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铁索横江
太初宫城外的丞相官署,丞相诸葛恪、太常滕胤、与中书令韦昭、尚书仆射孙嘿四个当今孙吴朝堂最为尊贵的人会聚一堂,商议着朝事。新任马闲兵都督朱恩、羽林骑都叔张约与五常营都督唐咨也一起与会。
“诸位,自先帝逝世以来,朝中诸事已告一段落。现在老夫最为担心的是北面魏军来侵。我们必须做好准备。方可保无失。”诸葛恪开门见山道。
“丞相的是,先长江恒王遇害,先帝甫掌职权,曹贼就率百万之众下江南。幸有赤壁之胜,方有我孙吴基业。蜀先主逝世,后主上任,北魏也曾大举攻蜀。今我孙吴先帝刚逝,北魏必不会放过些等会。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滕胤拱道。
“滕大人的是,吾筹赞同。”韦昭、孙嘿也拱道。
“那好。朱营督,唐营督,张营督,你们议议,我们当如何防备?”
“丞相,诸位大人。”朱恩走了上前,向众人拱道,“以吾观之,今吴魏相持于荆扬一线,边境诸郡,魏屯兵三十余万,可随时抽调二十余万南侵。魏南侵方向,无非是两个地方。一是调荆襄、江夏之兵,攻我南郡,武昌,另一方向是出巢湖,沿濡须水,取濡须坞,再渡江直攻建业。两路之中,尤以攻我建业与其最为有利。占了濡须坞,则进右渡江南下,退,则可固守濡须,得享江湖之利,有利训练水军,与我东吴争大江之利。”
“朱营督的甚是。”唐咨、张约点头道。
“若如此,可有何策?”诸葛恪问道。
“丞相,吾以为,要守好濡须,必须重修东兴大堤,以遏巢湖之水。我紧守大堤,则魏兵不能沿濡须水而下,自不能取我濡须坞,危胁建业。”朱恩拱道。
“重修东兴大堤?”众人俱是一愣。
“丞相,先帝黄龙二年(230年)始修东兴大堤,后以不利于我水军,又废置不修。丞相如修东兴,恐不利于我水军出入巢湖。”尚书左仆射孙嘿道。
“孙尚书多虑了。今我弱魏强,我吴国当安守待变,已无力进取巢湖了。”唐咨上前道。
韦昭、滕胤相互看了看,两人心知修这东兴堤应是诸葛恪已下方略。
韦昭上前,问道:“丞相,不知重修东兴大堤需要人力几何?如今农事繁忙,恐不宜肆抽调劳役。”
“韦大人,我等已计划明白,重修大堤,并不需花费多少人力。我们只要沿用旧堤,重加修恐即可。只是为了方便守住大堤,防备魏军毁堤,我们还得在大堤两端的濡须山与七宝山修筑城池坚守。城池修筑在两山险要之处,又紧邻濡须坞,不需多少人即可长期坚守了。整个工程,约须5万余人,约半月可成。”
“韦大人,五万余人,我等禁军随行,只须抽调民夫2万余人即可。如今农忙之时已过,农村有好些闲余劳力。朝廷作些钱粮被贴,征调2万民夫当不在话下。”张约上前道。
“如此,吾等附议。”滕胤、孙嘿拱道。
“好,明日我当奏准殿下,兴建东兴大堤。”诸葛恪决定道。
第二天是个朝会,只有少部分勋臣宰辅参加。孙亮也不敢怠慢,早早起身,穿戴梳洗完毕就来到金乌殿。
“诸卿有事速奏,无事退朝。”,群臣见礼完毕,朝仪黄门拖着长长声间叫道。
“陛下。”诸葛恪走了出来,道:“为防备魏国来犯,吾等计议,欲重修东兴大堤,以遏巢湖之水,依大堤左右结山峡筑两城守之。请陛下允之。”
孙亮一愣,牵动吴魏东兴大战的东兴堤这么早就提出来了。按原来历史,一是大工程一般都是在农闲之时进行,筑堤自当在十月之后了。何况现在也不是河道枯水期,修河筑堤耗费增加不少。
“诸卿以为如何?”
“臣等附议。”滕胤、孙嘿走出臣班,拱道,只有韦昭欲走出似有话。
“韦爱卿,你认为如何?”孙亮看见了,点名问道。
“陛下,臣以为,此事尚待须慎重。”韦昭拱道。
“哦。”孙亮有些意外。按理,这等大事,诸葛恪必然事先统一思想了。听到韦昭开言,诸葛恪、腾胤等都看了过来。
“陛下,诸位大人。”韦昭向众人拱道:“东兴大堤,以遏巢湖之水,固我江防,乃先帝始作。后又因不利于我水军又废。今作东兴大堤,仍然不利于我东吴水军进出巢湖。二是时不当,现在修筑,将抽调大量民夫,耽误农时;三是修筑大堤及建城坚守,恐招魏军大举进攻。故此,敬请陛下及诸大人慎得为之。”
“陛下,东兴大堤固然不利于我水军活动,但也限制了魏国水来来侵夺我濡须,真面建业。东兴大堤修筑好后,我可凭少数人马即可据东兴而守。当下农忙已过,抽调些许农夫,辅之以军士,短短十余天即可功成。征调民夫,可由朝廷发放补偿,民必乐与征发。”诸葛恪上前道。
孙亮点了点头,道:“丞相与韦卿家言之都有些道理,不如折合两人之意行之,怎么样?”
“陛下,当如何行事?”见孙亮要结合两个意见,众臣都有些疑惑。修或不修?这如何调和。
“朕听丞相所言,修大堤以遏巢湖之水,但不利于我水军活动。不如,必修大堤为修建铁索如何?修几道大铁索,上面尖锥,横于江面,敌船遇之必毁。我方水军行动之时,又可放下铁索,让其沉入江底。阻敌之时又把铁索拉出。原于两山险要处筑城,仍当进行,以护铁索。如此,则又能起到筑堤之效,又能少征民夫。不知是否可行?”孙亮无耻地抛出几十年后铁锁横江的招术。当初孙皓的铁索横江被人给烧断了,那是水战先打输了,没了水军牵制,自然留给铁索由人处置。如今,两端建有城池,有兵卒守护,下游不远的濡须口再屯些水军,自然不容易被毁了。
“这”众臣都傻了眼,琢磨起来。
“陛下,这东关、西关分处铁索两端,如何呼应?”一个大臣上前问道。
“自可通过船只联系。敌人大批前来,就有有大堤又能如何?还不是能轻易被切断两城联系。两城被围,自当派出援军相救,凭两城少量兵卒,如何呼应,也不能自行退敌。”孙亮淡淡道。
“陛下天资颖,臣叹服。”恩索了良久,诸葛恪有些丧气地拱道。
“臣赞同。”韦昭拱道。
“陛下圣明,臣等赞同。”滕胤等大臣俱拱道。
“那就这样吧。打造铁索及筑城之事,就由丞相负责实施吧。”
“臣领旨。”诸葛恪上前拱应道。
见东兴之事协商完毕,孙亮双道:“丞相,诸爱卿,如今我东吴工商兴旺,强国利民。但据言,有官吏任意侵夺工商之利,又有奸商刁民以次充好,食言失信侵夺他人利益,引起纠纷。有道是法为事设,朕欲制定商法,规范朝廷商税征收,规范工商从业行为,保陪从业人员利益,作为裁判工商纠纷依据。诸卿以为如何?”
“陛下,吾意以为可。正如陛下所,法为事设,今工商纠纷日多,当设商法以作裁量,公私两便。”诸葛恪想了想,道。
“吾等亦以为可。”韦昭等人也不是食古不化之人,俱拱道。
孙亮大喜,道:“如此,就由中书令韦昭会同相关人员,起草商法,再交于丞相及朝中诸卿一并审定,再予颁布。”
“臣领旨。”韦昭拱道。
再议了会事情,孙亮也十分配合,俱同意诸葛恪安排。须臾事情议完,朝会在黄门太监的喝令下退朝。
这次朝会,孙亮觉得十分的舒畅。令他满意的倒不是因为东兴的铁索横江,而是商法的开始制定。事先,孙亮还担忧会有不少阻力,想不到十分简单地通过了。看来,得准备些人,把商法编出来,给韦昭作作参考了。
散朝之后,诸葛恪回到丞相府,朱恩、张约就走了过来,道:“丞相,东兴之事如何?”
“成也不成。”诸葛恪笑道。
“丞相,这如何?”
“陛下允许东兴筑城,但把建大堤改为铁索横江,铁索上布铁锥心遏敌军船只。你们看如何?”诸葛恪道。
“这这铁索横江之策真是由陛下所提?”两个倒吸了一口气,朱恩奇道。
“应当是吧。”诸葛恪淡淡道。
“丞相,只怕铁索容易被锈蚀,反不如大堤稳固。”张约想了想道。
“锈了换了就是。这样更方便我水军活动了。丞相,陛下如此聪颖,不可视啊。”朱恩叹道。
“先帝把陛下托付于我,我自当尽心竭力辅之,陛下聪颖,乃是吾等之幸。即可行,尔等可做好准备,等铁索打造完成,再征发民夫随军前往东兴,安装铁索,修筑两城。”
“是。”两人拱应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