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困龙升天
蜀国的情况第一时间就被传入建业,总参谋部对蜀魏局势进行了分析。蜀魏两国战局,现在关系着吴国的战略动向。孙亮与全纪、洛宏一起,参与了参谋部的分析会议。
“陛下,各位大人,如今蜀汉大将军屯田沓中,标示着蜀汉已经全面转入了防御。参谋部认为,蜀汉采用的敛兵聚谷还是有一定作用的。蜀汉因为兵力短缺,放弃了汉中外围的一些要点的守卫,集兵于阳平关,汉城、乐城等主要城市,若蜀兵来攻,则蜀兵得以收缩兵力,据城固守,野外坚壁清野。魏军若不能破城,又得面临后勤线过长,缺少缺粮,誓必退兵。那时沓中的大将军姜维领着沓中精力,以逸待劳,领兵出击,魏军可能于汉中大败。”参谋道。
“但如果汉中被魏兵攻克呢?”全纪问道。
“那蜀汉只能退守剑阁天险了。曹魏依然没什么希望入蜀。”
“哦,那这样,曹魏是没办法灭蜀了?”
“也并不同没有希望,只是战争时间会拉长不少。例如,曹魏大兵进入汉中,蜀汉汉中郡失支,益州失支屏障,早晚还是会被曹魏攻克的。”参谋道。
这事情总不是绝对的。全纪点点头,不复再言。
“那依总参之意,曹魏会何时入蜀?”孙亮淡淡道。
“现在曹魏在甘陇、雍州之地步署基本完成,总参觉得,魏国可随时出兵入蜀。”参谋完,退在一边。
“陛下,你看咱们是不是该动起来?”丁奉拱道。
“应该还有些时间。前线作好战争准备,待魏军攻入汉中,咱们开始进攻不迟。”孙亮考虑了会道。
“咱们作战方案要不要调整?”
“大战略不变,细节就放给前线。不过,如今西南基本已定。第五军抽调师海运至吴兴,并调還一部入昌东、昌南。”
“陛下是准备南中方向?”
“虽魏兵不能轻易入蜀,但也要防魏出其不意奇兵入川,蜀汉速败。我军要有所预备。昌南两郡,可相占领南中,荆州一部,要做好攻占永安城准备。”
“陛下的是,蜀汉如今困顿,是有速败可能。只是第五军师海运至吴兴,陛下是想偷袭徐州?”丁奉问道。
“我军襄樊、淮南、豫州一带当面敌军力量颇强,也必有备,恐不易突破。5军第师驻吴兴,可相取广陵。航海舰队、华夏公司也可以出动,从济州郡渡海袭青州或徐州之地。”
“好,总参就按陛下旨意安排下去。”丁奉点头道。
吴国各地积极准备,但入蜀之战一直未能打起来。
在等待中,孙亮却等到了人生的第一个孩子。
华夏40年,皇后全婷为诞下一子,年方十七的孙亮做了父亲。对此,孙亮百感交集。岁,这还在学校为高考而奋斗呢,这个时空,老婆孩子都有了。
孙亮大宴群臣,大赦天下。朝野上下一片欢腾,舒缓了南北紧张的战事氛围。
孙亮这些天,草草处理完政,得闲就往后宫跑。可总被洛珍等推了出来,孩子也被待女们宝贝似地呵护着,也插不上。只好又回昭和殿去接见大臣,处理政务。
现在做事得更上心些了。一般家庭,为了孩子,至多多做些,多置些产业,而作为皇家,若不认真些,那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好在现在政事被疏理的紧紧有条,军事上也有总参那边负责,自己若冒然插倒更不好,只是时不时盯盯就行了。
曹魏洛阳,司马昭总揽着朝中军政大权,对内外的掌控愈见严密,朝堂内外充斥着司马氏亲信,忠心曹魏的臣子或贬斥出外或夺官回乡。官员任免俱出于大将军府,原来还会通报魏帝,现在更是通报也免了。
又是一个大朝会日,司马昭站在大殿中,豪不顾忌御座上的曹髦,随意呵斥着朝臣,独自对一些政事做着决定。
“陛下,原雍州刺史郭淮病故,臣决定委任诸葛绪为雍州刺史。”司马昭向曹髦拱了拱道。
“近年来,蜀汉多次入寇,雍州刺史之任十分重要,要不多加参祥一二?”曹髦沉声道。
“诸葛绪颇知军事,正是合适人选。因甘陇、雍州之地形势甚是紧急,吾已令尚书台紧急下了昭书,令诸葛绪急速前往雍州了。”司马昭淡淡道。
曹髦一愣,满脸胀红,气得不出话来,朝堂之上,一时也变得十分愧异。
“诸葛绪大将军”
司马昭转过身,一摆衣袖就欲出殿。
“退朝!”黄门待郎高声叫道。群臣跟在司马照身后离去。
曹髦回到后殿,闷闷不乐,大长秋默默地走了曹髦身旁,轻声安慰道:“陛下何须忧虑,大义仍在陛下身上,如潜龙之势,终有飞升之日。今传沛国井中有龙出没,此是我曹魏之运势仍在之兆。”
“龙,象征着人主的德行。在上不出现于天空,在下不出现于田野,却一再屈居于井下,不是好兆头。”曹髦摇了摇头道,在房中走动着,来到书桌旁,拿起笔,写道:“伤哉龙受困,不能越深渊。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
令曹髦万万没想到的是,没几日的早朝,司马昭在处理完一些朝事后,转身沉着脸道:“听闻陛下作潜龙一诗,拟已为困龙,臣不解陛下身居大宝,为何有困龙之喻,诗中更有鳅鳝舞于前一,敢问鳅鳝为谁?”
曹髦被司马昭突如其来的责问惊的一愕,呐呐道:“朕伤井口之困龙,并无任何意义,也无讽喻任何人!”
“不是就好。吾等群臣为大魏惮精谒虑,使陛下得以垂拱而治。若陛下还有所怨责,则吾等只有归隐一途耳。”司马昭叫屈道。
“大将军劳苦功高,大魏一日不可或离大将军,大将军岂能有退隐之理。”有大臣出班叫道,众臣一阵附合。
曹髦看着得意洋洋的司马昭与众臣,脸色铁青,良久道:“大将军辛劳,朕并无见喻、责怪之事。”
“那就好,那就好。”司马昭点点头,拂袖而去。
退朝之后,曹髦召来了还算信任的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三人,哭着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朕不能任他羞辱,你们要助我讨伐这个奸贼。”王经一听吓出了一身冷汗,劝曹髦:“昔日鲁昭公不满季氏当国,起兵讨伐,结果兵败被杀,社稷崩颓,成为天下笑柄,今日司马昭大权独揽为日已久,他收买人心,四方之士都肯为他奋死效劳,根本不在乎逆顺之理。再我们的力量又能有何作为呢?宿卫空阙,兵甲寡弱,陛下没有军队,怎么讨伐司马昭?这样做好比是一个人想治病却病得更深了。陛下三思。”
曹髦从怀中掏出早已写好的“诏书”掷到地上,:“是可忍,孰不可忍!朕意已决,虽死何惧?”完,就去后宫请示皇太后。
此时,王沈、王业见曹髦要动真格的,有些发慌,就对王经:“皇帝发疯了,咱们可不能跟随他自取灭族之祸,还是赶快到司马大将军那儿自首,争取宽大处理。”
正直的王经大怒,指着王沈、王业骂道:“陛下平素是如何对待你们的?如今陛下有求于你们,你们只顾着自己,将置陛下于何地!”
“陛下是自寻死路!如今天下早已归司马氏,就是我们前去,又怎么奈何得了大将军!我家上有老下有,可不能陪他去疯。”王业争辩道。
“既如此,你们也不能出卖陛下。你们不去也可以,但不得离去。”玉经气愤道。
可王沈、王业哪肯听王经所,一把推倒王经,飞奔至大将军府,将皇帝要造反的消息告诉了司马昭。
那曹髦,见自己得不到王沈等人的支持,更是愤恨不了,召集起300余大监、待卫,亲自领着,闹哄哄地杀向大将军府。
王经匍匐在曹髦的皇辇前,哭着劝皇帝回去。可是,他的眼泪,没能阻挡住曹髦维护自尊的脚步。可曹髦举动无疑是飞蛾扑火,以卵击石。
还没出得宫城,曹髦就碰上了司马昭派来迎战的千余名禁军。
这群禁军由贾充、成济领着,叫喊着朝曹髦讨伐大军扑了过来。曹髦仗剑大喝道:“吾乃天子也!你们突入宫廷,难道是想弑君吗?”
曹髦毕竟是皇帝,士兵们见皇帝动怒了,一时惊慌失措,呆立在那里。
成济也是傻了,急忙问道:“这该怎么办?”
“司马公养你何用?正为今日之事也!”贾充淡淡道。
那成济是个头脑简单的家伙,抓起长戟就向曹髦冲去。曹髦没料到有人真敢和自己动,大惊失色,喝道:“匹夫敢无礼乎!”一言未讫,已被成济一戟刺中前胸,跌出皇辇
(本章完)