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今臣战船,尚存十二
半夜刚过,还在睡梦中的朝鲜水师官兵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三声震天动地的响声。
顿时间,四周一片火光冲天,喊杀声不绝于耳,本来就已经是惊弓之鸟的水师官兵们更是惶恐万分。
“倭寇杀过来了!大家都快逃命!”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这更让所有人心惊胆战。
士兵们纷纷抱头鼠窜,心中只想着逃命,再无战意。
整支朝鲜水师已经彻底崩溃,还没跟倭军交上火,就已经自己乱起来了。
倭军调集而来的500艘战船没有遭到任何抵抗,争先恐后地冲入漆川梁,心可算是能报仇了。
他们对于朝鲜水师的恨意已久,即便是明军入朝之前,李舜臣也带着朝鲜水师给予他们不少打击。
现在李舜臣被换掉,倭军大仇得报,肯定是不会下留情的。
倭军士兵跳上无人值守的朝鲜战船,见到偶尔出来的朝鲜士兵直接砍杀,然后开始放火烧船。
混乱中的朝鲜水师毫无还之力,只能任人宰割。
还有一部分朝鲜残兵退至巨济岛的谁是基地,他们希望原本坚固的,数百人纷纷跳船,希望游上岸边逃生。
却不幸受到早已久等的细川忠兴的热情招待,更添无数冤魂。
细川忠兴也是捡了个大漏,他刚从日本安葬完自己的主公返回朝鲜,德川家康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
结果无意之间经成了在朝倭军战绩最好的人。
光州被围的时候,他杀出重围,带着自己主公的尸体离开,被称赞忠义。
回到战场,接着就来打已成一盘散沙的朝鲜水师。
不得不,命真好。
待得天色渐明,惨烈的战斗才渐渐平息。
经过这一战,朝鲜水师几乎全军覆灭,这位上任没多久的水师提督元均也死于乱军之中。
据生还者描述,元均的旗舰好不容易冲出了倭军的包围圈,但倭军已经发现了这是敌方的旗舰,仍在后面紧追不舍。
元均的船只刚刚靠岸,朝鲜水师的官兵便都一哄而散,逃命去了。
谁也没功夫搭理这个昏聩无能的元均。
元均跑不动,终于在一棵松树下被追上。
其结局如何,后人不得而知,但想必不是当场被格杀,就是被拖回倭军大营砍了。
元均的死活轻如鸿毛,但他是带着一百多艘朝鲜战船和一万多水师官兵一起死的。
这就影响大了。
留在巨济岛的明军水师副统领邓子龙提前一步就带着明朝战船走了。
自动朝鲜倭乱以来,朝鲜水师战绩却是不错,从未吃过败仗。
所以很多朝鲜水师的官兵也有一些骄傲自满的情绪,对于初来乍到的明军,很多人并不太尊重。
再加上元均本人听不进任何劝告,邓子龙也是没辙。
他不想朝鲜水师战败的时候被引火烧身,也只能带着队伍撤了。
朝鲜那边唯一生还的高级将领是一个水使。
他跟邓子龙一样,早看出全军停泊在漆川梁的危局,数次向元均进言,但都被置之不理。
邓子龙可以走,他却不能走。
无奈之下,他只得约束自己属下2艘战舰,要他们保持高度戒备状态。
果然不出所料,倭军来袭,朝鲜水师大败。
只有这个水使旗下的2艘战舰由于早有戒备,才逃得大难。
这个水使回到了巨济岛,深知倭军不久就将占领这里,守是守不住了。
为了不让岛上的资料和船坞被倭军占领,他干脆一把火把兵舍,粮草,船厂等等都烧了个干净。
岛上民众也被指引到安全地带避难。
五天之后,漆川梁的败报传到了平壤,国王李昖和文武百官大惊失色。
危难之际,朝鲜国王终于又想到了李舜臣,那个在之前的战争中一直保持不败的神话。
他赶忙下令让李舜臣从监狱里出来,并且官复三道水军统制之职。
可是此时的朝鲜水师仅仅剩余2艘船了,而且龟船都没了,被倭军直接当柴火给烧掉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李舜臣又凭什么扭转乾坤?
离开了平壤监狱的李舜臣看着外面的天空,百感交集。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整个世界已经是天翻地覆。
原本大好时,跟明军水师联合起来封锁海港的计划破产了。
朝鲜水师只剩下了十二艘板屋船。
不过李舜臣并没有过多感怀伤秋,他提出,先去一趟南部,整顿一下水师军务,稳住阵脚,再行决断。
国王李昖二话不,直接允了。
从平壤南下,一路经过汉城,水原,最后抵达了光州。
李舜臣的心情也愈发沉重。
一封一封的信报送到了自己的案头,他这时候才确切的知道,元均把他苦心经营的水师败坏成了什么样子。
李如松、陈璘、秦良玉一起接待了他。
此刻,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明军水师刚刚全军集结完毕。
本来这个时间应该是两军正式联,封锁海岸了只可惜
陈璘更是提出,让李舜臣登上明军水师的战船,重整旗鼓,再次寻找会。
这个时候,那个逃出生天的朝鲜水使也把整理好的当前朝鲜水师情况送到了光州。
确认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目前朝鲜水师只剩下十二艘船,不到一千人了。
朝鲜国王也发来了新的命令,他希望李舜臣找一个关隘口,直接把剩下的这些船只都给毁了,再结合木桩铁链之类的装备,阻拦倭军水师继续西进,侵犯光州。
不过,李舜臣并不打算这样。
他在光州,写下了一封请战书,委托李如松等人递交给朝鲜国王李昖。
在信中,他写道:
“今臣战船,尚存十二,出死力拒战,则犹可为也战船虽寡,微臣不死,则不敢侮我矣。”
写完这封书信,谢绝了明军的好意,他离开了光州,乘船前往了古今岛。
这里是最后一个朝鲜水师的基地,剩下的十二艘战船就在此地。
看着一心赴死的李舜臣,明军也很着急。
只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更多糟糕的消息接踵而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