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风雨欲来
建兴元年三月下旬,孙亮刚从大治铁场回城,就收到了北魏增兵新野的消息,急忙带着全纪赶往近卫军总参谋部。
总参谋部里,朱据、丁奉、吕岱等人会聚一堂,围着一个大长桌坐着。一个年青的参谋在在上首,指点着墙上一幅大地图解着。
孙亮和全纪轻轻进门,向诸位勋臣点点头,坐在长桌上道,一示意参谋继续。
“经参谋部分析,现曹魏南下仍然是三个方向。其一是自新野攻我襄樊,二是从江夏攻武昌,三是自寿春取新城。三个方向,取新城最不可能。一是新城我军驻有禁军三万余人,且于巢湖,濡须具水军二万人,一旦新城有敌,水军可紧急出动,拊敌之背。且寿春军力只有六万人,进取不足。”
“寿春军力不足,司马师为什么不会从豫州、徐州调兵,与寿春一起合受南下?”丁奉问道。
“这个,这个自然有此可能。但据参谋部测算,就算曹魏不惜余力攻占新城,但有我长江水师,仍不可能南下攻我建业。攻占合肥,于曹魏意义并不大,我军北上,不仅能通过合肥,还能从江夏、南阳北上。”年青的参谋道。
“好吧,继续。”丁奉点头道,合肥对孙吴很重要,但对曹魏意义不大。孙吴据合肥,可北上中原;曹魏占新城,却受制于水军,不太可能没取得水上优势下南下建业。
“是。襄樊对面新野,曹魏增兵五万人,新野现有大军9万人、宛城也有兵力。万人,我襄樊现有近卫军2军师、3师4万余人,近卫军i师丁漫郭一万五千人驻守蔡县。武昌对面江夏魏军万人,我军武昌有近卫军3师2万人,独立师万余人,水军6千余人,曹魏应该没力量攻下武昌。故而参谋部觉得曹魏不可能南下武昌。”
“这么,参谋部是认为曹魏将从襄阳方向进攻了?”孙亮问道。
“目前是这样。据情报,司马昭亲领五万精兵前往新野。极有可能犯我襄樊。”
“有没有可能曹魏主攻方向是武昌,新野魏军只是牵制我近卫军襄樊增援?”另岱问道。
“回参谋长,有这个可能。经参谋部兵棋推演,认为:即使武昌未获增援,凭曹魏一夏兵为是不可南下武昌的。万一南下,我可据城而守,曹魏没有能力攻克武昌,将面临我江陵、紫桑援军。除非曹魏增兵江夏。”
“军情司要尽可能收集曹魏兵力调动情况。特别是江夏敌军力量变化。”朱据肃然道。
“是。”年青的参谋敬了个军礼,退在一旁。
“哈哈,这么看来,平静了半年,曹魏又将有大动作了。”孙亮笑道。
“陛下的是。以臣看来,襄樊我军兵力稍薄弱了些。臣觉得,应调江陵施绩师一部迅速北上,增援襄樊。”
“这是必然,臣附议。”
“臣附议。”
吕岱、丁奉俱赞同道。
“好,就调施绩领两旅北上襄樊,留一旅守江陵。丁温部仍驻蔡县,相回援襄樊。”孙亮道。
“只是如此,曹魏一旦大举南下武昌,江陵就派不出援军了。”全纪忧虑道。
“哈哈,正怕他不来。”吕岱捋须笑道。
“哦。”全纪看了看周围,朱据丁奉都含笑点头,惊道:“这么,诸位认为,曹魏主攻方向仍是我武昌?”
“正是。集中兵力取我武昌,就能将我大吴分成东西两块,曹魏没可能没看到,而且武昌重点性不输建业。从江夏出发,旦夕可至武昌城下,最是方便。”朱据道。
“增兵新野,突击武昌,司马师这次玩的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把戏了。”吕岱点头道。
“也有可能是两面出击。”丁奉道。
“极为可能。”朱据点点头,向孙亮拱道:“陛下,臣请求前去武昌。”
“有骠骑将军坐镇襄樊,我等无须忧心襄樊了。”吕岱,丁奉俱点头赞同。
“准。襄樊魏军势颇大,将军此去,稳住襄樊即可,没有战,不可冒险北进。”孙亮道。
“是。”朱据拱道。
“陛下,有骠骑将军前往襄阳自可保襄樊无忧,可是武昌兵力堪忧!”全纪急道。
“子瑞勿急。陛下已令吕据师一部从柴桑秘密前来武昌了。”丁奉笑道。
“哦。”
“来也巧了。本应是准备打江夏的。不想反被别人惦记着了。”孙亮笑道。
“不是,曹魏不可能从江夏南下吗?”全纪疑惑道。
“据安全局报来信息,曹魏豫州等地有兵力调动迹象,极有可能南下江夏。据传,司马师亲信钟会已从洛阳至安城。另魏扬州胡遵、诸葛诞部也有兵力调动迹象。”洛宏道。
阴云密布,紧张的气氛世传入到建业。城中丞相官署,诸葛恪召集着一众留守的将尉商议着当前的局势。参加会议的有朱恩、留赞、唐咨等人。
孙亮武昌分立,腾胤远走广州,韦昭、孙嘿等西走武昌,建业朝廷显得格外的萧瑟。诸葛恪贵为丞相,一言九鼎,面对着几位文武官员,却显得意兴阑珊。
“丞相,如今新野魏军不断增兵,司马昭亲自坐镇,必然不是无因。恐怕战争不日就会爆发。武昌方面,也调集江陵的近卫军一万五千人北为襄樊。骠骑将军朱据也已从武昌赶至襄樊坐镇。”一个幕僚道。
“嗯。”
“晋文兄,你消息从何而来?是武汉那也来通报,要吾等支授吗?”
唐咨问道。
“武昌方面通报仍没有到,武昌日报上刊有的消息。”那位慕僚道。
“荒唐,如些军国大事,意公然刊登四发。”朱思愤愤道。
“这倒不怕。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大军调动,也藏匿不起来。既然刊告各处,可能是武昌方面刻意为之。”唐咨笑道。
上首的诸葛恪点了点头。
“那丞相,我们是否要有所动作?”白发苍苍的老将留赞问道。
“诸位,你们怎么看?”诸葛恪问道。
“丞相,我看我们宜静不宜动。我建业6万禁军,近半驻扎在新城,若曹魏有动,在我新城方面也必有所动作。武昌方面陛下想必也有安排。以属下看来,我军必须增援新城。”朱恩拱道。
“增援新城?那荆州怎么办?若荆州失利,陛下怎么办?荆州近卫军一旦战败,则荆州不能保,新城早晚也不可守。”留赞急道,“丞相,属下认为,我军应做好西援武昌的准备。”
“子询,你怎么看?”诸葛恪问左将军唐咨道。
“丞相,以未将看来,我建业一面当增兵新城,另一面,也要做好西援荆州准备。陛下那边也没有通报。听闻荆州、江州诸地都实行了差别地赋,军粮颇为紧缺。不如由建业先期送些粮草到武汉以供军需。”唐咨拱道。
“丞相,荆州地广,粮田颇多,彼自搞些什么差别地赋,致使军粮短缺,关我建业何事。如今我建业人口众多,军粮也是紧缺。”一个幕僚低声道。
“住口。建业乃吴国之都,荆州也是吴国之地。武昌更是陛下驻跸之地。岂有生分之理。”诸葛恪沉着脸喝道,幕僚羞愧地退下。诸葛恪看了看众人,道:“那就这样,唐咨,你领一万禁军携带粮草用具增援新城。即速出发。千万稳住新城方向。”
“是。”唐咨拱应命。
“朱恩,你让水军输送粮草两万石到武昌去。建业禁军,高度戒备,做好应援准备。”
“是。”众人齐齐拱应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