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张汤与汲黯二人的话,公孙弘听在耳中,而且他也意料到了事情的紧迫性,还是早下决断的好。
那么作为丞相,他也有规劝的责任,既然事已至此,不如顺水推舟。
这二人都如此坚决了,
那满朝文武估计也当是相同的想法,枪打的一直都是出头鸟。
“陛下,臣以为两位大人得有理。”一直沉默的公孙弘也接过汲黯的话道。
“齐王自尽一案,主父偃是属首恶,陛下若不诛之,则宗室不服,更无以服天下矣。”
事情到了这一刻,刘彻的心里就明白了,主父偃是救不回来的了。
这三位平日里意见经常相左,但为大汉江山殚精竭虑的大臣,今日竟然巧了,在主父偃的问题上是如此的一致,足可以见,主父偃为祸之大,上及宗室下怒百姓,不除不足以服天下。
这也的确,政风之清浊,实在关乎于存亡,若因皇帝任性,独放过主父偃一人,而导致风气败坏,这恰是他决不愿意看到的。
而且刘彻气的不是主父偃逼得齐王自杀,是他贪污受贿。
“好好好,诸位爱卿心系社稷,朕甚感欣慰,那么朕不再固执,就依卿等所奏,将主父偃斩于东市,族其户,以儆效尤。”
可这时候,一听到族其户,汲黯马上变脸了,又话道:“这斩主父偃即可,然族其户不可。”
张汤问道:“这又是为何?”
叹了一口气,汲黯继续道:“你们可能不知情,据臣所知,主父偃在京并无家,家乡也只有一个妹妹,如果轻易因为此案而株连,伤及无辜,臣恐会激起民怨。”
“也对,爱卿之言,不无道理,那此案就诛杀了主父偃一人,其他人可不再追究。”
了解了主父偃一事,刘彻又征询了对齐国的善后事宜。
这三位大臣统统认为应趁齐王自杀之际,除国设郡,将削藩向前推进,加大成果。
“自古以来谏言出于臣下,国策便定于朝廷,传朕旨意,这齐王自杀了,无后,国除设郡,归属朝廷。”
刘彻转而对汲黯道:“朕信任你,想让爱卿主掌赏罚。
记住!今日朕命爱卿将主父偃所犯罪行,比照我朝律令,以文书形式广发各个郡国,以此为戒,从今以后,再有如主父偃者,诛无赦。”
在场众位大臣无不为刘彻此举敬佩,这一招既警示了各诸侯国,又将削藩之策更进一步,实为一举两得。
可这些人可以忘记,但是刘彻怎么能忘记主父偃在新制没有进展之时,提出的“推恩”之策呢?但是这主父偃的所为,是让他既感愤怒,又感惋惜。
不仅仅毁了大好前途,甚至于连性命也搭了上去,
国法至上,但人情不废。
事到如今,他还是想保留主父偃的体面,一再叮嘱张汤不可将主父偃视同普通罪犯,更要在饮食起居上给予优待,又要公孙弘到廷尉诏狱宣诏,明指其罪行。
在场大臣无不动容
公孙弘闻此感动道:“现主父偃虽罪不容赦,然而若是闻陛下如此盛恩,亦无憾矣!”
讨论结束之后,刘彻遣散众臣,直接让公孙弘留了下来。
当然,
不是为了那个马屁。
刘彻将新的职官任事提到了公孙弘面前:“丞相,你知道么,御史大夫张敺已向朕提了辞呈,朕本意是不肯的,但朕也知道张敺精于武备而拙于文事,履职行事,颇多不便。
所以呢,朕允了他的辞呈,朕一时间没了主意,爱卿以为何人可继任呢?”
公孙弘想了想道:“陛下,您以为这汲大人如何?”
“这两人是怎么了?”
刘彻心想。
真是奇了怪了,前不久,他们俩还当面相互诘难呢。
看皇帝不话了,公孙弘就已看出了刘彻的意思,遂直截了当地道:“陛下,您一定想起了汲大人前不久在宣室殿当着您的面诘难臣的事了。
不过在臣看来,此举正是汲大人可敬之处,而且臣事后细细想来,那汲大人的指责虽有些过分,然确有其事,臣要是寒酸过度,也有损我朝声誉。”
“哈哈哈,朕倒是看出来了,二位爱卿皆为性度恢廓之人。”
公孙弘转言又道:“其实不止汲大人,严助他同样可以胜任”
本来,刘彻就尤其看重公孙弘这老学究的谦恭和谨慎。
尤其是在这主父偃一案中,更让他感受到公孙弘的严以律己和清廉奉公,于是对谁接任御史大夫之职便心中有数了。
刘彻认为,就处置国事的能力而言,汲黯确实在严助之上,但他太刚直,锋芒外露,若是位列三公之后,协调朝野多有不便。
相比之下,严助这人就更成熟一些,他不仅学识渊博,政风端庄,处事中庸,而且还在许多的场合中,都从容淡定。
他的资历是少了些,可如果朝廷全是老者腐儒,有那么一两个年壮力狂者在旁,会使自己的决策更稳妥,更完善。
至于公孙弘这里,他既然提出了人选,除了点头同意之外,大概是不会提出异议的。
金俗一进长信殿,就直接扑倒在了太后面前,哭着喊道:“母后!救救仲儿!母后”
太后懵了,一大早哭天抹泪的,这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最近几天,金俗心中的寒冷比冬季从塞外来的寒流更让她感觉到冰冷。
这些日子,她常常就着暖炉一个人呆呆地想着心事。
想母亲当初抛下她到宫中做了美人的往事,想同母异父的兄弟,当今的皇帝从安陵接回她的情景。
想进宫后与姐妹相处中遭遇的冷遇,想她的女儿娥儿心力憔悴的婚姻
这么思前想后,她就觉得为什么同样是人,命运竟如此迥异呢?
娥儿怀着一颗破碎的心从淮南国回来了,近一两个月来,她都不敢直面娥儿以泪洗面的模样,更不敢聆听她饱含心酸的叹息。
而且最让她担心的是,娥儿自从回来后,从不见人,甚至太后这里也不来了。
这样下去,该怎么得了?
她咽不下这口气,他们也太不把太后和陛下放在眼里了。
如今她的儿子也犯下大错,她怎么忍受得住,她真正还可以依靠的,只有太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