。”严徽道,“被这等人怨恨,不是恰好能明,臣站的是天地正气的一方。臣纵使在阴暗中行走,却是身正影直,心中无愧!”

    屋外寒风呼啸,落雪无声。

    屋内,地龙烧得暖暖的。严徽心绪激动,伏跪在地上,鼻尖后背出了一层细汗。

    长孙婧低头翻着书册,有半晌没有开口,屋内只闻翻书声。

    寂静之中,严徽听长孙婧的声音从上头传来。

    “这条路,一旦踏上了,便无回头的会了。”

    “臣知道。”严徽平静道,“臣已深思熟虑了数日,才做下这个决定。人生在世,光阴有限。臣只想在有生之年,尽绵薄之力为陛下效劳,做下一番事业,不枉此生!”

    又抬起头望了女帝一眼,咬牙道:“臣已给家中去信,请父母弟妹动身上京,与臣共进退。”

    这就是主动将家人押在京城里,位于女帝的监视之下,以表明自己绝对的忠心了。

    到此刻,长孙婧终于缓缓地点了点头。

    “那么,先拿出一个详细的章程来吧。”

    严徽听了,从袖子里取出一本奏折,双奉上:“请陛下过目!”

    他早就将一切都准备好了。

    长孙婧注视着严徽,露出了一个悠远深邃的笑意。

    -

    近正午的时候,风雪终于停了。

    严徽披着一袭墨蓝色的披风,带着一名内侍,离开了枢正殿。

    这年轻男子的背影笔直英挺,步伐稳健又不失豪迈,已有些大气将成之相。

    贺兰敏君站在窗口,眺望了片刻,转身对长孙婧道:“陛下终于确定是他了?”

    长孙婧将那本书册放在茶几上:“他最合适,我们不是一早就讨论过了吗?”

    贺兰敏君点了点头:“聪明,圆滑,野心勃勃,迫切想要出人头地,而且没有退路。最关键是,严少侍家世平庸,没有靠山,只能依附于陛下。”

    “只要我还是天下之主,他就会依附于我。”长孙婧更正,“人与人之间,没有绝对的忠诚,只有权宜衡量后的取舍。”

    贺兰敏君露出苦笑,“严少侍领悟得也快。光是画这个图,就需要好几日。他怕是被您遣回后宫后,就立刻想明白了。也不枉陛下花了这么多功夫,敲打琢磨他。”

    长孙婧道:“通常来,聪明到他这份上的男人,因为难掌控,都不大讨喜。可他偏偏又有一股憨直的正气,虽然野心大,可是心性还是纯良的。至于他这份纯良能维持到什么时候,就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贺兰敏君道:“旁人却都觉得陛下宠他,是因为他那张脸。”

    长孙婧淡然一笑:“既然人人都觉得我会迷恋那一张脸,我何必让他们失望?”

    -

    时间进入十一月下旬,京城里虽没再下雪,天却越发寒冷。

    述职的官员该进京的也全都到各部报了道,剩下的便是等着部里考核政绩。有门路的四处活动,来年是升是降,一半看政绩,一半就看眼下活动得如何了。

    没有门路的官吏,就省去了这一道工序,要不访亲会友,要不就拾掇拾掇,准备过年了。

    只是近来京中发生了一些事,让不少人隐隐觉得,今年这个年,恐怕过得不会很太平。

    先是十月里的时候,女帝接连封了两个阁君,又将高东节度使之子,玄霆阁君赫连氏封为四品中侍,赐住清凉殿。

    赫连斐位分虽高,可宫里最受宠的那一个,依旧是严徽。

    十日里,长孙婧有一半多的日子都歇在严徽那里,又给严家赐了府邸田庄,只等严家人抵达京城后入住了。

    严徽不再去枢正殿,可“秉笔侍君”之名已响彻了京城。不仅如此,他还被女帝封了一个“御笔使”,准他宫外行走。

    这个“御笔使”做什么呢?便是在京畿一代到处走访游历,搜集有趣的故事,编写一本中京风物志,念给女帝听。

    旁人看来,这不过是女帝和侍君之间的一个情趣,是后宫邀宠的段罢了。

    可是凭借着“御笔使”这个金字招牌,严徽可以冠冕堂皇地在京畿各地随意游走,见他想见的任何人,查他感兴趣的任何事。

    严徽迅速组建了一套班子,亲挑选了数名出身京畿,聪明又忠诚的内侍。每个内侍在宫外都有亲友,又招揽了一群食客,随时能在坊间、乡间行走。

    京城里各家各户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就在一条条真真假假的传中,越发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