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坦克进攻

A+A-

    第54师团防守的阵地,叫做兴隆镇,这个镇子战略位置非常的重要,可以是整个辽宁的门户了,通过兴隆镇就能破入辽宁境内。

    虽然整个兴隆镇不大,由于战略位置非常的重要,所以在这里驻扎着54师团和重炮旅团。

    我们的第9野炮师,不断的发起炮击,一颗颗炮弹在空中带着一道道的火焰气浪怒砸而下,一阵山摇地动。

    野炮师师长查扬此时就站在高处用望远镜查看着,不断的调整漏洞,虽然这个镇被轮番的炮轰,但是大量的残存堡垒与战壕,密密麻麻的,足足十几公里。

    毕竟是一个师团的阵地。

    通过望远镜,查扬可以敏锐的察觉到,这些阵地外围还有一些新的水泥工事,看来是最近抢修的。

    这些工事对于铁血军的进攻,形成了阻碍,他毫不犹豫亲自测绘距离标尺,然后朝着这些建筑下达了轰击的命令。

    在查扬的调整之下,很快的身后的炮兵阵地传来的震天的轰鸣声,天空之上一声声尖啸,一颗颗炮弹砸了过去,场面非常的壮观。

    这种大规模的轰击,查扬从望远镜中,可以清楚的察觉到,那一处一处的堡垒群建筑,被众多的炮弹范围式的覆盖着,不到几分钟,那些建筑直接被削平,炸飞的炸飞,塌陷的塌陷。

    这些建筑都是水泥钢筋的堡垒,但是这些堡垒被铁血军的炮弹轰中之后,摇摇欲坠,十发炮弹之后,就是四分五裂。

    每一座堡垒里面的鬼子直接给闷在了里面了。

    就在野炮师开始炮击的同时,两个坦克师已经发动了进攻,六百辆的坦克组成庞大的钢铁洪流朝着鬼子防御阵地开去。

    兴隆镇虽然地势较高,但只是地势平缓坡度,龍式坦克的爬坡能力很强,所以在这片区域,如履平地。

    六百辆坦克组成了钢铁洪流,朝着古田辰维的第54师团而来,几个步兵师缓缓的跟着坦克后面前进着。

    庞大的坦克群和众多的三个步兵师,组成了强大的阵势,目的跟明显,就是一举冲垮鬼子的防线,然后吃掉这个师团。

    六七万人吃你的三万,还不是到擒来之事。

    坦克所过之处,扬起了大片的尘土,大地都在颤抖,远远望去非常的壮观。

    这么多的坦克,声势是如此的之大,在炮群发起总攻的那刻起,鬼子就知道了。

    知道又有什么办法,只能看着缓缓而来的声势壮观的两个坦克师。

    大谷慎太郎是一名少佐,他在半个时之前,就开始检查自己的防御阵地,希望自己的阵地在铁血军的炮火之下,能坚持住。

    检查各项措施之后,大谷慎太郎便回到了他的枪阵地,作为一名中队长,他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最艰苦的地方,就是他要去的地方。

    枪阵地,都是以沙袋战壕累积而成,两铤九二式重枪和三铤歪把子轻枪设在那里。

    他已经和部下在这个阵地坚守了五天,每天都在炮火中度过,索性周围挖了很多防空洞,要不然他也不知道在哪。

    其实像大谷慎太郎的阵地有很多,外围的三四公里的位置上,基本上不是战壕就是枪阵地,要么就是堡垒和暗堡,这是第二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的堡垒已经被铁血军的大炮给轰掉了。

    大谷慎太郎刚刚抵达枪阵地,就突然听到一种“轰隆隆”的声音。

    震耳欲聋的暴响将大谷慎太郎猛然惊动,还没抬起头来,就感觉到剧烈的地动山摇,旋即巨大的气浪呼啸而来,大谷慎太郎被猛烈地掀飞到了空中。

    “八嘎”

    他只来得及骂出这一句,就晕厥了过去。

    山摇地动,只能用山摇地动来了。

    巨大的轰鸣声,就像是无数匹战马一样奔腾着,却比战马还要凶悍,因为是坦克在前行。

    炮声渐渐停止,坦克的发动的声音却紧接着响彻了天地,鬼子们纷纷的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只见远处一片灰蒙蒙的,大量的坦克正在这里冲来。

    另一个少佐正在冲着香烟,当看到对面出现大量的坦克的时候,表情立马凝固了起来,嘴里的香烟也“啪”的一声掉在地上,赫然大叫起来:“敌人的坦克来了,快还击,快还击!”

    然而,他的喊叫也是无用的,因为鬼子没有反坦克炮,即使有也不是装备给他们的。

    鬼子的反坦克炮都很稀缺,因为在亚洲,根本没有多少坦克,而且坦克都是脆皮,大口径的重枪和口径的加农炮就能击散。

    此时工事里的古田辰维不断的走来走去,他已经被炮火炸的有些晕头转向了,各方面的阵地都在告急。

    铁血军开始大规模的反攻了,他的前线阵地被重炮狂轰滥炸,防御阵地上各工事损毁严重。面对铁血军的进攻,他也是没有什么办法,只能仰仗着帝国勇士的英勇了。

    古田辰维听着外面的炮声,令他的眉毛更皱了起来,听着炮声,铁血军的反击力度不呀。

    此时,一名鬼子通讯兵神色焦急的走了进来:“师团长阁下,铁血军出动了大量的坦克,坦克后面则是大量的步兵!”

    闻听此言,古田辰维脸色大变,不可置信:“铁血军出动了坦克,有多少?”

    鬼子苦涩道:“不知道,铺天盖地,您还是自己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